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雄安的年轻人,从新区看到了商机。安子龙最近一直忙着在容城倒腾东西,车、车牌、公司营业执照都卖。由于最近的行政区划变动,包含容城字眼的牌照也被炒上高价。原来安子龙办理容城开头的营业执照只用了700元,但现在已经有亲戚想花两万元买下它。
为了转行影视不惜辞职的张明,在仔细研究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后,也萌生了新的想法。张明告诉记者,他现在也想去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公司体验一下,因为这两类工作都能和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定位结合起来。
对于供职于中核集团的杨冰来说,现阶段只能靠转发“寻找张英森”的文章过过瘾了。这个被杜撰为在雄安新区成立前,卖掉老家住宅购买北京商住,并马上接到公司通知搬入新区的“2017年最悲催人物”。不过,杨冰告诉记者,如果集团公司选择迁入雄安,他必然会回来建设家乡。
?
?雄安来了,原有的工厂怎么办
从新区成立的狂喜中逐渐冷静下来的雄安人,开始关注他们将要面临的一系列变化。
一份刊登在雄县政府网站的资料称,雄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塑料包装印刷基地,2015年从业人员5万余人。但这些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和就业支柱,也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雄县做塑料生意的王强告诉记者,他平时会从北京天津拉来废旧塑料,然后化成半成品,再销售给雄县生产塑料颗粒的企业。他觉得雄县新区成立后,势必会关停这些有污染的企业,将塑料行业外迁。
“有能力的企业,有纳税记录什么的,政府可以给你划一块地,让你去(工业园区生产)。但是雄县的许多塑料企业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在家里有几间房,买两台机器就能干。以后(这类企业)肯定没戏了。”王强说。
将服装视为支柱产业的容城,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安子龙家里的染布企业属于重污染行业,现在都快干不动了。“我们厂最厉害的那一年光环保罚款就交了300多万元,锅炉要做煤改气、煤改电,成本也上去了。”安子龙说。
在安新县城当教师的季英杰,现在很为他开工厂的弟弟担忧:“我弟弟37岁了,干金属有色干惯了。你再让他干别的去,不可能像岁数小的一样可以从头再来。”
除了这些需要政府解决的产业疏解问题,雄安人对于安置搬迁的问题更是格外关注。多位居民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关于雄安新区更为具体的实施规划。
但在季英杰看来,安新改或不改新区,对他而言区别并不大——孩子今年13岁,应该等不到大学入驻新区了;医疗会好点,以后省得去北京看病了;白洋淀会更漂亮点,但是过去玩就不能这么随意了。
在家乡变成拥挤的大城市前,季英杰只想在自家的小园子里种种花,喂喂鸟,享受最后的小城时光。“有人给我600万元(买这所房),我也不卖。”他说。
(应受访者要求,张胜民、安子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