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天价片酬这个名词,近两年来在新闻中颇为常见。昨天,电影人陈砺志在微博中揭露了近两年片酬疯涨现象,声称很多艺人片酬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速度在增长。有报道称近两年闫妮的片酬涨了75倍,王宝强的片酬涨了300倍,海清一年内飙升十余倍,而在《战国》宣传期间更有消息指出孙红雷拍摄该片的片酬是1200万。新科的TVB视后胡杏儿也被传其自夺视后转向内地吸金时身价暴涨,片酬高达540万元,但这些传闻都被演员们失口否认了。著名导演关锦鹏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以前一个片子演员片酬只占30%,如今却超过60%。
陈砺志认为这是电视剧以及电影市场的畸形发展“去年初某女艺人2万一集,今年已经是30万一集。去年15万一集的男艺人,今年是50万一集。还有一位报出70万一集的男艺人。至于电影,已经突然发慒般报价,80万的迅速报到300万,而一两年前120万的,已经喊出600万的价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尚未良性发展,都已恶性膨胀,等待洗牌!为什么演员的片酬飞速在暴涨呢?中国人口虽然10多亿,可是演员却是“稀缺产品”,好的演员更是“奢侈珍贵商品”,钻石之所以贵,就是太少了,鹅卵石便宜,就是太多了。所以,演员片酬高,并不奇怪。
台湾演员赵文瑄曾经说过,现在找他拍戏的人很多,他很难区分哪个剧本好坏,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挨个看剧本,只能用酬劳来做一个划分。如果这个戏足够有诚意,足够有实力,能够达到他期待的酬劳要求,他才会答应看剧本。看剧本不方便,但是看人民币还是很方便的。 在现今影视圈里,片酬是用来衡量明星价值的,是自然形成的行业标准。“先看人民币再谈剧本”是很多大牌演员的普遍行为,但很少有演员敢于坦白。明星并不羞于谈“钱”,只是回避谈“钱”,因为在传统观念里,“钱”很容易与“艺德”挂钩,高价片酬近于贪婪。
高片酬意味着高回报,前几年电影《投名状》的四位主角片酬被曝光,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的片酬分别是1亿、1600万、1200万和200万。谈到演员片酬,导演陈可辛解释说:“曾有人问过我,花那么多钱请演员会不会很浪费?其实不会。如果我没有拿这1000多万美元请演员,就拿不到另外2000多万美元去拍我想要的战争场面。”在他的逻辑里,请身价最贵的李连杰并没有吃掉电影的制作费,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市场。李连杰能带来全球市场,刘德华能带动亚洲市场,金城武有日韩市场,徐静蕾只有中国大陆市场。
苍井空演中国文艺片动了谁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