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夏天,中国正在为战争和失序所苦,美国经济却处于镀金时代,全球主要股票期货市场上兴起新概念。
由于产业升级、社会转变,西方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开始在美国大规模生产。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变化,人的活动半径大幅扩大。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售价不足500美元,不久后又下降到300美元。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后,相关配套厂家蜂拥而起,估值也节节上升,如同今天的互联网股票。
每个时代都有领头股票。当时的汽车就像19世纪60年代的铁路一样,是“天之娇子”,汽车轮胎所需要的橡胶备受青睐。加上日用领域大量使用橡胶,其在生产区域、生长周期等方面又受严格限制,一时之间,橡胶成为能够获得暴利的投资工具。
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伦敦的橡胶股票也水涨船高。
上海是当时的亚洲金融中心。南洋的橡胶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便可以从上海融资。据《泰晤士报》统计,从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只要有橡胶概念,不管是刚买地的、种树苗的、已收获的,还是骗子皮包公司,都能获得青睐。
就像密西西比泡沫一样,上海概念最好的橡胶股票还要托关系才能买到。上海租界会审公廨(租界法院)大审官关絅之曾说:“1910年,上海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橡皮股票,没多时,有钱人竞相购买,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始能买到股票。我因做会审官多年,认得洋人,费了许多力,才买到若干股。买进时30两银子一股,买进后股票天天涨,最高涨到每股90多两。许多外国人知我有股票,拿着支票簿,盯到门口,只要我肯卖,马上签字。”
橡胶股票带动了其他股票上升,启动了疯狂的牛市,各路资金进入。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在橡胶股灾爆发之前,华人大约买了80%,在上海的外国人抢购了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
1910年夏,美国宣布紧缩政策,伦敦股市突然崩盘,热门股票橡胶股疯狂下跌,最高冲到每股1675两的神话股“兰格志”,不到一个月每股下跌到105两。
当时的中国出现债务链条传导的可怕局面:借钱买股的破产,钱庄向银行借款印票进入股市的破产,城市实体经济也破产,最终陷入了大萧条。而政府的钱与最贫困群体的钱也通过钱庄等渠道进入了股市。
上海道台蔡乃煌将道库存入钱庄的资金不断透支,购进大量橡胶股票。另一位候补道台、商办川汉铁路总收支施典章拿着在四川各方尤其是贫民那儿搜刮到的350万两白银,到股票市场以小搏大。
此后,危机爆发。蔡乃煌会同上海商务总会会长周金箴,面见两江总督张人骏、江苏巡抚程德全。张人骏转奏朝廷后,宣统皇帝于7月27日批准向外国银行紧急借款。蔡乃煌出面与汇丰等9家外国银行签订“维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万两白银,另拨出官银300万两,存放在源丰润、义善源两家票号,市场暂时得以稳定。
这件事本可逐渐收尾,但清朝官员互相弹劾,钱庄银行隶属不同派系互相催债,当钱庄、银行均无法支撑、危机蔓延到商业城(11.98 -9.99%,咨询)市、甚至蔓延到一些贫民头上时,一切都已失控。
经济转型期的概念炒作、暴富神话与融资进入股市,是形成股市下跌的要件。百年前的一幕,今天仍值得反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