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从香港到美国 看马云如何讲互联网故事

从香港到美国 看马云如何讲互联网故事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4-02 00:49 编辑: 网络 查看:

  到美国去!

  这四个字,在1980年代,也就是俞敏洪还在到处贴培训班小广告的时候,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一度成为一代人的心结。

  许多年轻人为了改变命运,不惜代价地去留学。再后来,不少在内地赚了点钱的公司到美国去投资。这几年,则是不断有人到美国去生娃。

  在这么多中国人到美国去的故事之中,最能够让人心跳加速的,则是到美国去上市了。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这十几年来,美国资本市场上先后有至少四拨中国概念股的热潮。很多故事很精彩,也有不少很狗血。而这一次,主角轮到了马云掌控的阿里巴巴(滚动资讯)。

  去不了香港

  今年"3·15"的第二天,阿里巴巴宣布要到美国去。耐人寻味的是,上市计划的具体细节未曾披露。这与京东(滚动资讯)在农历大年三十公布的IPO招股书形成强烈反差。不过,阿里巴巴此举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马云心中还有一个香港梦。

  其实,阿里巴巴希望在香港以"合伙人"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上市一事,在2013年意外地演变成一场从香港金融界蔓延到普罗小市民的大辩论。马云为了在香港上市,在PR方面全力以赴。一方面是在香港大搞"形象工程",除了邀请香港媒体前往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总部参观,还专门安排香港的大学生到阿里巴巴实习。马云还公开文艺范儿地述说自己将在香港度过晚年,也已经买了养老的房子。他的原话是:"我爱香港,每次望着维港景色,我的心情就特别的轻松?.全世界的交易所都邀请阿里上市,但我希望香港是阿里上市的首选地。"

  虽然话说到这个程度,但现实的香港人却没有配合。上一次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上市与退市,使得当地的投资者对马云耿耿于怀。鉴于近年对于内地企业家"土豪化"的描述,阿里巴巴要求出身投资银行摩根大通的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针对阿里巴巴提出的"同股不同权"要求,卖萌地写了个自己的梦境,虚拟了各方角色的发言来表明自己的难处。按照本城观察家的分析,其实李是很想促成这单有史以来最大的IPO(募集资金超过150亿美元、1000亿元人民币),只是香港社会各方舆论压力太大,港交所与阿里巴巴系隔空对话多次,最后也未能讲妥条件。

  虽然十几年来,不时有郎咸平等财务专家抨击香港证券监管体系相当软弱落后,但是曾几何时,香港的证监会与联交所也有过两次比较腰杆硬的时候。1980年代英资的怡和系撤资以及2012年曼联俱乐部在香港上市时候都提出过的"同股不同权"要求,香港有关部门也都有过考量,有过反复,但是最后都予以拒绝。这次加上拒绝阿里巴巴,可以说是百多年来香港证监部门难得的三次"坚挺"。

    去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