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中国当代百名太极人物简介(9)
中国当代百名太极人物简介(9)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8-08 16: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次
世界太极拳网 2015-6-1816:02:17
蒋家骏
蒋家骏,江苏省徐州市人。自幼师从陈家沟陈氏第十八代传人陈照丕习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太极门中各种长短器械有6年光景。蒋家骏学拳认真、执著、刻苦,除了得到陈照丕先生的认真指点,还得到陈家其他长辈的指教。后期,他学到了现在甚少人掌握的,被认为是失传了的陈氏传统 功夫,其中有“金刚十八拿”和“沾衣十八跌”太极大枪用法。这期间,蒋家骏得到了陈发科之爱女陈豫侠先生及陈金鳌先生的经常指点。
学艺经历
陈豫侠先生对蒋家骏特别器重,称赞他为“后起之秀”。在20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蒋家骏,已开始将所学拳艺的心得体会用文字整理出来,其中有《陈氏太极拳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等文,这些记载他心得的有关陈氏太极拳拳械功夫理法技法方面的内容,是他带着研究精神学拳的表现。
蒋家骏在年轻学拳的同时,就收集不少古拳谱、拳著、其中有《陈氏拳械谱》、《两仪堂拳谱》、《陈氏文修堂拳谱》、《陈氏家乘图要》、《三三六拳谱》、《陈氏太极拳汇宗》等,这给蒋家骏全面学习研究拳学带来极有利的条件。他还做了大量笔记、考证和研究收心得,有30万字之多。
1964年,蒋家骏又拜在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先生门下,此后40处相随不离。在洪师那里,他既系统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精深的“理”,也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缜密的“法”。从洪师处他深深领悟到太极拳的精巧功夫,以巧胜人的本质,深入太极技击的正道。通过40余年的刻苦用功,专一精练,在实践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太极拳的精髓——技击功夫。
3 武术理论
中为武术家蒋家俊
应该说,拜在洪均生先生门下后而追随40年,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检验、再实践,继而提高、飞跃,对于能有今天在中国 传统 武术 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较深刻理解的蒋家骏,是非常重要和极其关键的。全面地学习、继承中国 传统 武术的武学,脱离实践,或没有足够的实践体会,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武学的真谛。蒋家骏非常清楚这点。他认为,光靠文字上的研究和自己活动身体四肢,只能说是学习武术的一个过程,不经过实践,就等于在研习继承中国 传统武术武学路上的中途徘徊,永远无法走到终点,就不可能探知武学的真谛。因此,蒋家骏一直在这条路上往前走、不停地往前走,尽管跋涉探求武学真谛的征程是崎岖艰辛的。蒋家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练拳二三十遍,即使外出,忙于他事,他也抽空甚至在天未亮的时候在住一空间、在办事的路上、在等待的空余时间,打上几趟拳,做各种的功法练习,运动身体。若在家里,每天早上,除了练拳,他都跟十来个弟子们分别动动手脚,以各种方式方法对抗实践,从不间断。
蒋家骏是一位不多见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武术研究者。他不畏艰辛,不惜流汗,长年累月地实践,潜心研究前人留下的拳谱、拳谚、著作,不断总结经验体会,使他对武学的理论、技理技法、战术战法等内容有较深的认识。
“手眼身法步”是我们在武术界常看到、听到的一名言,它是武术界前辈练武要求的总结,不管什么拳种门派的老师,常以此来强调学武基础要求的多个方面。然而,蒋家骏却提出,应该是“眼手身法步”。他认为,在武术的对抗搏杀中,一位功夫好手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随时注视着对方,眼睛是全身一切行动的总指挥。一个人的反应是根据眼睛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而指挥四肢躯干作相应反应的。因此,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之应放在首位,放在手动之前。“眼手”与“手眼”一字位置之差,反映了武术家对武术实践应用的理解正确与否,也反映了武术家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了解水平。这是武学理论概念问题。
蒋家骏认为,螺旋劲与缠丝劲,是太极拳 功夫的重要特征,螺旋劲、缠丝劲的习练和应用,表现在拳套的一招一式动作与进攻防守自然反应中。在太极拳招式动作和各种运行转动里,包涵了各种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螺旋转动。这些转动动作,可分为自转与公转两种。在太极拳习练过程,要求动作的螺旋转动并非现在常见到许多习练太极拳者所做的身体随意转动或目的性不明的身体转动,这类型的身体转动是锻练身体的健身活动,非武学研究范畴的内容。因此,太极拳攻防招式动作的螺旋转动,就好比螺丝钉钻进木头、自攻螺丝钻透铝板的作用,也好比一根快速转动的木柱子,能将飞打过来的利器弹走而不致受到击打一样。这种攻防动作的运动形式与运动轨迹,完全符合力学科学的原理,也是武学研究中的一项内容。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如何掌握螺旋圈的大小、方向、力度,又如何配合身体四肢、躯干、颈项各部位与整体的多方向运动,此乃各位太极拳家的实践经验与临场发挥。 所有这些理论概论,在蒋家骏的拳械演练与实践中,是可以非常明显看得出来和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拳家一动手,便知有没有之道理。
对于作为中国 传统 武术 功夫的太极拳,蒋家骏以辨证的态度,从武学概念的角度来分析太极拳的刚柔关系。他认为,太极拳的柔是“松”、“是“圆”、是“静”;而同时,太极拳与其他的优秀拳种如少林拳、形意拳等,同样有“刚”的一面。太极拳的刚则是“紧”、是“猛”、是“迅”。太极拳的功夫与少林拳、形意拳的功夫一样,其目的是相同的,这就是属于武学范畴的太极拳的本质。
常言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但这里说的“柔”能克“刚”中的“柔”,不是“软”,不是全身没有劲力的“柔”和“软”,而是指“柔化”、“柔走”的方法、技巧,是以“松”、“圆”、“静”的方式积蓄、调整自身能力的一种表现。蒋家骏认为,除了说“柔能克刚”、“刚柔相济”,还要增加“以刚克刚”、“以刚克柔”。这要看习练、掌握的功夫。而要做到“松”、“圆”,做得好可真不容易,蒋家骏先生对我说,就是练到现在,他比起老师洪均生,还差得远呢。洪师那种松、柔、圆的感觉,是他一生的追求。
授业方法
武术家蒋家俊
蒋家骏与弟子们的对抗实践,可不是在玩游戏,是实实在在的实战对抗战,蒋家骏一位在江苏淮安的徒弟冯太富回忆十多年前到徐州拜访蒋家骏时,亲眼目睹蒋家骏与弟子刘洪利、鹿士斌等人在徐州云龙公园里试手的情形。他说,被试者不是被蒋师截劲前发腾空一丈余远,就是被其用采捋等手法,借劲使之双脚离地向后摔了一个大跟斗。蒋师化发同时,刚柔相济,时间、方向、角度、方法配合得丝毫不差。他说,那都不是师徒配合着玩,而是随便上,随便摔打,以各种手法腿法摔打。
就是在公开的表演会上,蒋家骏对弟子们的演示也是动真格的实战。1988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太极名家研讨会上,蒋家骏与弟子刘洪利分别在白云山与荔湾体育馆的两次内部与公开的太极名家演示会上,他们以太极拳特有的打手用法实验演示,其松柔圆活而又迅猛干脆的攻防化打,使与会者眼前一亮。蒋家骏对太极拳的理解与掌握可不是一般人以嘴巴说说、活动活动身体所能达到的境界,他们的精彩演示,使与会者了解到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面,这是艰辛与汗水的结果。演示后,刘洪利却在床上躺了3天,摔得可不轻。长年累月艰苦的研习训练,实践,使年逾60的蒋家骏先生随时可实战交手或遇敌制敌。同时,他也由此带出一班有实践体会的武学继承人。在热兵器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蒋家骏先生及其弟子们这样不畏艰辛,甘于刻苦,孜孜不倦以实际行动研习继承似播中国 传统截止学武术 文化的武学“痴”,真是难能可贵。
在需要动手的时候就能动手,就敢动手,而且勇于战胜对手,这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家必备的素质,这需要时间、精力、汗水的付出。蒋家骏常提起1995年他带着几位弟子到济南探访洪师,而洪均生先生已90岁高龄,还能在蒋家骏与他过手试验时两人接触的一瞬间,把蒋家骏打个翻跟头之过程,他说,他以为老师已90岁高龄,从力量上不可能与他比,而当老师叫他随便用时,他还不敢发多大劲,谁知双方一接触,他就被老师娴熟而又准确的巧与力的配合运用打翻了,可想而知洪师功夫之高,中国武学之深奥,这使我们看到武学真谛探求路之漫长、之艰苦、之不易。
刻苦研拳结硕果
个人影响
蒋家骏不但是位孜孜不倦的武学真谛探求者,还是位充满献身精神的 武学文化传播者。
蒋家骏的弟子不算多,他对弟子的要求,却是非常严格,不但传拳传艺,更注重传德。蒋家骏说,武术 文化的内容很广,除了肢体活动的拳艺,还有拳艺包含的各种文化。他早年跟着几位太极拳大师学艺,老师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灌输的是武术界一贯尊师重道的传统。他学拳艺几十年,对多位先后教导过他的老师,敬爱有加。在我与他的十多年接触中,每当提起陈照丕、陈豫侠、洪均生等老师时,怀念之情、敬爱之念油然而起,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重现眼前,此情此景亦使我为之感动。他在写回忆洪均生先生的文章后,写到“每念恩师,永铭难忘”,“当我研练拳法有所得时,总感到先师露出慈祥的笑容,似欣慰、似鼓励……”这些实是蒋家骏情感的真实反映。他常提到,在洪师晚年,他几次带着多名弟子前往山东拜见洪师,他也都是站候在洪师身边,聆听洪师的教导。也正因为蒋家骏自己受此教育,他在教导弟子、学生时,总将品德教育放在前。他认为,传播中国 传统的武术 文化,将中国传统的良好道德风尚传给学生是第一重要的。
蒋家骏总要将正确的武学概念与拳艺同时传授给弟子与学生,他们说,只教动作不讲道理,讲了道理不以实践而示之,是贻误后人。所以,他的弟子和学生也对蒋老师十分尊敬,师生关系相当密切。
弟子
说来也挺有趣,蒋家骏的不少弟子和学生,当初是不相信太极拳是武术,都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操,经过与之试验功夫,以各种手法实践切磋后,方相信真有太极拳功夫的存在,才拜他为师转而学习太极拳功夫的。如80年代,江苏 淮阴的一批习练拳击、散打、其他拳种的小伙子,就是在一次江苏省武术观摩大会观看到蒋家骏演示陈式太极刀法后,分别以各种拳法与蒋家骏比试实验后,才信服太极拳 功夫了得,拜蒋家骏为师学艺,而这批小伙子,现在都是当地的武林好手。如淮阴市的冯太富在回忆他们淮阴的师兄弟当年跟蒋家骏学艺这程的文章中,提到他们与蒋家骏试手经过时,这样写到:“……我第一次徐州与蒋师会面试手……。我问蒋师,如果对方是练少林拳或者练拳击的人和练太极者交起手来,练太极者应如何应付?蒋师答,应该有办法。……蒋师说:’好,你随便出拳,不要客气,你可以用劲真打!不要有所顾虑,但我保证不伤害你,你尽管放心。‘有他这句话我心里轻松多了,也没有紧张感了,我摆出拳击架势,左拳不断虚晃以探虚实。但蒋师仍然沉着松静地看着我。我突然发力,一个左滑步上前,同时左直拳快如流星,直冲蒋师的面部。可我左拳还未到蒋师的面部,却见蒋师的右手在我眼前一闪,我的左面部被蒋师的手边化边打击中,我根本来不及反应。虽然蒋师的手只是轻轻地碰了我一下,但仍然使我心里一惊。他出手如此之快,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自认出拳速度够快的了……”冯太富还谈到他继续以其他手法击打蒋家骏而被蒋家骏“后发先至”以采法使其跌地,以及其他的的小伙子使出身解数,甚至个别人以偷袭方式来试验蒋家骏的太极拳 功夫。当年淮阴的名拳师许文龙,习拳20年,精于少林拳,后又攻太极 推手,与蒋家骏切磋技艺后,被其精妙技艺折服。次日他又电邀盟友王树春前来与蒋家骏再切磋,接触后他们对蒋家骏的太极夫十分钦佩,乃力邀蒋去淮阴传拳。这批小伙子后来也成为武术 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当地悉心传授拳艺,教育盲动者。以此方式拜蒋家骏学艺有全国各地的不少武术学好者,广东、安徽、河南、江苏、黑龙江等地都有。
由于有明师指点传艺蒋家骏的弟子学生在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和演武大会上,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弟子鹿士斌、吴华强、刘洪利、谢建军、姚士玉、冯太富、陈广友、陈正平、田有云等分获取金牌、银牌、铜牌,这对人们重新认识太极拳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人们看到太极拳不但有套路、推手、散手等武功内容和完整的武学体系,而且太极散手的训练技击方法系统是相当完善的。
近些年来,蒋家骏在太极拳武学方面的造诣为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所认知,慕名来邀他去传拳和训练推手、散手者络绎不绝,蒋家骏总是热心指教,诲人不倦。
蒋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