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就是刘邦转世,这两个人都很会装孙子,刘邦对项羽装孙子,刘秀对刘玄装孙子才各自保住了自己的命。萧何转世成为邓禹,在同学期间就认定了刘秀,后来拒绝了一切官职而到河北投奔刘秀。邓禹善于发现人才,李世民曾说,孤之有玄龄,犹光武之有邓禹也。说明了房玄龄和邓禹一样善于谋划和发现人才。同样的道理,萧何为刘邦推荐了多少人才。
刘秀后来转世成为曹操,他无法总是转世成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来维护刘家的统治,曹操由于这样的出身,形成了强硬的性格以弥补自己的自卑。烧部下的信这一历史又重演了。得陇望蜀,演化成了既得陇焉望蜀。
因为萧何设计杀韩信,所以转世成为荀彧时受到业力而与曹操有了隔阂。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荀彧也在纠结于忠于刘邦、刘秀的汉朝还是刘邦、刘秀转世的曹操。如同周恩来是忠于马克思主义,还是忠于毛主席,他选择了忠于毛主席,因为他说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马克思主义者前面。由于荀彧的隔阂,房玄龄、姚崇都并没有像萧何、邓禹那样属于刘邦、刘秀最亲信的第一功臣出现了。然而恩格斯、周恩来还是成为了马克思和毛主席的最亲信的人。
毛主席评价刘邦: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从谏如流”其实是李世民的特点。刘文静评价李世民见于《资治通鉴》:“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毛主席对李世民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毛主席评价曹操:“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不是奸雄,代表进步”。毛主席评价刘秀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李世民和毛主席的神武都在于在战争期间善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李世民和毛主席都在紧急时分显示了与大家不同的意见而坚持己见而胜利。
| 3楼 | 打赏 | | 评论 |
楼主:天羽之翼007 时间:2015-03-18 14:12:59
陈平转世成为徐庶,因为陈平一直隐藏在张良身后,所以徐庶(陈平转世)推荐诸葛亮(张良转世)。而后魏征(诸葛亮转世)和徐茂公(徐庶转世)都是瓦岗山的道士军师,杨昌济(魏征转世)和徐特立(徐特立转世)又都在一起办学。
徐茂公和陈平一样,都是神机军师,都是政坛不倒翁。包括徐庶,知时达命,没有像诸葛亮一样北伐,他知道这样是无功的。长孙无忌甚至能房玄龄都斗得过,结果栽倒武则天手里。但是徐茂公却能明哲保身。
徐茂公转世的徐特立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懋恂,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毛主席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徐茂公割肉喂单雄信,都是敢于自残,性情中人啊!
外号“徐大叫花” 免费教贫困农家子弟
若要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第一要义就看他是不是真正的爱学生。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田汉(我国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虽贵为教育界知名人士,但徐特立从不讲排场,身穿粗布衣、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就穿一件蓑衣,以至于不少同学背后叫他“徐大叫花”。原来他把节约的钱都用来办长沙县五美小学,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他还把自己的家人全都留在了乡下务农——因为在长沙城生活费太高,只要能省下一块钱,就能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一个月的书。
高龄入党 长征队伍里的一名老兵兼教育家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特立是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辗转到了武汉。在武汉徐特立遇到教育界一位熟人,那人说革命已经失败,要他尽快离开,另谋出路,并拿出一笔钱给他作旅费。听后,他十分气愤,当场把钱甩了一地,义正词严地对那人说:“革命成功的时候,多一人少一人无所谓,正是因为革命失败了,我们才得干,逃跑算什么?“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1934年,他更是超出常人的意料,以50多岁的高龄随军长征,成为队伍中最老的一员。除了给红军官兵鼓励,打气之外,徐特立常常利用战士们行走的时候,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文字。有一个顺口溜,就是战士们自己编的:“人民教育家徐老,长征路上事文化,天当教室地当纸,树枝石头当笔用,每天学习二三字,一年学会八九百,学好文化好当家。”在徐特立的鼓励和帮助下,许多红军战士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识。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红军在三四年中扫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绩比中国农村任何地方几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大。
毛主席在后来曾深情地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后成为其岳父),一位是徐老。
引用一段《郅恽拒关》
“东汉时,敢于执法的官员除了董宣以外,还有一个管洛阳城门的小官,名叫郅恽。别看郅恽官职低,这老头可倔得很。郅恽的耿直早在30年前王莽篡政的时候就已名满天下。刘秀做皇帝后,听说过他的学问和品德,本想重用,见他年老体弱,认为没多大用处,就让他做了个管城门的小官,他也不推辞,干得挺认真。有一次,汉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了一天猎,回城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皇帝的车驾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已关了。随从打猎的侍从叫管城门的开门,郅恽拒绝了。过了一会儿,汉光武帝亲自策马立到桥边,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夜里看不清楚,不管是谁要进城,还是按朝廷的规矩不能随便开门。”汉光武帝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第二天,汉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汉光武帝看了奏章,肚子里的气就没有了,连声说:“这倔老头子果然有胆量、有见识!”于是,命人赏给郅恽一百匹布,把那个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光武帝能够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了,他不愧为一个豁达贤明的皇帝。”
| 4楼 | 打赏 | | 评论 |
楼主:天羽之翼007 时间:2015-03-18 1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