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甘肃古代历史人物

甘肃古代历史人物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13 23: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嘉峪关市

金昌市

永昌县

毛忠(1394-1468)明左都督、伏羌侯。字允诚,初名哈喇。父宝,官至永昌百户。忠袭父职,时年二十年,体力过人,善骑射。宣德五年(1430)征曲先叛寇,有功。八年征亦不刺山,九年出脱欢山,十年征黑山寇,皆擒其酋。各升一官,超升为指挥同知。正统中,历任都指挥使、都督佥事、右参将,协守过甘肃。景泰初,以通瓦刺罪,派往福建,屡次杀敌功。英宗复位,升都督同知。以左副总兵镇守甘肃。天顺中官左都督,封伏羌伯。成化四年(1468)讨满四,中流箭,死。赠侯,谥武勇。

毛锐 袭伯爵。明成化中,协守南京。弘治初,出镇湖广,两广,平蛮贼,累有功。正德三年(1508),因处置田州事不当,逮下狱。革除其加官太子太傅,贿赂刘瑾,起用督漕运。瑾伏诛,被弹劾罢官。六年,命与谷大用讨刘宸,战长垣,大败。言官交相弹劾,因与大用同事,竟无罪。世宗即位,复起镇湖广。居三年死。赠太傅。

酒泉市

玉门市

王进喜(1923-1970)劳动模范。甘肃玉门人。1938年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1259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1905钻井队队长、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市革委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66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被誉为“铁人”。

肃州区

敦煌市

郭瑀(?-?)敦煌人。字元瑜。少好学,精通经义,为东晋高士。因避前凉王张天锡之聘,隐居于张掖临松山谷。前秦之末,略阳王穆起兵酒泉,他起而响应,被命为太府左长史军事将军。他虽身居元佐,但仍口诵黄老。后辞官归酒泉南山赤崖阁而卒。

张议潮(?-872)沙州(甘肃敦煌)人。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唐后,吐蕃乘虚进入河西,沙州亦为吐蕃所占据。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将领张议潮率众起兵,赶走吐蕃统治者,奉表归唐。大中五年,唐王朝置归义军于沙州,敕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驻敦煌。咸通八年(867年)奉旨入朝,官至检校吏部尚书。十三年,卒于长安,诏赐太保。

安西县

金塔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兰州市

保志(418-514)金城(甘肃兰州)人。据记载俗姓朱。世称宝公、志公。南朝齐、梁间高僧。七岁出家。传他在三十五岁后,言行神异。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披发赤足,穿锦袍往来于潜山、皖水间,挂布、绸数尺于杖头负之而行,为山谷寺开山祖。其或旬日不食,亦无饥容。齐武帝忿其惑众,逮之入狱,禁其出入。梁武帝解其禁,视为“神僧”。以为菩萨化身,崇信之。天监中,无疾而终。葬金陵钟山。

段坚 兰州人。由乡举入国子监。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福山知县,兴学校,变民俗。成化初,超拔为莱州知府,教化大行。改知南阳,创《志学书院》,建节义祠。讼狱徭赋,务于公平。以疾去。士民号泣送者,过境不绝。卒,立祠祀之。

段炅 坚子,进士,翰林检讨。谄附焦芳,刘瑾败,落职。

彭泽 兰州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徽州知府。有政绩,正德时,历官知府、按察使、左都御史。曾镇压刘惠、赵鐩及廖麻子、喻思俸起义。经略哈密事颇不当。与钱宁、王琼等不合,因此得罪,斥为民。世宗嗣位,钱宁败,琼亦得罪遂起用他为兵部尚书。兵政为之一新。被弹劾,乞休,加少保,归。复被弹劾,夺官为民,郁郁而卒。隆庆初,复官,谥襄毅。

段绩(?-?)明嘉靖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因触犯权贵,被谪为郾城县丞,后任杞县(河南杞县)知县。因有政声,晋庐州同知、南京兵卫郎,累迁密云兵备。?

杨静仁(1918-2001)兰州人。回族。曾任中共甘肃省委直属回民特别支部书记。1941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回民骑兵团政委。建国后,历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第一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永登县

鲁鉴(1425-1502)鲁土司四世。明初率部归附,太祖授为百户长,统所部居庄浪。正统末,嗣父职为都指挥使同知。天顺初,进署都指挥佥事,守备红城。成化四年(1468年),晋署都督同知。寻充左参军,累迁至总兵官,镇守延绥。

榆中县

水同天(1909-1988)教授。甘肃金城 (今榆中)人。早年就读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1931年毕业于美国奥柏林大学英文系。193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讲师、云南英语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兰州大学教授、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专于英国语言文学,对莎士比亚尤有研究。

皋兰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

王竑(1413-1488)河州(今甘肃临夏)人。明正统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英宗被俘,郕王码汉卡摄政,他怒不可遏,奋臂抓住王振党马顺头发,且骂且咬其脸,群臣共起打死马顺,又捶杀王振党二人。景帝即位,升右佥都御史。镇守居庸关,简拔士马,修缮要塞,弹劾将帅不称职者,景泰时,督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运河。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及徐、和二州,还兼理两淮盐课。有劳绩,升左副都御史。英宗复位,任浙江参政,天顺时,复督漕运,巡抚淮、扬。淮人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宪宗时,任兵部尚书,致仕。居家二十年卒。正德间,赠太子少保。

朱贵(1778-1842)甘肃河州(临夏市)人。从武生入伍,参加过镇压川、陕、鄂、豫等地白莲教。道光初,从杨遇春赴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擢游击,历任陕西西安参将,署察汗托洛亥副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浙江金华副将。二十二年春,奉命参加抗英战役,率子昭南、关南及陕甘军九百人,驻慈城大宝山。英军登岸,朱贵率所部迎击,重创英军。由于孤军无援,英军陆续增兵,朱贵身受重伤,仍怒马叫阵,终因敌强我弱,与子昭南及二百战士同时阵亡。?

临夏县

马鸿宾(1884-1960)回族。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甘肃河州(今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村人。甘军督带统领马福禄之子。他是蒋介石统治时期,依靠西北回军武装力量参与政争的三位重要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同马鸿逵,马步芳等彻底分道扬镳,归向人民。

马鸿逵(1892-1970)回族。临夏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陆军上将衔。西北军阀“三马”之一。1910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曾任宁夏新军统领、绥远第五混成旅旅长、宁夏第七师师长。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1929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及国民党党务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1949年到台湾。后赴美国定居。

马步芳(1903-1965)回族。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蒋介石政权时期,各地方军阀势力或被消灭,或遭削弱,马步芳却例外地扩充了原先根基未固的家族武装势力,成为“青海王”,并且伺机进窥甘肃,染指新疆。1948年所部被西北野战军击败。1949年5月,马步芳临危受命,当了数月的最后一任西北军政长官。后去印度、埃及。1957年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马敦靖(1906-1972)河州(今临夏)人。回族。曾任国民党政府军团、旅、师长、第八十一军军长。1949年9月在宁夏中宁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军长,宁夏省军区司令员,甘肃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

康乐县

永靖县

广河县

和政县

牙含章(1916-1989)民族学家。甘肃和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第四分局少数民族研究室副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助理代表,中共西藏工委委员、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理事长。著有《达赖喇嘛传》、《班禅传》、《无神论和宗教问题》、《民族形成问题研究》等。

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平凉市

汉顺烈梁皇后(106-150)梁商女。顺帝时入选宫中,位至皇后。顺帝死后,以太后临朝,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任用其兄梁冀为大将军,专擅朝政,同时也信用宦官。

汉桓帝懿献梁皇后(?-159)名女莹,顺帝梁皇后妹。因梁太后、梁冀专权擅政,桓帝时位至皇后。梁太后死去,不为桓帝所亲,忧愤而死。

梁统 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性刚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时拜酒泉太守。后与河西诸郡联兵保境,被任为武威太守,为政严猛。归附刘秀后,封为成义侯,又拜太中大夫。曾数上书,主张严刑重罚,不被采纳。出为九江太守,卒于官。

梁松(?-61)梁统子。少为郎,娶光武帝女为妻。博通经学,常与诸儒论议礼仪制度。明帝时官至太仆。后因私自请托郡县被免官,又因飞书诽谤下狱死。

梁竦 梁统子。少通经学。曾因兄梁松事流放九真。明帝时还乡,自负文才,不应辟命。有三男三女,两女被章帝纳为贵人。遭窦氏嫉妒,被陷害而死。

梁商(?-141)梁统曾孙。少以外戚拜郎中。顺帝时,其女为皇后,妹为贵人,他官至大将军,深受信任。持身谦恭,当时称为良辅。死后谥忠侯。

梁冀(?-159)梁统玄孙。父梁商卒,继为大将军。顺帝卒后,他与妹梁太后先后立冲、质、桓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执政期间,骄奢横暴、大兴土木、掠良为贱,政治黑暗。桓帝与宦官单超等诛梁氏,他被迫自杀。死后财产被没收,合钱三十余亿。

赵时春(1509-?)平凉人。年十四中乡举。明嘉靖五年(1526),会试第一名。历官兵部主事、佥都御史、山西巡抚。曾两次上疏,两次罢官为民。善骑射。慨叹寇肆无忌惮进犯,将帅不任战,乃作《御寇论》,论战守甚全。虽战败无功,而天下皆佩服其胆气。诗文皆有名。

崆峒区

皇甫嵩(?-195)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东汉大将。汉灵帝时任北地太守,以军功封为都乡侯,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卒赐骠骑将军。

张轨(255-314)字士彦。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十六国时前凉创立者。曾任西晋太子舍人,散骑常侍,征西军司。八王之乱,任护羌校尉、凉州刺使,任内政治清明,功绩显赫。西晋政权封其为侍中、太尉、凉州牧、平西公。

灵台县

皇甫谧(215-282)晋时安定朝那(甘肃灵台县)人。幼时过继叔父,居河南郡新安县(河南渑池县),后又回归故土。博学多才,一生著述甚多,尤以《针灸甲乙经》闻名于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全书十二卷,128篇。对中国针灸医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牛僧儒(779-848)安定鹑觚(甘肃灵台县)人。字思黯。唐永贞进士,一生历经八朝,先后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同平章事、宰相等职。为政严明,刚正不阿,是晚唐“党朋之争”的首领之一。唐大中二年卒。赠太尉,谥文简。

静宁县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南宋抗金爱国将领。顺德军陇干(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甘肃庄浪县)。知兵法,善骑射,年轻时投笔从戎,以功补进义副尉。金兵南下,吴玠任为明州观察使,兼陕西诸统制,带领其弟吴璘顽强抗击金兵,大小战役百余,尤以吴玠勋著功高。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任前锋,击退谋趋泾原(甘肃平凉市)的金兵。四年破金兵于彭原(甘肃镇原县东北)。为张浚所重用,擢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九月,率部参与富平(陕西)之战,失利后与弟麟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30公里)。于绍兴元年(1131年)大败来犯的金完颜宗弼(兀术)十万骑兵,擢镇西军节度使。四年,在仙人关又破金兵。升任川陕宣抚副使,屯田戍兵,与金对垒十年,使之不敢图蜀。先后晋升为检校少保、川陕宣抚副使、检校少师、奉宁保定节度使。绍兴九年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同年卒于仙人关军营。,赐少师,谥武安,建庙于仙人关,号思烈,追封涪王。

吴璘(1102-1167)字唐卿。吴玠之弟。南宋抗金爱国将领。少好骑射,从兄玠攻战。南宋时与兄玠守和尚原、仙人关,屡败金军。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甘肃天水市)。吴玠死后,吴璘代兄为将,继续抗金,率陕西诸路军马,败金军于扶风(属陕西)。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任四川宣抚使,督师转战汉中,收复十六州军,因朝廷主和,被迫放弃。守蜀二十余年。官至太傅,封新安郡王。卒赠太师,追封信王。

刘琦(1098-1162)德顺军(甘肃静宁县)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甘肃平凉市),从张浚于富平(属陕西)与金兵会战,立有战功。后至临安领宿卫亲军。绍兴十年(1140年)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赴任东京副留守,与顺昌(安徽阜阳市)知府陈规守城抗金,以少胜多,破金兀术拐子马,史称“顺昌大捷”。次年援淮西,与张浚、杨沂中破敌于柘皋(安徽巢湖市北)。与韩世忠、岳飞等并称中兴名将。旋遭秦桧、张浚排挤,罢兵权,改知荆南府(湖北江陵县)。金主完颜亮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东,屯军抗击金兵。后退至镇江。次年忧愤而死。

慕天颜(?—1696)甘肃静宁人。顺治进士。历官至江宁巡抚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漕运总督。康熙中,在江南推行田赋征收截票法,疏浚河港,清积逋,剔挪移。“三藩之乱”时,督造战船有功。后因治河策计争议被劾。康熙三十五年卒。

崇信县

华亭县

泾川县

庄浪县

吕光(338-399)字世明。十六国时后凉的开国皇帝。略阳(甘肃庄浪县西南)氐族人。少时前秦宰相王猛称其为“非常人”,后被苻坚任为鹰扬将军,以功封为都亭侯、破虏将军,拜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公元385年苻坚败亡,吕光于386年称帝,建元太守,国号凉,史称后凉。

天水市

上官桀(?-前80)姓上官,名桀。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武帝时,初为羽林期门郎,后任未央厩令,侍中、骑都尉,迁太仆,武帝病笃,任为左将军,与霍光同授遗诏辅少主,封安阳侯。昭帝即位,其孙女被立为皇后,年方六岁。后与大将军霍光争权相怨,遂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帝姊鄂邑长公主及燕王旦合谋除兴,并另立帝。事发觉,被族诛。

上官安(?-前80)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上官桀子。娶霍光女为妻。昭帝立,其父求助于帝姊鄂邑长公主,纳其女为昭帝婕妤,数月后立为皇后,他被任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父子尊宠,日益骄淫。后为报德长公主,一再向霍光为长公主私夫丁外人求封。光不许,两家相怨,遂与长公主、桑弘羊联络燕王旦,阴谋去光,另立旦为帝。事发觉,被族诛。

汉昭帝上官皇后(?-前37)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上官桀之孙女。年六岁,其父安通过昭帝姊盖长公主召入宫,立为皇后。后上官桀与燕王旦合谋诛灭霍光,事发觉,被族灭。她因是霍光外孙女,故不废。昭帝死,为皇太后。宣帝即位,称太皇太后。元帝建昭二年死。

赵充国(前137-前52)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善骑射,因熟悉匈奴和羌族军事,且英勇善战,故由骑兵补入羽林。汉天汉二年(前99年),以假司马从二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立功,升中郎将,后擢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官至护军都尉、后将军。宣帝时封营平侯。神爵元年(前61年),督兵西陲,并再三上书提出寓兵于农、罢兵屯田主张。

王仁裕(880-956)秦州(甘肃天水市)人。字德辇。以诗文知名秦、陇间。唐末任秦州节度判官。五代后梁时仕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历事后晋、后汉、后周,累官至户部、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

邓宝珊(1894-1968)名瑜,字宝珊。国民党西北军重要将领,国民军时晋升为上将。好读书,喜书画,被西北军誉为“儒将”。曾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以傅作义全权代表身份,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初同傅作义一起率部起义。同年9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与傅同赴绥远,促成了绥远的和平解放和绥远国民党政府军的和平改编。解放后,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肃省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武山县

庞德(?-?)三国名将。少为郡吏,后历事马腾、马超、张鲁。归降曹操,拜立义将军。与曹仁屯守樊城,所部遭蜀军关羽进攻,失利被俘,至死不降。魏文帝时谥壮侯。

甘谷县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人。初为曹魏将领。归附蜀汉,被任为仓曹椽,加奉义将军,升中监军、征西将军。继诸葛亮之后,历任右监军、辅汉将军、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官至大将军。

王权(1822-1905)巩昌府伏羌(甘肃甘谷县)人。清时以功署陕西延长、兴平、富平等知县。才学渊博,左宗棠赞曰:“有伏羌县王权,学问人品当代罕有,吏治尤陕西第一”。

清水县

秦安县

伏羲氏 (?-?)传说人物。生羲于成纪(甘肃秦安县北)。传为黄淮流域部落联盟领袖,以龙(蛇)为图腾,蛇身(龙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相传死后葬陈(河南淮阳县)。历史上从唐尧、虞舜、夏禹起就公认为人祖。?

李广(前183-前119)西汉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足智多谋,骁勇善骑射。汉文帝时,反击匈奴有功。景帝时,为骑郎将。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为骁骑都尉。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七郡太守。匈奴惧之,称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一生戎马生涯四十余年,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屡建战功,但终末封侯。?

李蔡(?-前118)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从弟。文帝时与其兄广同为郎,景帝时积功官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代公孙弘为丞相。为人名声远不及广,而官在广上。后因侵盗阳陵坟地,下狱自杀。

李敢(?-约前118)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少子。初事武帝为郎。前119年,其父死于军时,他从骠骑将军霍去病以校尉击匈奴左贤王,力战,夺其旗鼓,杀敌多,赐爵关内侯,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他怨卫青使其父自杀,击伤大将军卫青。后从武帝出猎甘泉宫,霍去病恨其击伤舅父卫青,将他射死。武帝宠幸去病,伪称为鹿触死,讳之不治罪。

李陵(?-前74)字少卿,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西汉大将李广之孙。自幼善射,曾任侍中建章监、都尉职。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在与匈奴作战中兵败被俘。单于爱其才,以女妻之,封为右校王。卒于漠北。

隗嚣(?-33)天水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字季孟。新莽末附国师刘歆为士,后归乡里。随父隗崔聚众数千起兵,据陇西称上将军。更始二年(24年)依附刘玄,招为右将军、御史大夫。更始三年因谏玄归政刘秀而遭迫害,遂归天水,聚会起兵,复据陇上,称西州上将军。自东汉建武元年至九年(25-33年)据陇上。屡为汉军所败,忧愤病死。

苻坚(338-385)略阳临渭(甘肃秦安县东南)人。十六国时前秦皇帝。初为东海王,东晋升平元年(357年),自立为大秦天王。先后灭前燕,陷晋汉中,取成都,克前凉,定代地,统一了北方大部地区。因以王猛为相,国政修明,于五朝中最称强盛。太元八年(383年),苻坚自恃强大,不听王猛劝谏,以百万大军大举寇晋,战于淝水,始称投鞭可断流,企图一举灭晋。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安徽凤台东南)上草木,以为皆晋军,即有惧色;战败溃逃,闻风声鹤唳,以为追兵,成为千古典故。继而各族反秦自立,苻坚逃至关中,为羌族首领姚苌所执,缢杀于新平县(陕西彬县)佛寺。在位二十七年。

李渊 (566-635)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初袭父爵唐国公。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翌年迁太原留守。十三年,起兵反隋,攻入长安。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九年,传位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卒,谥高祖。?

李世民 (599-649)即唐太宗。李渊次子。隋大业十三年(617年),随父起兵反隋。唐建国封秦王,任尚书令。统兵平定薛仁杲、王世充、窦建德等。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等,初立为太子,不久即位。改元贞观。在位其间,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起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代名臣。以“亡隋为戒”,“从谏如流”,戒奢从俭。发展科举制度。削弱门阀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考核,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四年(630年)击灭东突厥,设置行政机构。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击灭高昌,打通西域门户,促进唐朝对外贸易、文化交流。

弘化公主(622-698)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东)人。唐太宗族妹。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勤豆可汗为妻。永徽三年(652年)八月,公主表请入朝,高宗遣右骁卫将军鲜于匡济迎之。十一月赴京,高宗以宗室女金城公主许配其长子慕容忠,拜忠为左威卫将军,后改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唐载初元年(689年),弘化公主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

唐高宗(628-683)即李治。太宗子。初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即位。在位初期继续唐太宗的政策,并命长孙无忌等修撰《唐律疏议》,史称有贞观遗风,号“永徽之治”。显庆中击破西突厥,稳定了唐对西域的统治。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委以政事。其后政权全归武则天。

李思训(651-716)字建。唐宗室。高宗时官江都令。武则天执政,诛杀宗室,遂弃官隐匿。中宗复位,历宗正卿、益州长史。开元时,进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善画山水树石。明董其昌推为“北宗”之祖。其子昭道亦长山水画。父子被称大小李将军。?

唐中宗(656-710)即李显。弘道元年(683)即位,其母武则天以太子后临朝称制。次年被废为庐陵王,徙居房陵。圣历初召还东都,复为皇嗣。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再即帝位。即位后不亲政事,由皇后韦氏专权,其女安乐公主卖官鬻狱,大建寺观,朝政大坏。景龙四年被韦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唐睿宗(662-716)即李旦。高宗子。武后废中宗,立他为帝,不预政事。武周时降为皇嗣,旋改封相王。景龙四年(710)韦后毒死中宗,临淄王隆基率禁军杀死韦后,拥他为帝。其生性庸懦,政非已出。延和元年(712)传位于隆基(即玄宗)。

唐玄宗(585-762)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攻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改元。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进入唐朝的全盛时期,号称“开元之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又沉湎于声色,官吏贪渎,政治腐败。当时均田制、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武备空虚,西北与北边的节镇掌握重兵,尾大不掉,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亨即位灵武,遥尊他为太上皇。至德中返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唐玄宗 书法

唐肃宗(711-762)即李亨。玄宗子。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为了平定叛乱,接受回纥的苛刻条件向其借兵,至德二载(757)秋,郭子仪等配合回纥军队收复两京。创设观军容使,以宦官充任监军,促使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宝应元年(762),因宦官李辅国等杀戮皇后,拥立太子,惊悸而死。

唐代宗(727-779)即李豫。762年为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当时宦官干政,方镇跋扈。宝应元年(763)吐蕃攻入长安,一度出奔陕州。在位时多用权术,相继除掉李辅国等宦官,依靠郭子仪抵抗吐蕃、回纥。由于宦官势力强大,藩镇割据的局面已成,先后信用的元载、鱼朝恩贪墨骄横,晚年又愈益信佛,朝政每况愈下。

唐德宗(742-805)即李适。代宗子。宝应中为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在位期间改租庸调为两税法,片收间架税,扩大盐茶榷利,受进奉,兴宫市,多方搜刮以增加财政收入。前期企图裁抑藩镇势力,引致四王之乱,终无成效。建中四年(783)发生泾原兵变,长安为朱泚占领,此后对藩镇姑息迁就。用宦官统率禁军。边上诸军亦多隶于神策,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唐顺宗(761-806)即李诵。德宗子。为太子时即与王叔文、王伾等筹划改革政治,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即位,任命二王为翰林学士,下令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减免有关捐税,停宫市,罢进奉,并筹划夺取宦官兵权。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藩镇势力,迫其退位称太上皇,立太子纯为帝。次年病卒。

唐宪宗(778-820)即李纯。805年受禅即位。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先后任用力主削藩的李吉甫、裴度等人,并利用藩镇间的矛盾,相继平定刘辟、李錡、吴元济等藩镇的叛乱,其他藩镇也表示归附。到元和末年,形式上实现全国统一,史称中兴。后期信任宦官,好长生之术。元和十五年(820)被宦官杀死。

唐穆宗(795-824)即李恒。为宦官梁守谦等拥立。朝权专于宦官,政非已出,唯以奢侈放纵为事。在位期间,河北三镇相继背叛朝廷,重新割据。朝内党争趋于激化,政治败坏。长庆四年(824)服长生药中毒死。

唐敬宗(809-826)即李湛。穆宗子。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在位期稽/pre>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