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微博里的薛蛮子

微博里的薛蛮子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11 09:59 编辑: 网络 查看:

4月16日晚,北京警方通过其新浪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称网络大V薛蛮子已取保候审。

这条微博称:薛必群(薛蛮子本名)因患有严重疾病,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关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之规定,决定对其取保候审。

3分钟后,@人民日报在其新浪官微,贴出了一张7个月前薛蛮子接受央视采访的截图,提醒各位,这就是昔日“大V”薛蛮子。

从刑拘到取保候审,美籍华人薛蛮子在看守所里度过了7个月。2013年10月,他因涉嫌聚众淫乱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薛的律师戚晓红透露,取保的原因是因为薛蛮子积极认罪悔罪,年逾六十,患有多种疾病,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和危害社会的可能。

4月20日,新华社援引北京日报17日刊登的消息,薛蛮子再次通过警方向社会公众表达歉意和忏悔,说自己“犯罪了,认罪了,悔罪了,以后再也不会了”,并告诫所有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人要“谨言慎行”。

有关薛蛮子的看守所生活,只有新华社的只言片语:薛蛮子被捕前身患多种疾病,生活很不节制,作息时间混乱。批捕后,其日常起居有了规律,健康有所恢复。此外,而薛蛮子还在看守所“看了100多本书”,为此,央视的镜头特意对准薛手头捧着的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这是我一生跌得最大的一个跟头,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教训。”4月19日,薛蛮子通过微博宣告回归,距离他上一条微博发布,时隔7个多月。

上微博这三年间,薛蛮子发过8万多条帖子,一小部分是原创,大部分是转发:“凡是我以为值得分享的信息,我都像个过滤器和分发器,不论是财经、科技、社会、民生、公益、历史、当代、中国、外国、创业、电影、文学、戏剧;都毫不犹豫地转发给众人。”

他说,“微博和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它你能真正了解一个人。”解读了他的8万多条微博,或许真能分析出一个比他“自个儿还清楚”的薛蛮子。

从老蛮子到薛蛮子

2010年9月8日,薛蛮子在新浪发出了第一条微博:我不太习惯输入中文,如果有什么信息可以给我留言、评论。这条微博仅被转发了80次。

由于“薛蛮子”被人抢注,那时他的微博账号叫“老蛮子”。 他的朋友、微软中国的董事长张亚勤留言: 真是Charles啊,加关注了。

彼此,网民对薛的认识还停留在他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电子商务网8848董事长、中华学习网董事长等职务。

由于薛蛮子长期定居美国,很少见诸中国媒体。尽管有商界朋友的推荐,这一时期,“老蛮子”的微博,关注度不温不火。

2011年春节,薛蛮子介入公益,名声鹊起,他的微博粉丝进入放量巨增阶段。

“进入第一个粉丝增长的高潮,要从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算起。当时我看到这个事,就和学者于建嵘、《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他们一起推广这个活动,还搞了一个理事会。”薛蛮子说,通过这个活动,他的微博粉丝一下变成了几十万。

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也引来了不少批评之声。有人认为:打拐不能变成打乞。对此,薛蛮子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国人的公民意识如此高涨,政府和公安的反应如此迅速;忧的是,这次行动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方走一步, 内部就开始互相指责,意气用事,甚至出口伤人,互相扣帽子,骂人之激烈甚于骂人贩子。”

微博打拐让薛蛮子完成了微博的第一次人气积累,突破了创投圈外的知名度。之后,免费午餐等微公益活动,薛蛮子都积极参与。他的微博粉丝大涨节点,几乎都与他高调介入热门公益事件有关。

微博上的红二代

除了对社会新闻发表意见外,关键词“历史”更是在薛蛮子全部微博中出现了1316次,其中大多都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播和对历史典故的介绍。在他的微博中,含有“历史上的今天”、“民国公民教育”、“历史轶事”等微博转发量往往要高出“互联网”、“投资”等一筹。

薛蛮子在微博上,关注历史,经常反思“文革”,一大原因来自其红二代的身份,其家庭在文革中受到巨大冲击。薛蛮子的父亲薛子正,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要职,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1980年,薛蛮子的父亲去世。正是这一年,薛蛮子选择了赴美留学。

薛蛮子曾发过这么一条微博:我去美留学当年,父亲突发心梗去世了,我在美炒房地产做斯达康,与老父后台背景毫无关系。

蒋先生(化名)是与薛蛮子差不多同一时期赴美的“红二代”中国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与薛颇多交集。他告诉《南都周刊》记者, 薛在当年就显得比较特别。

“和别的中国留学生比起来,薛蛮子的商业嗅觉实在太敏锐了。”蒋先生说,“那时没有人看《Money》这类专业的财经杂志,薛蛮子却啃得津津有味,我们觉得他太奇怪了。”

蒋先生回忆说,薛蛮子曾经跟其他留学生聊起过他的十年商业计划,在别的留学生想尽办法打零工时,薛似乎从来不缺钱,“他过得最悠闲。”蒋证实了薛在美国和加拿大做过房地产生意,不过具体的规模和收益并不清楚。

除了看《Money》这类财经杂志,薛还追看当时最火爆的的一部美剧——《豪门恩怨》。《豪门恩怨》的男主角是位奸诈狡猾石油大亨,扮演者是美国影视明星约翰·福赛思(John Forsythe),蒋先生回忆,薛蛮子对这个男主角的痴迷程度接近“脑残粉”。“薛蛮子开始模仿他的行为举止,甚至不断练习福赛思的不同笑法。”

薛出事后,蒋给他发了一条彩信,是福赛思露齿微笑的照片。“不知道他啥时候能收到这条信息,不过一旦打开,他立马儿就会明白啦。”蒋先生说。

极具膨胀的意见领袖

薛蛮子微博涨粉的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5月,他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之后,粉丝很快就超过了100万。抗癌斗士、微公益引领者,再加上在郭美美事件、动车事件等公共事件上的发声,让薛蛮子成功实现从投资人向“微博公知”转型。

薛蛮子自称一人打理,没有团队,但更新速度很快。有媒体报道称,薛蛮子无论在哪里,都会随身携带iPad;有时清晨四五点爬起来就开刷微博。在带V大号中,薛蛮子是少见的开放私信者。据该报道,薛蛮子每天收到私信500多条。

其时正值新浪微博扩张的黄金时代,薛蛮子、李开复、任志强,一众在商业领域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在微博上均拥有众多粉丝。

不过,有网站曾对薛蛮子和李开复等网络大V风格进行过分析,结论为李开复“博学”,薛蛮子“社会”,两人不同的风格,使他们的粉丝分布同样呈现出迥异的结构。

其中李开复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最深,20岁以下粉丝高达28%的数据可谓是一骑绝尘,相比来讲,薛蛮子体现出各年龄通吃的能力,更多的是通过价值观输出来捕获各年龄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