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南方人物周刊:周鸿祎的三大战役

南方人物周刊:周鸿祎的三大战役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6 18:54 编辑: 网络 查看:

周鸿祎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套近300万元人民币的音响设备,拍照前,他叮嘱摄影师不要碰到它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北京

  在中国互联网的世界里,周鸿祎绝对是个人物: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说不要投资给他、和管网站注册报备的CNNIC干过仗,现在则让互联网安全同行寝食难安,口口声声要学习马化腾的“先进经验”、却又时时盯着对方的脚步。

  他起初是国企的项目经理,然后创业,被跨国公司收购又当了中国区CEO,入职过国际VC巨头、干过天使投资人,再创业成就国内第二大客户端互联网企业。

  不甘于低调,这个小个子湖北男人有着一张记者喜欢、下属头疼的嘴,当你坐在他的面前,就像是面对一架永不停息的机关枪,留下的只是一地弹壳。

  他还不是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一定是最能折腾的。今天,他的360系被视为市场上最具潜力的待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我有过10亿美元的教训”,百度现在已经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搜索市场,而当年周鸿祎的3721和百度市场份额差不多,而且在市场渠道建设上还领先对手。

  最后李彦宏一统江湖,成就一番伟业。

  “你想想百度现在的市值,而3721已经消失了,这就是10亿美元的教训。”说这话时他已经足够平静。

  3721时代的混战

  先从一个寒假说起。研三寒假的大年初一(周回忆:谁知道具体初几呢?看了有的人自传,我真是佩服,怎么什么日子都能记得那么清楚呢?)周鸿祎在西安交大的宿舍里辗转反侧,干了两个公司都失败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去银行、国企还是到南方淘金?

  一个在方正的师兄告诉他:来我们这里吧,毕竟是软件行业老大。(现在,这个师兄就在周的公司工作。)

  周鸿祎想了想,有道理,我得去大公司见识,不能把自己搞得跟土鳖一样。很多年后,他说我到了中关村,来到了中国IT业的圣地,这一步改变了整个人生。

  普通程序员电脑配置2M内存,部门经理能到4M,周鸿祎觉得不够用,就自己花6000块人民币攒一台电脑,扛着去上班。

  “我自己花钱配电脑为工作,有什么不好,但有人就说你这就是拉风。”他忿忿不平。他确实是一个干活的好手,从程序员到项目主管、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他自称“我是方正最好的程序员”,还不带之一。

  在方正,他接触了互联网,还组织开发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版权的免费互联网软件——飞扬电子邮件系统。

  周鸿祎觉得时机到了,做中文网址成了他的创业方向,就是在浏览器上直接输入中文就能链接到想要的网址。

  他说:“当时哪有这种理念,公司给你投一个公司,你还占股。只是希望公司给我点钱,让我再招一些人。干成算公司的,公司看着给我奖励。我需要把这事做成,我需要去改变互联网,但是公司不认可,我只能离开。”

  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网站名叫3721——不管3721,你都能找到想要的。

  现在回想,3721的推广真是暗合中国国情——人民战争。大规模的人力推广,居然也成就了一番互联网事业。

  当时互联网还没大规模普及,中文网址好多人都在做,渠道是所有人最头疼的问题。强势的周不喜欢把自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他选择了自建渠道加小区域独家代理的策略。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林军是这么描述当年周推广的劲头:周鸿祎亲自杀到一线去招募代理商,把重点放在中国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广东潮汕等地区,这是中小企业聚集最密集的地区。经常一天跑三四个地方,比如,一早从北京出发,中午飞到福州,忙完后下午赶到石狮,晚上和代理商谈完事情后,第二天一早坐车到厦门,基本上是连轴转。

  周的酒量不错,经常和代理商们喝得七零八落,这种草根创业豪情相当打动地方上的代理商。

  为了拉动销售,周鸿祎干脆让代理商组织客户搞会议营销。他口才好,很有煽动性,能把一个互联网新生事物讲得风生水起,客户的银子哗哗就跟着下单了。

  代理商最担心客户今年交钱订了服务,明年续费直接找到3721总部就赚不到钱。周为了稳定队伍,宣布续费也交给代理商,而且明令给业务员一成提成,直接调动推广热情。

  一切都似乎越来越好,两个最厉害的竞争对手随即杀了出来,一个是CNNIC,一个是百度。

  CNNIC全称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带有官方色彩。CNNIC也开始推广其主导的中文域名,与已经扎根且活力十足的3721相比,已经很难赶上,于是想收编3721。

  周鸿祎也有投靠之心,但对方条件开出来之后傻眼了:技术、注册系统、源代码交出,营运费由自己出,得到只是5年的特许经营权,还要分回去很大一部分,貌似成了CNNIC总代理。

  这不是周所能容忍的,他开始叫板毛伟(CNNIC主任)。这倒也能看出周鸿祎的性格:绝不低头,血战到底。

  周鸿祎有着不错的媒体缘,他敢说,而且有料,让记者们很喜欢他。这事情被描述成了一个官商不分的机构抢占草根互联网公司利益的故事。

  官司打到了信息产业部,却不了了之。周算是赢得了这场战斗,2002年,3721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毛利有6000万元,风头一时无两。

  另一个对手也开始发力,差不多同时和3721创立的百度。

  不同的是,这一次两家争夺的是浏览器的插件。差不多一厘米高的地方,一时间多少互联网公司打得头破血流。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几年前在IE浏览器一统天下的日子里,上网时总会遇到奇奇怪怪的提示要装某个搜索插件,安装后浏览器就彻底被绑架了。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就被安装了,删不掉也清不了。

  这种插件,后来被媒体定性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因第一个做而被称为始作俑者。对于“流氓软件之父”的头衔,周鸿祎今天的态度是:“这是3721的一大污点,我认账,但我不能接受是主观上去害客户。”

  最激烈的斗争发生在3721和百度之间,占据这个客户端,就意味着流量、客户和收入。

  周和很多共享软件商合作,让用户在安装时就被迫装了插件,而百度也开始效仿。最后演变到两家公司产品相互卸载的程度。

  最惨烈时,百度和3721对簿公堂,甚至官司打完出了法院,两家公司CEO还相互比划着要切磋切磋,差点发生武斗。

  相比人民战争式的渠道,百度越来越展现出技术上的优势(网页搜索),另一个搜索巨人Google开始敲打中国的大门。

  下一步怎么办?

  Yahoo伸出了手。

  再战雅虎中国,黯然离去

  2003年,雅虎整合业务,把搜索作为主要着力点,开始和Google全面拼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