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红灯记》中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的曲折人生(2)

《红灯记》中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的曲折人生(2)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27 21:2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当时,京剧界流传着一个江青给钱浩亮改名的说法。说是在1968年底的一天,江青在与几个样板戏文艺战士聊天的时候。突然指着正弹钢琴的殷承宗说:“殷承宗,你的名字怎么这么封建?你想继承谁的祖宗啊?”殷承宗立即站起来说:“江青同志。我立刻改名,改为殷诚忠,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江青满意地笑了。接着,她转向钱浩亮说:“小钱,咱也不要钱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浩亮吧!”钱浩亮立刻受宠若惊:“谢谢您给我起的名字,我感到非常幸福。”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确切。钱浩亮改称浩亮,确有其事,但这事发生在钱浩亮认识江青之前。前文说过,钱浩亮原名钱浩梁。他在1950年进入中国实验戏曲学校学习时,由于年纪小,经常自称浩梁。在给亲友写信时,也称浩梁。老师们则叫他小钱。同辈们相互之间也是去掉姓,只称名。钱浩梁后来在演出一些剧目时,在剧场外节目单上演员的名字中,经常去掉“钱”字,称“浩梁”。后来,他又称自己为“浩亮”,也算是给自己取的艺名吧。再后来,他在演李玉和时,就经常用这个名字。

 

被样板戏捆住了

 

全国现代戏会演结束后,江青即开始搞样板戏。所谓样板戏。实际上是把经过改编后比较成熟的现代戏作进一步加工,然后以江青主抓的名义向全国推出。推出时,抹去了原作者、改编者等的署名,只突出集体创作,实际上是突出江青个人,把这些作品纳入江青的功劳簿。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1967年5月23日,中央有关部门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将八个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毛泽东多次率政治局成员观看了样板戏,对这些戏剧给予肯定和支持。由此,样板戏在全国推开。

 

1969到1972年间,为了普及样板戏,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先后将样板戏拍成舞台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红灯记》是其中之一。江青在观看现代戏时,多次讲过这样一个意思:在舞台上一定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正面人物,在主要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968年5月23日,于会泳在《文汇报》上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其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个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人物即中心人物。”1969年。姚文元在发表的文章中将“三突出”定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1972年中央的一份文件,也把“三突出”称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

 

在刻意突出的八个样板戏中,《红灯记》居首位。而在《红灯记》中,钱浩亮扮演的李玉和,又是按照“三突出”原则被重点突出的人物。这样,随着样板戏的被神化,李玉和这一正面人物的被神化,钱浩亮似乎也变得高大起来。

 

受到极左思想影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和当时众多人一样,钱浩亮也积极投身到运动之中。

 

1967年初。“红灯记战斗兵团”成立,钱浩亮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率领手下人造反。江青得知钱浩亮组织造反队伍的消息后,立即派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带人进驻中国京剧院,把钱浩亮的“红灯记战斗兵团”列为“左派”加以支持。“红灯记战斗兵团”一时成为中国京剧院最大的、能左右全院政治形势的战斗队。

 

跟着当时的政治形势,按照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组的意见。“红灯记战斗兵团”在中国京剧院里开批斗大会,批斗剧院领导人,后来还采取了夺权措施,使该剧院领导人靠边站。不久,“红灯记战斗兵团"SL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文化部的负责人。

 

但是,钱浩亮本质上还是一个厚道人。他当时只是受政治形势影响而主持召开了批斗剧院领导的会,但决不对领导搞体罚,批几次也就不批了。造反派中的激进人物和中央文革小组对钱浩亮有些不满,认为他太温和了,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早就批评过的“温良恭俭让”一类的人物。钱浩亮按照江青的意思。批文化部的领导人,也没有采取冲击形式,而是喊喊口号。贴上几张大字报而已。如果不是江青对他印象好,当时可能会有一些造反派把他当做保守派揪出来。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钱浩亮决不批斗自己的师辈们。有人要批斗李少春,他不同意;批其他一些老艺术家,他也不同意。此外,他也做了一些在当时许多人不易做到的事。例如,在中国京剧院排演《红色娘子军》时,江青提出,要调云南京剧院的关肃霜来演连长。有人提出,关的爱人有历史问题,江青说:“让她跟爱人离婚!”关肃霜接到调令来北京,但心中不愿意,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小时候就一起练功的钱浩亮说了。钱浩亮便在江青面前为关肃霜说话。江青表态:让关肃霜回云南去吧。此举成全了关肃霜夫妇。

 

1975年9月,李少春病重。当时李少春在政治上不得意,许多人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或者不敢去看望他,但钱浩亮却不怕。当他得知师父病重的消息后,推掉一切活动,急忙跑到医院去看望自己的老师。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流下了眼泪。

 

“文革”时期,钱浩亮能够做到这些,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成败均由样板戏

 

在那个年代,钱浩亮由于成功扮演《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形象,他的政治地位也一再上升。

 

“文革”初期,钱浩亮已经是能够左右中国京剧院的人物了。不久,中国京剧院组建革命委员会,钱浩亮成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