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收藏入门:传统人物画线描历史看价值(1)

收藏入门:传统人物画线描历史看价值(1)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18 16:39 编辑: 网络 查看: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为“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他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唐、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恃、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绮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吴道子用笔遒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顿挫、转折、行笔放纵表现出来的衣纹神采飞动,有迎风飘举之感。所绘人物八面生动,传彩染色,别出心裁,人称“吴家样”。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塑造的天王、文臣、武将、神女、鬼怪等因其身份、个性、气质不同,所用的线有粗细强弱之分,表情也是随着绘画情节的变化各异,或平和,或横眉怒目,笔法简练生动又合乎生理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巧妙地表现出神女纤巧细秀,武将饱满有力的手臂和腿足。对于神怪采用了粗细变化较大的兰叶描,并作以淡墨的渲染,突出肌肉的起伏,给人以苍健之感。

[责任编辑:翟继茹]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