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4)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4 03:13 编辑: 网络 查看:

    赵尔巽 (1844—1927) 字次珊,号无补,清史馆馆长,《清史稿》主编。原籍辽宁铁岭,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入选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湖北乡试副考官,新疆布政使、山西巡抚、盛京将军、四川总督、东北三省总督等职。督川时期奏设“经征局”负责清理财赋,一年时间财政裕平。对凉山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设“平夷局”联络民族间感情,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1914年3月,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他上任以后,组成纂修班子,开始编修清史。时值军阀混战,经费紧张,1917年后费用几乎到了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来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当年9月3日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卢景贵 (1891—1967) 字介卿,掖县梁郭卢家村人,机械学、天文学专家。1913年选送美国意利诺大学留学,获机械科学士学位,进普度大学机械科攻读硕士学位。1918年任奉天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主任教授、四洮铁路局长。1928年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路政主任委员。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参与国际联合会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专门委员,同年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裁撤,愤而闭门著书。有《高等天文学》(中华书局出版)、英文译著《卜朗氏月理初编》出版。有《卢氏汉字声韵之研究》、《曹氏八卦掌谱》等著作稿。1947年被聘为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顾问。1956年,著成《蒸汽机车学》稿。


   郑耀南 (1908—1946) 掖县平里店郑家村人,名盛宸,号耀南。掖县共产党组织和三支队创始人。学生时多次组织学生罢课、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旧教育制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中共掖县委员会成立,郑耀南任书记,创办党报《红星》,并兼任主编。曾参加了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任秘书、参谋等职。同盟军失败后,他辗转龙口为商,后转移东北从事革命活动。后回到掖县,任中共胶东临时工委教育宣传委员兼党刊《战斗》主编。他组织成立了抗日武装——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任军事委员。1938年3月8日,郑耀南带领“民动”在城北玉皇顶举行武装起义,摧毁日伪政权,成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军政委员会,任三支队支队长兼军政主席。与三军和编后,先后担任六十二团团长兼蓬黄掖警备司令、二十一旅旅长。1939年10月,郑耀南被派赴延安,进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秋调中央军委一局工作。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使他积劳成疾,患腰椎结核,仍带病坚持工作、学习,1946年2月23日在延安逝世。


    王式廓 (1911—1973) 字子容,掖县西由街西村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教授,华北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先后有《寒鸦栖枝图》、《总动员》、《保家卫国》、《台儿庄大捷》、《游击队员》、《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平型关大战》、木刻《开荒》、《二流子的转变》、素描《进边区》、《读报》、《参军》、《井冈山会师》、《发现者的夜晚》等油画及大型素描《血衣》。


    李登海(1949.11—) 研究员,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被种业界誉为“玉米大王”, “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 由于在玉米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他相继获得了包括“星火计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国家级大奖。他从1972年开始进行高产玉米研究,已培育出近百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掖单”、“登海”两个系列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主力品种。由他选育的紧凑型玉米种,使我国的玉米产量从亩产700公斤提高到1100公斤,使中国玉米生产跃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2005年10月17日,李登海以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超试1号”再次创造出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由他研究成功的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累计推广8.1亿亩,增产粮食800多亿公斤,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800多亿元。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