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好人不红:买涨大陆10位绩优股男演员
搜狐娱乐讯 (哈麦/文)身处娱乐圈,红不红很重要。这意味着你有没有主角演,有没有和大牌搭戏的机会,有没有媒体追捧,有没有广告、代言。可内地演艺圈,一个演员红不红,跟他(她)是否有好作品似乎没有太直接的关联,颜值、营销、关系网决定了一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已经上位一线的王宝强,红到发紫的黄渤。但这也仅仅是例外,十年难遇一二。
电影投资人选演员,也吃这一套。有人气,有粉丝,就疯抢,就消费。相互借力,相互成就。而那些没法靠脸吃饭,但演技上有性格的演员,则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磨,熬出头了,会拥有一批影迷粉丝。但他们的人气比起那些当红偶像,差得太远太远。
不过,情况似乎在好转。一旦有注重电影本质的导演出现,实力派们就多一次吸粉机会。比如张涵予,当很多人质疑他戏路窄有局限的时候,徐克《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让他再大放异彩。比如段奕宏,袁朗、龙文章之后,他又在曹保平的《烈日灼心》里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警察角色伊谷春,让影迷兴奋。比如,过去只能拍上电视剧的王千源,在凭《钢的琴》封帝后,就有机会在《绣春刀》、《解救吾先生》里和张震、刘烨、刘德华这些红人搭戏了。
还是拿近来牵动很多人神经的股市打个比方。演艺圈,靠脸、靠炒作而站上风口浪尖的,就像那些热门题材概念股,在买手们(主要是庄家、大机构)追捧的时候,疯长疯跌,大起大落。而那些实力派,就好比绩优股,没炒点,没人气,但当赚快钱不易,市场趋于冷静后,其价值自然会被发现。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绩优股,总会有人买涨。既然是性格演员,坚持做自己就好。
从40后到80后,以下十位内地男演员都是绩优股,电影公司应重点关注,多多买入。
段奕宏
段奕宏(1973)
成绩:上影节金爵奖影帝(《烈日灼心》)
新作:《烈日灼心》(2015.8.27)
2003年,段奕宏在王小帅《二弟》里演偷渡客,在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摘影帝,这是他的大银幕处女秀。12年后,他在《烈日灼心》里塑造了一个堪称经典的警察角色。“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为奴十二年》,那个男主角被逼成为奴隶,我愿意为戏为奴。我会沿着我认为的演员的道路走下去。”这部电影后,预测会有更多人爱上段奕宏。
张涵予
张涵予(1964)
成绩:金马影帝(《集结号》)、金马最佳男配(《李米的猜想》)
新作:《老炮儿》(2015.12.24)、《长城》(2016.11.23)
“我很不喜欢明星、艺人这种说法,我心目中保留的还是我小时候对演员的叫法——人民演员、人民艺术家。娱乐圈这个词我就更讨厌了,叫全国文联代表大会多有感觉!”硬汉,唯一要叮嘱你的就是,别怕别人说你戏路窄,扬长避短,少跟着烂片蹦跶就好。
王千源
王千源(1972)
成绩:东京、金马影帝(《钢的琴》)
新作:《解救吾先生》(2015.09.30)
王千源属于中国少有的性格演员。不过,他开玩笑说,一直把自己当明星。处在这个喜喜堆积明星的商业片时代,王千源说,这只是一个阶段,会过去。他的偶像是李雪健,“大明星电影也不是都有他。他也没有灭,而且天长日久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演员。”《煎饼侠》里的屌丝群头说:“导演你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你一个影帝。”王千源缺的,只是更多机会。
张译
张译(1978)
成绩:戛纳入围(《山河故人》)
新作:《回到被爱的每一天》(2015.10.29)、《山河故人》(2015.10.30)
“我好喜欢演戏。”他刚入行的时候,就知道明星这个词离自己太遥远。“你颜值就摆在这里,还不如踏踏实实做自己的本行。”他相信,未来,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发展,会给更多人机会。“无论你颜值高,还是演技见长,都会给有你一个广阔的市场。”经过电视剧的磨练后,张译正在大银幕上证明自己是个实力派。
黄轩
黄轩(1985)
成绩:柏林入围(《推拿》)
新作:《恋爱中的城市》(2015.8.20)、《长城》(2016.11.23)
“有时候我觉得很沮丧,可能表演本身已然不重要了。长得好看一点,拍一个古装神剧就出来了,突然就火得一塌糊涂。大银幕没有以前那么挑剔了,没人问你对电影有多热爱,去过多少电影节,对电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理解。只要你粉丝多,你就是主角了,仿佛在宣布,我们这个电影不靠剧本,不靠制作,就靠你了。这是让我觉得最现实最可悲的一个现象。”非典型、有态度的小鲜肉,正在走向红的路上。
张晋
张晋(1974)
成绩:金像奖最佳男配(《一代宗师》)
新作:《叶问3》(2016.1)
“有一句话一直会鼓励我,就是要学会等待。还有一句话就是,忧虑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当成龙老了,李连杰退役了,甄子丹快过气了,吴京当导演了之后,又能打又帅文戏又不错的张晋终于熬出头了。过了40岁,星路才开始,其实,还不算晚。
廖凡
廖凡(1974)
成绩:柏林影帝(《白日焰火》)、金马影帝(《白日焰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新作:《师傅》(2015.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