在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医疗用户呈高速增长态势,规模高达2873.4万人,比2015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3%。
在移动医疗规模不断扩大之时,阿里钉钉日前也宣布向移动医疗进军,并签订了首个社区医疗合作垂直项目。合作方包括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广州柏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钉钉三方,携手建立钉钉医疗,定位是“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
钉钉方面表示,医院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顺利上线,而用户在注册签约后,就可与家庭医生在钉钉上进行交流。
钉钉的医疗试水而前面提到的广州柏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钉钉以及钉钉医疗,它们又是什么关系?
在钉钉医疗的官网页面上,显示公司注册信息为“广州钉钉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除了下图所示的页面外,并没有其它更多的信息。
而在拉勾上的介绍中,钉钉医疗显示是钉钉的“战略伙伴”,目前处于天使轮,规模15-50人。
“专注以钉钉为核心平台,以移动互联网模式助力合作医疗机构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及健康服务,创造愉悦医疗体验。力图解决当前医疗环境中看病难、医患冲突尖锐等痛点问题,是实体医院服务场景的线上补充。”
“建立医院、医生、患者三角信任模式,为社区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会健康保健服务机构提供促进医患良好沟通的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及提高用户粘性;为患者创造医疗闭环服务模式。 ”
而在广州柏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官网页面上,定位同样为“最懂垂直领域的移动解决方案专家”,右侧同样也有钉钉的下载页面。
根据资料显示,公司注册于2003年2月,坐标广州,是一家以计算机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系统运行维护与支持为主体的专业计算机公司。而广州柏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广州钉钉医疗有限公司的法人股东。
看来,这几家都是亲兄弟啊……
实际上,不少公司在钉钉之前已经进入了移动医疗行业:
2015年4月,中国平安也上线了互联网健康管理应用平安好医生,实现互联网聚集医生资源的目的;
去年6月,恒大健康已经建造了中国首家互联网社区医院;
在6月初,由国务院医改办牵头推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也从政府层面推动了家庭医生的落实。
而政府方面,钉钉得到的资源同样不逊色于其它先行者:
根据新闻介绍,广州市越秀区政府早在半年前就尝试推进家庭医生服务项目,从家庭医生签约、就医流程、健康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及个性化转介服务等五方面入手,研发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有了半年时间的酝酿和尝试,钉钉医疗才正式上线,可以说这一步棋走得格外小心。
积极性不够?收费模式未定虽然我们对家庭医生的概念也不算陌生,为何它就像海市蜃楼一样,离我们似乎还有距离?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收费模式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也不好一杆子衡量。
就此次钉钉的合作看来,“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模式暂时还没能按照本地情况,确定合理的收费模式,要让互联网落地到社区,并和医院紧密联系起来,医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费用。
目前,《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里的收付费用机制是这样规定的: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与此同时,政府也鼓励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及综合激励政策。
简单说来,收费政策是按年收费,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协商确定,支持医保。但从目前看,医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线上沟通,而所得到的收入可能远少于同等时间在医院坐诊的收入。这样一来,医生进行网络诊疗的效率和积极性就会打个折扣了。
而不管是钉钉还是其它公司,都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毕竟这涉及到医院、医生及互联网公司的利益链,是一个敏感却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今年4月份的钉钉春季战略发布会上,创始人陈航表示,阿里钉钉已经可以提供医疗、交通、投资、传媒、教育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而钉钉的这次初试水,或许是布局移动医疗行业的一小步。从各大公司的尝试来看,出发点是减轻医院负担,让医生将原本的线下诊疗转移到线上来,提高诊疗效率,但目前都还处于一个尝试和摸索的状态,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巨头进军移动医疗,以互联网的便捷改善诊疗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