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孔维克是一个非常有才华、非常有进取精神的当代画家。这几年我从多种媒体中看过他的一些作品。早期在孔维克的画中西方的造型观念挺多的,从这几年的画中可以看出他越来越多地吸收了传统中非常优秀的东西,这种趋势使他的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使他的画面貌一新,但却又不同于地地道道的传统文人画,也不同于中西融合型的新中国画。原来我隐约地听说过他是孔子的后裔,由于历史原因,以前大家都不愿提这些。现在看来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很自觉地吸收着中国传统的东西,使他的发展潜力很大,而且这个趋势非常之好。我觉得现在走这条路的画家已不止他一个人,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画家都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中国画的的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喜的。孔维克是很冷静的,我们从他的画面可以看得出来,他很有匠心,所以他的文人情趣和现代情怀两者结合得比较好。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孔维克是中国画坛崛起的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文化内涵是孔维克作品的重要特点。他不论处理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总是融入了一个当代学者型画家的深层思考,赋予作品以较丰厚的文化内涵,真切地体现出齐鲁文化的厚重感。维克绘画作品中的书卷气与南方画家作品中的书卷气是有很大区别的,是一种风骨书卷气。一脚深深地踏入传统、一脚牢牢地立足现代,双脚灵活地挪动交替成坚实的艺术步履,这是孔维克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他热爱传统而不沉溺于传统,时时萌动着一种创新意识。《故乡小调》系列,使我读后引起几多乡思,这组绘画虽然是维克的一个小品系列,但从民族性上讲,却创造了一个很大的艺术空间。反映民族的东西,弘扬民族的东西,使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走向世界,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物画家的责任,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条码。维克进行此类作品的创作与探索,我想也并非是画一幅好看的画,而是要反映一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这种文化无疑也是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层面。是否可以这样说,维克的绘画是优秀传统与现代思维和谐结合的产物。
周韶华(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湖北省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协理事):在80年代中叶, 新潮美术曾席卷一代青年人。其时,有些青年人过于冲动而失去控制。在热浪过后,又掉头回归老路。 进一步,退两步。“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心。”欲成大器,谈何容易,似乎又在经历着解体与重建的循环。人们正从误区、怪圈中挣脱出来,开始新的选择和掘进,酝酿着新的嬗变。我是齐鲁大地的儿子,自然很关心山东文化观念的伟大变迁,孔维克就是其中一位自主化选择并主体意识很强的画家,在表意中追求形态结构的自立,时而倾向于超验的重组与变异,时而倾向于生活情感化的浪漫,时而象征取向占上风,时而叙事倾向占上风,但都具有清新活泼的风采。从造型艺术本体意义上看,我认为他是抓住了牛耳。孔维克敏锐地感受到“时运”的变化而带来的观念及笔墨形态的变化。他力图站在博纳古今中外的全方位上寻求他艺术的支撑点,并进行了一系列视觉图式的试验。一个当代画家的成熟,主要应看他在我们这个重大转折时期创造了什么新图式,亦即他在图象独立、语言独立方面贡献了什么新东西。 孔维克任重道远,前程无量,我们期待着他来日的辉煌。
冯骥才(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纵观本世纪一百年之中国画风,不断翻然更新,前后有三变也。初为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新学亢奋,崭新的精神与观念注入笔管,于是一扫三百年沉沉暮气,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蒋兆和等巨匠宗师,大放光芒,画风为之一变也。次为五、六十年代,提倡体验生活,沟通笔墨与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之关系,于是长久以来固化之传统受到松动。画面陡现勃勃生机,李可染、潘天寿、黄胄、吴作人、方增先、刘文西、石鲁等大家辈出,各尽风流,画风遂一变也。及到七、八十年代,社会改弦更张,事物开放,心灵自由,个性凸现,同时再一次西风东渐,中西文化相撞相激,势力之猛,更甚于前。于是千家并起。可注目于此中如刘大为、叶毓中、刘国辉、吴山明、杜滋龄、李孝萱、何家英、白庚延、王怀骐、贾浩义、孔维克、于文江等等。这些活跃于当今画坛的中坚人物,无论学养功力乃至天分,皆到上乘。深信未来大师级的画家,当在此中生出一二三,或七八九。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看了孔维克的作品,我觉得他的画首先从画面效果来说很耐看、很能吸引人,让人能看得进去;再则从意境上来看很有内涵,不像有些人的画感觉很沉重,也不像讴歌,而像吟唱。他的作品特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是“亦风亦雅”。我们常说《诗经》里有风、雅、颂、赋、比、兴,这个“风”指的是国风,是指民间性的,“雅”即是说它的文化性,吸取文人艺术的特点,孔维克在这一点上融合得比较好;再就是“亦古亦今”,他把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用自己方式结合得也比较得体。
可以看出孔维克是很聪明灵秀的,在经营画面上确实是动了脑子、很有匠心。比如,我看他画得那些美人仕女,古代的小姐们不太变形,而所画的男士就有些变形,他根据需要而变化。这方面他确实是苦心斟酌的,再就是书法性方面,可以看得出他在书法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能很自由地用写的感觉去画画,不仅是指画面的书法,而是画本身的书法因素。从他的画上看特别讲究秩序感、韵律感、流动美、节奏感。通览他的绘画作品,就像邵先生讲的《公车上书》、《孔子周游列国图》、《杏坛讲学》等,那是一种追求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现实的意义,属于他作品中的黄钟大吕,还有一大批作品,就是大家所说的小品画,是一种更多具有像诗歌的、像词曲的那样有风韵的作品,如《故乡小调》、《姜公垂钓》、《知音图》等,还不能完全说是一种审美愉悦。我看其中蕴有一种很深的精神内涵,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他理解中国画的传统后又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化为现代的东西。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孔维克是现代中国一位成就卓著的画家,他的作品体现着在现代时空里对艺术的认识和思考,他的思维也时常表现出与孔子美学思想的契合。维克毕竟是现代人,在他的灵魂里嵌着先祖留下的那些闪光的宝石,但呈现出更多的是一种现代青年的进取精神,或者说,他更倾向于以富有现代感的构成去吞吐传统的笔墨,以富于现代感的形式去追求自孔子以来所向往的仁和的价值和理想的彼岸。《公车上书》的大结构,《聊斋》组画的语言变异,《故乡小调》中墨线与色块的穿插意味,都是试图以新的视觉观念在征服现代观众的试验,都是以现代意识达到孔子关于“尽美”与“尽善”境界的努力。他真诚地崇敬他的先祖,他更真诚地在“游于艺”中塑造着自我,这恐怕也正是重视个体人格的孔子所希望的。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过犹不及”为原则,我以为都没有错,是孔子统一对立事物的愿望,是孔子对于“度”的把握,如同并非贬意的“中庸”一样是完善的境界。 我不干预维克今后如何对待这些对立统一,我只是觉得像潘天寿那样有“造险”的愿望,才有“破险”的本领;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直面人生的参与意识;在追求艺术的和谐时,不要磨去自己敢于前突的锐锋,去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不同于孔子时代的新的美学境界,才是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真正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