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温籍武术名家叶大密:一生拳医济天下

温籍武术名家叶大密:一生拳医济天下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4 08:2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张大千(居中长髯者)与叶大密(右二)等合影

民国国术研究馆聘请叶大密为董事

叶大密在练拳

叶大密(前排左一) 等欢迎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杨振铎(前排左三)来沪合影。

  温州网讯 本周六,为纪念传承温籍武术名家叶大密的拳术与武道,文成将成立叶式太极拳研究会,周日还将在叶大密故里、文成峃口公阳村举行祭祖,在文成体育中心举行专场太极拳表演。叶大密,太极拳界的一位奇人,更是一位武学高人。他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以太极拳命名的拳社,他曾任民国国术研究馆董事,以“强种救国,御侮图存”之责任,一生拳医济天下,所传太极拳“深奥精微、博大精深”。

  从军从武从医,充满传奇

  叶大密(1888-1973),名祖羲,又名百龄,号柔克斋主,温州文成人。出生于武术医学世家,其家传太极拳源自太极宗师张三丰弟子张松溪的嫡传弟子叶继美。这一太极拳流派相传还影响过鼎鼎大名的将军戚继光,后者所编写的《拳经》很多内容来自于张松溪的太极拳,而张松溪又是温州明代内家拳宗师陈州同弟子。

  宣统元年(1909)6月,叶大密毕业于江北陆军速成学堂后,投笔从戎,其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叶大密以极大热情投入到革命洪流,他在军队中推广太极拳等国术,试图以此方法增强军人体魄,提升军队战斗力。

  1917年,叶大密在浙军第25军任团部参谋长。1924年,军阀孙传芳部入浙,夏超委任浙江省省长后,叶大密被任为省政府秘书。1926年秋,革命军北伐开始。由于孙传芳负隅顽抗,夏超决定起义。他一边秘密派人联络广东革命政府,一边把叶大密派往上海,以组建拳社之名,联络时在上海活动的革命政府委员钮永建、吴敬恒等人,并收集孙传芳的情报。

  1927年下半年,张之江、钮永建、李烈钧、蔡元培等国民党要员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旨在培养军队武术教官、中等以上学校武术教师及公共体育场所武术指导员,提出了“强种救国,御侮图存”的口号。国术研究馆就是后来的中央国术馆,当时全国中小学几乎全部开设了武术训练班,叶大密欣然参加,不仅被聘任为董事,为筹备经费还多次进行武术表演。1929年,叶大密被中央国术馆聘为国考评判。当年12月,他主持了上海第一届国术考试筹备会。然而时局艰难,国术馆成立后,由于政治人事变动,几年后众多武术名家纷纷离开,形同虚设。

  1933年,坚信“君子尚勇”的叶大密转战上海电影行业,他和田汉、阳翰笙等交往密切,参与创立艺华影业公司,任创作部主任,并完成了《逃亡》《黄金时代》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力图以文艺的力量唤醒世人。同时,他借助和社会各界名流相熟的优势,常年和地下党保持联系,为革命提供各种便利帮助。据说有一次,他一路被人尾随无法甩脱,眼看要被暗算,情急之下拐进杜月笙的杜公馆,对方不得已才放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叶大密前半生投身革命,解放后他绝迹政治,仅仅在上海黄浦区开设中医推拿门诊所救治病人,用他的内家推拿绝技治疗了众多疑难杂症,尤其是儿科推拿最拿手,曾经救治过一个患了严重肺病的孩童,后者长到30多岁时还曾面谢过他。由于医术高明,1962年8月,田汉邀请叶大密赴京,并为历史学家翦伯赞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

  师友弟子皆非泛泛之辈

  解放后的叶大密在上海中医推拿门诊所悬壶济世之余,每天清早都要起来练拳,业余时间练字,每周固定去古琴社听琴舞剑。

  在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叶大密结交了丁福保、张大千、孙裕德等不少社会名人,他的大部分朋友弟子,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其结拜兄弟孙存周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次子,虽以武术技击闻名于世,但公认文武兼备。孙存周一生笃技击,好任侠,远浮名,书剑合璧,轻利重义,通诗文词曲,知古乐音律,更好书画。

  叶大密大弟子濮冰如出生书香门第,是清进士濮秋丞之子。濮冰如没有进过洋学堂,受的都是传统琴棋书画的教育,字写得很好,还爱吹箫、拉二胡、弹琵琶和绘画等。另一弟子郑曼青为温籍文化名人,擅长诗、书、医、画、拳。叶大密其他嫡传弟子大部分在医学、书画、戏剧音乐等方面也有所特长。可以说,作为一个文人气质浓郁的武术太极名家,叶大密的师友弟子圈里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对于武学师承,除了家传,叶大密还曾得到李景林、孙禄堂、杨澄甫、田兆麟等大家的教授,精通杨式太极拳、孙门内家拳和武当剑,因此他创编的太极拳架,吸收了杨氏拳架的主要特点和八卦掌的身法以及李景林的武当剑法等内容,将各派精华熔于一炉,形成严谨舒展、内外兼修、松柔轻灵、连贯圆滑的独特风格。

  晚年叶大密对太极拳理进行过诸多阐释,后人归结其主要特点为:套路创编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拳架动作折叠分明,起承转换、升降开合,自然清晰;拳势轻灵,如荷叶呈露有倾即泻,尾闾如行舟之舵;一招一式讲究阴阳分明、两仪转换、四象清晰、八方占卦、脚踩五行;刀、剑、枪等技法在拳中体现明显;心动、气随、腰转,精气神合一。

  推广太极拳,传承国内外

  叶大密一生不遗余力推广太极拳文化。辛亥革命和北伐期间,他就在军队中推广太极拳;民国时期他加入中央国术馆,在中小学开办武术训练班外,还吸取西方办学思路,开办拳社,广收弟子。

  1926年11月,叶大密在上海创办的“武当太极拳社”是全国第一家以太极拳命名的专业性武术团体。拳社简章中明确开设太极拳与太极剑的研究班、普通学习班、儿童班。学员只需学完两个学期,拜师与否不作要求,“第二学期以后,是否继续参加研究,悉听学者自便”。从拳社的课程设置、学期安排等来看,突破了传统师承式传授关系,而采取类似西方开放式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