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时,李雪健连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动就头晕,呕吐不止。团里的领导提出让他暂停拍摄,但是李雪健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是那么热爱表演,敬职敬业。妻子于海丹也知道让丈夫把戏停下来治病不可能,所以夫妻二人决定放弃马上手术的方案,而改为保守的化疗。
《中国轨道》的制片人伍献军后来回忆说:“每次我到拍摄现场,都会看到李雪健在认真地拍戏,而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在拍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
都说爱戏如命,但在他眼里,戏比命重。即便因患上癌症而备受折磨,他也从没产生过放弃演艺事业的念头:“哪一部戏要是因为我下马了,比我死还痛苦。”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傻,付出和获得完全不对等。确实,在今天的“演艺界”,有太多人,盛大的名气下,只有一点少得可怜的实力。但浮夸之后,这个行业还没有完全坏透,仍在往前走,正是因为有这些“戏疯子”们的坚守。
这不是傻,这是一颗匠人之心。对演戏,他有执念,放不下。
被问及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老人笑得很开心:“最大的幸福啊,就是每天都有盒饭吃。因为有盒饭吃,就代表着有戏拍。”
做演员要自知
“希望观众忘掉我,记住角色。贴‘李雪健’标签的人物,我不演。”这是李雪健的名言。在网络论坛“天涯社区”里,有个标题为“从《嘿,老头!》李雪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演员和偶像派差距有多大!”的帖子,点击量有7万多,回复有近600个。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关于“李雪健”的话题有20多个,对其演技的评价则是满屏的“戏骨”“绝了”和“大写的服气”。
我们好奇,演谁像谁的李雪健,是把自己变成了角色,还是把角色变成了自己?
“我的条件不能成为一个偶像。所以,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角色与观众交朋友,我选择了这条路。”李雪健说:“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个角色火了,可能有种种原因。做演员,要自知。”
20多年前,作家史铁生曾写过一篇《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在史铁生看来,“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史铁生断言:“李雪健非常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20年后的今天,已到花甲之年的李雪健说,“一个演员,你演的戏没人看,能幸福吗?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是我的幸福,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