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认为自己赶上了对创业者而言最幸运的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时候的创业者是艰辛的,92派做出选择是胆战心惊的,而在21世纪的中国创业使我们享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尊重。比如今年3月1日《公司法》的改变也是一个讯号,办企业不需要注册资金了,我能感觉到时代变了,变的越来越好了。这是一轮新的创业大潮,不求成功但求成长,当你真的能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社会需要你做什么的时候,上帝会为你开路”。
“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虽然辛苦,但很多事情都很顺利。”艾诚强调,之前善缘的积累很重要。
艾诚介绍说,艾问工作室正在全力打造核心产品《艾问》系列。目前,艾问工作室团队不到10人,包括全职、兼职,不过,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内容组、导演团队等一应俱全。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艾诚刚刚把《艾问》节目的国内播出渠道稳定下来,包括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各选了一个独家合作对象。“都是我一家一家登门拜访,自己做销售、市场、写提纲、做设计”。
关于独立,艾诚有自己的理解。她坚定地说,“我想独立于任何媒体集团、电视台、广播电台来做主持;我想保持内容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有商业倾向的采访需求,保持一个媒体品牌的客观、独立、独到,实践真正的新闻理想和媒体理想;我想独立地开发各种传播渠道,把一次采访设计成适合不同播出渠道的产品,除了传统的电视台渠道之外,网络视频、广播、财经类刊物、报纸、高铁、地铁、航空等各种传媒平台都是渠道。我想在中国现有的媒体环境下做一些尝试,让主持人更独立,让内容更独立,让优质的产品播出渠道更独立”。
据了解,为了保持内容独立,《艾问》暂时不接受任何外部投资。《艾问》节目计划十期为一个系列。第一季《中国商界领袖系列》采访中国商界的弄潮儿,第二季则是十位中国当代地标的设计师,第三季是全球十位中国通。《艾问》提出的口号是:艾问,想问就问。艾问的问题不全部是艾诚的问题,很大部分是来自市场的问题,大家关心的问题。想问就问,所有人都可以向艾问的嘉宾提问,最犀利和最幽默的问题会被全世界听到。“事实上,采访高西庆、宋志平的时候,很多精彩的问题,都是来自艾问亲友团的问题,而现在我们也在征集对艾问后续采访嘉宾的问题。”
艾诚有时上午在上海主持一场金融论坛,下午就要飞往北京与《艾问》采访嘉宾对象进行前期沟通,晚上还得跟合作方沟通节目播出和推广的事宜,第二天一早又要开始录制访谈节目。开启了“飞人”模式的艾诚,根本停不下来。
在她看来,一个人专注的时候最性感,如今的自己,已奔赴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虽然辛苦,虽然艰难,但显然达到了她认为的最“性感”的状态。
“如果你懂你的专业,你会发现大有蓝海,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凭借我自己对主持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我发现《艾问》有它的市场,是被需要的,这就足够了。至于竞争对手,我认为《艾问》不需要和任何对手竞争,在一个行业里,有老大,也有老二、老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是自己的一种心态。”
如果选择留在世界银行工作,可以享受年薪12万美元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如果选择在国内任何一个财经媒体做主持人,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和万众瞩目的荣耀……而这些,艾诚都选择了放弃。
“善取不如善弃”,如果那个东西对你来说没有那么大的价值,除了外在的评价,或普世价值观认为高大上,那你的灵魂就是被束缚住的,“你真正要选择的是你自己觉得那是个机会或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即便是在创业精神被广泛推崇的今天,大部分中国父母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体面、安稳的固定工作,而不是去创业。艾诚能够放手去创业,与父亲的支持不无关系。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艾诚告诉记者,自己生活在田间山林里,四周都是山,她天天漫山遍野地跑,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
如今,艾诚则在这样一个“没有边界”的精神世界中畅游,她相信:“一件事情,如果你想做、你能做、社会也需要你做,它就没有边界。”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