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陈鹤琴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
★幼儿良好的习惯有哪些?
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中班: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
大班: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
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习惯?
重点: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入角色实际训练,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在教学《自己事情自己做》之后,比赛“穿衣”、“叠衣”、“叠被”、大部分幼儿都能迅速的穿戴整齐,还学会了叠被子。
例:
有一小朋友原来来园从不问“老师早”,离园也不跟老师“再见”,做错了事从不向别人说“对不起”,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不说“谢谢”,等等。一点也不懂礼貌。在玩“医院”的游戏中,老师让她扮“大夫”,老师扮“病人”到“医院”看病,她很热情的说:“您请坐,您怎么了?”老师说“肚子疼。”她又说:“请您躺下,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不要紧我给您开点药,吃了就好了。老师说:“谢谢您大夫。”她说:“不用谢。”最后,老师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
不可忽视的作用:自我教育、榜样教育、言传身教
例:
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成人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言传身教还是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每一位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园加入集体生活的孩子们会时时、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一天来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语气语调活灵活现的表演给家长或是在同伴游戏中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不光是班上的老师,但凡是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因为一个整体,其成员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注意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轻搬轻放自己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也应带头使用礼貌用语……
家园共育、共同成长
在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
例:
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在冬天来园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叠好外套放在柜子上。老师发现很多孩子进教室后脱下外衣都是父母或祖辈包办代替,问及原因是嫌孩子叠的不好,动作又慢。发现这个问题后,于是老师就做家长工作,并且利用家长园地宣传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孩子就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变得事事依赖、懒惰,失去了自我服务练习的机会,而使此幼儿的能力越来越差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