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商家甚至直接盯上了具有明星效应的柏阿姨。她隔三岔五就会收到一些编辑部的电话,邀请其入选“时代风流人物楷模”的《世界名人录》,提供免费欧洲游,条件是她必须购买他们的保健品。有的医疗器械公司邀请她参加免费体验活动,代价是请她代言产品。
[“免费骗局”为何打不完]整顿难在执法无力
打着“免费”、“体验”旗帜的营销骗局为何越来越多?人大代表举报撼不动“科怡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执法困惑?
业内人士指出,绝大多数以老人为行骗目标的商户藏匿于社区中,游离在整顿的主战场———市场主渠道以外,而销售保健品、器械不属于特许审批范畴,只要有工商执照即可经营,使得不少商户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对健康营销的行政监管法律存在灰色地带,这为一些违法社区体验店提供了生存空间。一位食药监管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机构职能的重新调整分配,对保健食品、器械的执法权已划入食药监部门,而食药监部门查处保健品违法行为主要的执法依据则只有一部《食品安全法》。“如果经检查,销售的保健品或医疗器械并不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性危害,但企业营销方法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商业欺诈,那么食药监部门的执法就缺乏法律依据。”这位负责人表示,通常这类案件必须二次移交到其他部门,由此导致监管不同步的种种问题随之产生。
此外,违法成本低廉也使得“科怡康”这类企业即便被查封,也能轻易“死而复生”。以“打四非”为例,目前所有查处到的案件都将按照法律最严上限来惩治,可即便如此,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最高处于案值5-10倍的罚款,难以撼动违法企业的根本。
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