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我评名家工笔人物画

我评名家工笔人物画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6 17:05 编辑: 网络 查看:

[转] 《我评名家工笔人物画》

转载自 翱翔    转载于2010年06月02日 19:45 阅读(4)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田黎明:国画人物吸收了西方光的概念,变自然光为主观光,创造了新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是以抽离了人的主体精神和社会属性为代价的,使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何家英:以女性为题材的工笔画出道较早,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日本画的处理手法,形成新的面貌,但是还是秉承中国工笔画传统的平面处理手法,没有过于强调它他的立体感,保持了传统,又有所创新,保持了中国画的面貌。由于市场的原因,转向了对写意人物的创作,对工笔人物没有再进一步搞下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许他的工笔人物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程度。
    王冠军:在何家英的基础上,开拓了反映现实生活中以男性为题材的工笔人物,比何家英人物画更为写实,更注重细节的刻画,但由于过于强调服饰的样式和质感的制作性,使之画面的整体性和精神层面上感染力被大大削弱了,精神表现上没有做深入的挖掘,只成为表现时代的一个躯壳,工笔人物的描绘要和所看到的真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人物的外在时代特征,应点到为止,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精神层面的东西、反应当代人的内心真实,在生活的真实基础上创造艺术的真实。
    桑建国:在王冠军的基础上更为写实,他把油画或其它画种的技法融入国画中,产生新的视觉效果,逼真、绚丽。如果王冠军的人物画还有一点精神的话,在桑建国这是彻底消失了,只剩下视觉效果了。
    倪春林:和桑建国一样吸收了油画或其它画种的一些技法,画面中的一些局部达到了油画的理想效果。有些画的画面中杂乱的室内环境一一罗列,没有经过概括,室内效果图还需要一种色调,别说艺术作品了。静谧的人物、文人情态的描绘和明丽斑斓的色彩是那么的不和谐。薄弱的线条也失去了表现力。描绘的对象和色彩之间都没有达到基本的统一,精神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李传真:所描绘的农民工形象更进一步切入现实生活,拉近和生活的距离,关注当代现象。她以极度写实的手法让人真切感受到农民工的生活状态,直面现实,以强烈的艺术形象感染着我们。她的表现技法写实而不腻,让人感觉不到技法的存在,只有形象。但人物的描写只限于人物形象,没有和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起来,如果那样会更加感染人。
    唐勇力:工笔人物吸收了壁画的因素,采用剥离法和线条的独特运用,使工笔画达到了难以达到的浑厚感,是一个创造,但只是画的是一些片段。如果用鸿篇巨制创作出以西藏当地人为题材,运用壁画的手法,再结合当地人的宗教情结,作品将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他的作品也将达到一个顶峰。他的绘画形式也只有表现西藏当地人才能成立,否则就文不对题了,这也是他的绘画形式的局限性所在。
    崔  进:作品中的人物组合没有任何的逻辑,反应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他作品具有了当代性意义所在,画面中没有焦点,没有主体,没有精神的焦点,也具有了当代性意义之一,不管作品中人的服饰多麽华丽,动作多麽活跃,最终掩饰不了人精神的空虚。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但最终要超越于现实,创造另一个世界,引导人们的生活,给人以希望。
   于文江:典雅幽远、灿烂唯美的于文江绘画,他是通过工笔与写意的结合,水墨与色彩的结合和注入中国绘画的审美精神达到的。他有效吸收了油画的光、色。色彩的处理不是局部的逼真刻画,而是从整体上渲染意境和氛围,把西方的色彩转化为表现中国画的精神服务。光的吸收和运用具有独特性,不是印象派的散光,不是古典绘画中的具体光源,而是意向光,是集中的光,不是散光,这是信仰之光,站在当地文化背景上具有正确引导作用,对纠正中国画发展有启示作用。淡泊宁静和谐的审美是对当代的生活的反拨,这种唯美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