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东西活着
佚名
李健1998年大学毕业,几年后,大学同班的一些同学已经有房有车,但李健还是一无所有,有时候他也会在内心做一番比较,可一想到自己还有两张专辑,有很多首歌,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如影随形。那时候他兜里连一万块钱都没有,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歌以后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名气。
音乐成为一部分人的信仰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王菲翻唱李健的《传奇》,这件事可以看作李健歌唱事业的分水岭。
那时候,李健已经出了四张唱片,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传奇》的走红让很多人认识了李健,很多把他当作新人的人突然发现,他已经出道9年,有好几张原创唱片,算是个老歌手了。李健觉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契机,就像每一个歌手都需要一首歌。“每一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类似《传奇》这样一首歌,有类似王菲这样一个人,也算是伯乐。”李健说。
《传奇》其实是一首2002年的作品,那一年夏天,李健离开了水木年华,冬天,他写了《传奇》。“在没有信仰的年代里面,音乐变成了一部分人的信仰,至少对于我来讲是这样的。因为你在音乐中能找到真善美,能找到解脱和释然,能发现一些并不确定的隐约的希望。”李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音乐说得更书面一点,似乎成为一些人的救赎,“我认识一些原创歌手,他们生活中可能会很物质,很市侩,但创作的时候他们又会变得很纯粹。我想这就是音乐本身的力量,它取代了宗教,或者说,它本身也是一种宗教”。
对李健来说,音乐是他的庇护所,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是这样。“当你面对这个行业,有时候会找不到希望,在成功之前,我觉得梦想遥不可及,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当我创作一首乐曲,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其实还会战胜很多困难挫折。”
庆幸自己30多岁才成名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李健却很庆幸自己没有在20多岁的时候一夜走红,拥有财富。“我现在已经可以驾驭了,它(名气和财富)只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只会让我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他觉得好的艺术家不应该被金钱所腐蚀,“被金钱腐蚀是属于符合人性的,但有智慧的人会战胜自我,自行调整自己。最大的例子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写的小说,我小时候看过电视剧,讲的是一个音乐家的成长过程。年轻的时候人都会做很多荒唐的事情,尤其是面对财富的时候,但是能及时修正自己,这样就好。”
如今,音乐变成李健和外界沟通的一个手段,或者说代表了他的社会身份。他变成了一个歌手,不再是清华毕业生。在微博上,李健看到一些人发表对于他的音乐的感想,有时候会觉得受宠若惊。他觉得自己的音乐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好,但恰恰是这些作品在那些特定的时间安慰了他们,给了他们力量,这又让李健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师是个佛教徒,他跟李健说做音乐是做一种善事,因为会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
从容不迫地活着
当年参加清华大学艺术特长生考试时,李健希望能加20分,那他考清华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刚开始来到“水木年华”的时候,李健的梦想是以音乐为生。后来他又觉得自己必须离开这个组合,既然不知道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他的梦想就是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如今李健的梦想是可以更从容不迫地做音乐,他还有一个大一点的梦想,让幕后的人可以靠音乐生活,从容地生存。李健认识的一些幕后的作词、作曲家,为了生存,被迫走向幕前,很腼腆的人都去参加选秀,很尴尬。李健觉得这事儿太荒诞了。
对李健来说,音乐不是最重要的,健康地活着最重要。活着,不痛不痒,舒服地活着。“就像余华说的,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东西活着。”李健突然说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