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志文18年后再捧白玉兰
6月13日,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电视连续剧、纪录片、动画片、电视电影/迷你剧四大类奖项全部出炉,其中最受关注的电视连续剧板块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获得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王志文凭《大丈夫》获得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则花落孙俪。对文章、黄海波连提名都没获得,评委会主席郭宝昌否认与两人最近“出事”有关,称完全看作品和表演。
刘江斩获最佳导演大奖
昨晚,纪录片、动画片、电视电影/迷你剧三大类奖最先颁出,最佳纪录片颁给了印度尼西亚的《街头》,《舌尖上的中国》获得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最佳动画片颁给了英国的《好奇小恐龙》,最佳电视电影/迷你剧颁给了英国的《谜湖之巅》。
在最佳电视连续剧的角逐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力克《大丈夫》《咱们结婚吧》《辣妈正传》等热剧,夺得该奖项的金奖,银奖被《咱们结婚吧》获得,最佳导演被《咱们结婚吧》导演刘江获得。而《大丈夫》则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王志文)、最佳编剧(李潇、余淼)两项大奖。在给最佳编剧颁奖前,嘉宾斯琴高娃就前一段发生的编剧演员改剧本之争,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感言,斯琴高娃认为,一个好作品,一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现在有很多烂剧本,“只有郭宝昌导演的《大宅门》一个字都不改,连标点都不改”。引全场导演编剧表情各不同,场面非常有趣。
海外电视剧金奖颁给了美剧《绝命毒师》,海外电视剧银奖给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老戏骨拼戏王志文取胜
今年最佳男演员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其中除郭涛资历稍浅外,李雪健、濮存昕、王志文、巍子全是老戏骨,之前媒体预测又尤以李雪健、王志文夺魁的可能性为大。李雪健在《有你才幸福》中以精湛的演技,将瑞琪年的晚年生活演得催人泪下。而王志文在《大丈夫》里的表演虽无大突破,但由于他近些年接电视剧比较少,《大丈夫》这部剧给他又找回了不少人气。而且有趣的是,王志文上次捧得白玉兰奖“视帝”还是在1996年。昨晚,王志文18年后再圆梦,再次捧杯,上台领奖的他只顾着夸女主持人漂亮,连获奖感言都忘了说。
孙俪封视后邓超代领奖
今年竞争最佳女演员奖项的演员实力也很强,这其中包括孙俪、高圆圆、李小冉、秦海璐、梅婷。之前媒体预测孙俪、高圆圆最有可能得奖。在《辣妈正传》里,孙俪转型为80后妈妈,表演扎实,气场也非常足。
而高圆圆在《咱们结婚吧》中将大龄剩女杨桃对感情的渴望,演得娇憨自然,逗趣而不狗血,尤其是美艳造型令她继续占据很多男观众心中的女神位置。最终,孙俪胜出夺得视后桂冠。邓超替还在坐月子的孙俪领奖,他自嘲“吃软饭吃到白玉兰”。谈对妻子的评价,邓超说:“她生活中确实就是一个辣妈,这一年我做自己的电影,几乎没回过家,她很不容易,肚子里怀一个,还要带大的,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郭宝昌释疑黄海波未入围
导演郭宝昌担任了今年电视连续剧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他认为今年作品普遍水平要比往届高,“对奖项我们很快达成了一致,几乎没有太大的争论,这在历届还是比较少见的”。郭宝昌认为今年的十部作品较以往有进步,“我可以明显地看到创作人员,想要说点什么,这挺重要”。
郭宝昌认为今年的作品更贴近市场,“不仅题材,节奏上也更贴近市场,不管是多少集都注重审美疲劳的问题。以前我审片,都是快进的,但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没有快进,从头看到尾,这部剧新颖、有深度。”
郭宝昌坦言奖项有限,根本排不过来,“我建议,明年能不能另外设立一些奖,设一个创新奖、处女作奖。演员除了男女一号外,还能不能多给个奖,像张国强、文章、奚美娟、秦海璐,很多好演员,他们都应该得奖。但奖只有一个,很遗憾,我很过意不去”。
今年文章担任导演和主演的《小爸爸》虽然入围了最佳电视剧,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提名里都没有文章的份。黄海波在《咱们结婚吧》里有精彩的表现,也无缘最佳男演员的提名。外界猜测,这跟两人最近先后“出事”有关。郭宝昌昨天正面回应称,“我们没有考虑这些,更多考虑作品的深度和表演”。
记者手记
影视公司忧郁视频网站傲娇
第20届上海电视节终于伴随着“白玉兰”奖的颁出落幕,在“一剧两星”新政引发的强竞争局面下,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电视节。
五天的电视节跟下来,无论是举办活动的频率,还是吆喝的声势,视频网站的表现绝对傲娇,在闭幕前一天,腾讯视频还主办了网络节目《你正常吗》庆功会,土豆宣布推出自制大剧《午夜计程车》,新浪娱乐也办了白玉兰论坛《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而且声势一个比一个大。另一方面,则是影视公司老板们凝重的脸。
有意思的是,往常在场馆站台的多是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今年随便递过来一张名片,赫然是公司总裁、总经理,而且接待绝对热情,介绍绝对耐心。改变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做剧的成本高了,赢利的压力更大了。记者发现,有一部抗战剧,已经是连续三届出现在上海电视节的展板上了,投了钱的老板心里有多着急,可想而知。电视节变得越来越务实,哪怕平淡一些,也未必是坏事。
京华时报上海特派记者许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