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中国书画名家孙永印艺术人生访谈录(1)

中国书画名家孙永印艺术人生访谈录(1)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07 02:3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反映我国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的一个时期。其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大决战》中宏大的场景和壮观的场面把战争的激烈悲壮和军人的凌云豪情发挥到极致,让观者振奋。影片也因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诸多奖项殊荣。此后,《大战宁沪杭》《大转折》《惊涛骇浪》《敦煌》等影片相继问世,无一不在国内乃至国际电影界获得奖项荣誉。

孙永印

孙永印

  一部影片的制作,如果说导演是统帅,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是兵将,那么电影美术师就是影片意境得到最终传达的灵魂人物,其艺术造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述那些获奖无数的影片中,担此重任的,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第十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八一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孙永印先生。

  孙永印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电影美术师,更是一位才情卓著的浪漫画家。1954年,孙永印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当时家中有一个在美术学院上学的哥哥,幼年时期的孙永印便常有机会去看哥哥画油画,画笔与纸布触碰而幻化出美轮美奂的画面引领着他天赋中不断升腾起的艺术灵感,让他陶醉于游目骋怀的浪漫遐思中,滋养着他本就丰富的内心世界。渐渐地,孙永印似乎对自然万物有了一种特殊的感应,从天地山川,溪河树草,甚至一个平常的微笑,亦或一次蝶鸟的翻飞,他都能从中触碰到生命之美。而他的创作生涯也正是因碰触到一个半掩于土的青花瓷片而被真正“开启”。

  从细腻柔思到波澜壮阔

  在孙永印先生的艺术生命中,“触碰”似乎是个关键词。在孙先生早期的作品里,大都以表现柔婉平和的诗意画境为多,他的创作灵思仿佛一条潺潺游动的溪泉,避石而走,流畅通达。直到与“岁月”的第一次握手,才让他平缓的心泉在历史的旷阔中泛起些许涟漪。

沉积二 尺寸:150X180cm 布面油画2001年

沉积二 尺寸:150X180cm 布面油画2001年

  年轻时的孙永印先生曾有过“打麦场”的经历,这种农忙时的劳动场景在他看来却充满“麦舞飞扬”的诗情画意。在田间地头,他偶然躬身发现了半露于土的一件青花器物,出于好奇,便慢慢把它挖出来,原想会是一个整器,却不想是个残品,于是,一阵失望的落寞情绪随之而生,但又伴随着一种沉甸甸的难以名状的忧伤感怀。这次看似平常的经历,却让他第一次“触碰”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厚重。在之后的创作中,孙先生都会把这种体会融于神思。在其优秀油画《青花瓷》系列作品里,各种青花器物半出于土,黄土的沉浑与青花发色形成强烈对比,对土色厚重的强调,使在斑驳土沁中的青花纹饰被衬托得更加艳丽夺目。然笔者仔细观之,发现孙先生对每一个青花瓷片的颜色均有浓淡,明暗的处理,且汇集有不同器型的各种部位以及纹饰,有的非常精细,有的却显粗糙。创作者似乎不仅仅是想把以光感和色块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展于人前,更想把对时间和岁月沉淀出来的那份沧朴和隽永完美雕刻。这份细腻的神思侵透着孙永印追求极致的艺术精神,更渗透着一种百折不挠的专注,让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绘画与电影两个不同领域艺术的完美融合。

  “电影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静止的画面,美术师不能像画家那样去随心所欲地设计画面,要根据剧本的内容和镜头的需要来设计场景还要和摄影师之间有很好的沟通,否则构想就有不能付诸实施的危险。所以,要让浪漫美术和实用美术有机结合是电影美术师的工作职责。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电影和绘画之间的融合。”

[责任编辑:杨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