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回应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的微博上就提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
宗教里沉淀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一些普适性的哲理和特定的伦理准则。
像佛教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道教的天人合一等,基督教的天职观念等等,这些哲理往往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而各个教派对博爱和诚信互助等道德品质的强调,也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下盘点了13位企业大佬的宗教信仰。
1、 陈峰:虔诚佛商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喜欢钻研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宗教等,人们可以从海航的标志中看到太极、阴阳、鲲鹏和如意。
而熟悉陈峰的人都会提到,他在办公室里是穿着道服工作的,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
陈峰大量阅读佛家经典,他的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佛教教义推崇“仁”字,主张“有情乃佛心”。
他每天用蝇头小楷书写心得体会,起名为《参禅随笔》。陈峰自己说过,每到夜深人静,便参禅入定,遁入空灵。他说自己是“晚上出世、白天入世。
不过白天他也喜欢盘腿打坐,有海航人士透露,甚至在飞机上也不例外,而日常,陈峰也经常会找经理与自己一块打坐。
2、 顾悦悦:布道的基督徒
健康园集团副总顾悦悦。
反对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学甚至宗教,认为那些都是有碍接近神的看法。
“神绝不是像人们想象当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点点的理论,造了一点点的逻辑,只是人造的一个偶像而已。
它和我们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
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会不会发芽,长叶子,会不会长个果子出来,担心得要命。其实不需要的。
如果这个枝子在葡萄树上,所有的养分、水分就会不断地进到枝子里面来,这个枝子就多结果子。如果这个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什么都不能做。”
有人评价说,顾悦悦来到健康园集团,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让更多的人相信给了她安宁喜乐的主。
事实上,在顾的周围,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为基督徒。
3、 汪海:观音为我站岗值班
双星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认为把佛教所宣扬的积德行善借鉴到企业文化中是有益的。
“我们把提高产品质量与积德行善结合起来,提出把好质量关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在汪海看来,企业经营里也存在着因果报应。“你产品质量不好,坑害消费者,结果企业就无法生存。
在沂蒙山的双星工厂,工厂有人偷鞋,厂外也有人进来偷东西。
汪海想到的办法是“让观音为我站岗值班”,宣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观音菩萨都看得见。
当地人信奉观音,汪海的办法非常有效。有人指责汪海所为是“愚民”。
“很多女工们信了。信就行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她们全都来自农村,文化就这么高。”
“只要能促进生产力,能够把民心安定下来,用佛教思想来教育人有什么不好?”
4、王健:阴阳平衡的管理
海南航空公司副董事长。
王健习惯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企业遇到的问题。
他习惯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分别开了一个伞店和一个扇子店,老太太天天都在那儿哭。
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出太阳了,二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
王健用这个故事告诉下属,不要总是把好日子当坏日子过,一天到晚生活在阴暗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有好必有坏,你从坏中看到好的东西这就是机遇。”
王健认为,目前我们的社会人心浮躁,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变得有些疯狂,都盼着“一锄头刨出金子来”,而当经济环境起了变化,马上又怨天尤人不能忍受。
“任何事物都一样,阴阳并存。经济好了20年,坏两年也是正常的。”在公司管理上,王健认为平衡最重要。
5、杨薏贜:基督教——工作狂的信教之路
江森自控(JohnsonControls)中国区总裁。
杨薏贜的公司名列财富500强。
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材生过去一直把“事业一定要成功”作为人生目标。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瑞典依莱克斯。
1988年加入西门子,先是在德国,然后被派往泰国2年,接着又调回管理中东欧19个国家的业务。
最后被派驻中国,负责中国地区移动网络设备的生产到研发到销售。
1996年,当他34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第一批升到西门子高管(TopManagement)团队的非欧洲人。
“我当时恨不得一天48小时工作。就算在陪家人吃饭的时候,还在想业务策略,如何冲业绩好升迁”。而这时,他已经结婚六年。
他的妹妹把他拉入教堂,过了两三次后,有一天牧师讲到所罗门箴言:“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创业网: )。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杨心头大动,“这话就好像直接在跟我说一样。”
从此以后,杨开始放慢节奏,戒掉酒瘾。
周末,他百分之百地陪伴家人。周日早上则去教堂。
“我想我周末不看e-mail,这个世界也不会改变”,他笑言。
而每个月,他的信用卡里会自动划出一笔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6、郭炳江:基督徒,因信教而找到内心的平静
香港最大地产集团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
郭炳江曾经满怀感慨地谈起,自己在1994年事业走上高峰期后,突然开始感到莫名地焦虑与空虚。
“我心中像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黑洞,没有任何东西能填补”。
起初他还以为工作过劳,于是尝试运动、娱乐但都没有效,恐惧感与日俱增。
”1993~1994年,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e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
后来在妻子的引导下,郭炳江成为了一个基督徒,终于找到内心的平静。
尽管工作季度繁忙,但是他坚持每天都要流出与神灵沟通的时间,“我无论怎么忙,每天都尽量抽空安静看圣经和祷告,例如晚上灵修,早上、午膳或看新闻时祈祷;有空时也尽可能翻看圣经,思考上帝的话或祈祷。”
[1] [2] 下一页
加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创业信息:cyy2022
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