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一.不敷衍、不马虎,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小事
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10月20日,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小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因为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不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杨澜都在他们身边。两个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杨澜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杨澜也一直自己带他们,虽然有点辛苦,可杨澜觉得很值。
今的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儿子到机场接送。回到家中,杨澜即使再累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专心致志地和他们说话,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世界。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妈妈辛苦,是挤出时间来陪他们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
二.不紧张、不苛求,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
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
儿子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那么多年过去了,杨澜从来没有给他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杨澜清晰地记得,唯一给孩子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
杨澜有这样一个原则,无论孩子们今后去哪儿,做什么,他们是中国人这点是绝不能变的,所以必须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
杨澜还做了权衡和比较,相对来说,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
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
益的。
杨澜也希望孩子能 多一点艺术熏陶,于是 从小安排他们学习弹钢琴,没料到,同在一个家里,儿子 和女儿的情况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不耐烦, 打了退堂鼓;尽管有哥哥的“坏榜样”,可女儿打一开始就 迷上了钢琴,天天都会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用别人催 促......杨澜意识到,真的不该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到孩 子身上,许多时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选择是否和自己一致, 太刻意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适得其反。
三.培养孩子好品性,完整人格很重要
如今,有些妈妈把培养“神童”作为宝宝的早教目标,而一些妈妈虽希望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却不懂如何着手。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辅导,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
孩子们还要有慈善情怀,儿子小时候,杨澜在给他讲完上帝和所罗门的故事后问:“如果上帝只能给你一件礼物,你要什么?”当然,故事中的所罗门要的是智慧,可儿子回答说,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
杨澜万分惊喜地夸儿子:“你比所罗门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