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氏源远流长
一)以地名为姓氏:劳氏之先世,居东海莱洲(现山东省胶洲湾)崂山中。自汉入中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后,汉帝赐姓“劳”,“先居东海崂山,因氏焉”,崂——劳相通字。
(二)据传劳氏先世始自赵森氼(音mei),森氼(音mei)为南越王赵佗之季子(第四子或最少子),少有智略,年十八握兵权,屡立奇勋。攻长沙,有功于王。赵佗抚有百越地,管辖广东和广西、云南、越南等大部分地区,有称帝不臣之念,汉帝刘邦命陆贾劝赵佗去帝号归汉,森(音mei)亦主张顺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期间佗又接受陆贾第二次使命,去帝号为汉藩臣,以作南海屏障。以森氼(音mei)助父归顺有功于国,文帝乃封东海崂山,赐姓劳氏。俗称赵、劳同根,本地人常说“赵骨劳皮”,语出有因。
劳氏宗枝繁衍
广东省劳姓发源地在韶关南雄珠玑巷,后南迁新会古劳(新会古劳今属鹤山),南海劳边等地,后又向广东和广西各地开枝散叶。珠玑巷大逃亡原因有二说:一说因值胡妃事件而起;另一说宋末元初,元兵南下而避祸向南逃亡。第一种原因我开平沙塘族谱较肯定。
(一)居住新会、云浮、惠州、高州、化州、罗定、石城、封开、徐闻、海康和新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等地。
(二)山东省——崂山、即墨、济南、胶州湾、阳信、耒州、渤海。
(三)河南省——开封。(四)江苏省——苏州、)族人在广东省居住地有:
广州——南海、塘头、劳边、礌岗、佛山、澜石、冲霞、小塘
鹤山——古劳、丽水、新村、七星坑、凤岗、坡山
番禺——文边、潭边、沙湾
顺德——小劳村、辛村、黄涌、扶阁、龙涌、陈村、桂洲、水口、大良
开平——长沙塘(联光、东方)、清水塘(西村)、蓢畔、清湖塘、下丽、台洞富田、芙岗、五星、建丰、红岭、苍城游曲水、关村、塘村
三水——银洲、大洋洲
高明——儒林、杨梅
高要——新桥
新兴——鼎村、茅园、雨洞、十里、河头
阳春——车田朗、附城
常熟、洞庭山、吴县
(五)浙江省——绍兴、山阴、肖山、劳家坡、劳家坞、劳家峰、劳家圾、昌安门外、钱青、长河头、杭州、钱塘、袁兴、石门、安邱、耒村、崇德
(六)河北省——南口、北京
(七)江西省——九江、德仪
(八)湖南省——长沙
(九)湖北省——汉口
(十)云南省——罗平县、劳家寨
(十一)四川省——丘峰、成都
(十二)广西自治区——灵山、钟山、宜山、隆山、昭平、平乐、合浦、苍梧、平南、迁江、贵县、容县、柳州、龙州、白马、百色、上林、上思、西隆、忻城
(十三)海南省----临高、澄迈、文昌
(十四)台湾省——台北、台南、新竹、南投、嘉义
(十五)其他省地——甘肃、陕西、福建、贵州、香港、澳门
(十六)外国地区——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尼、文莱、新西兰等和未列计的南北美洲、东南亚大小各国劳姓华裔。
开平房系略述
真兴公是开平房始祖,他是劳氏始祖元锡公第十四世孙,见表列:
继伊公由鹤山古劳迁往新宁(今台山)羊路西村,与其子千一公定居。千一公之子是真兴公,他为宋内阁掌典籍中书人,约于元朝惠宗至正年间(1348年前后),公与母谭氏又迁到开平清水塘(今沙塘西村),见其山岗秀丽,湖水澄清,地广土厚,遂定居。则真兴公为开平劳氏始祖(始祖与太祖祠设立在沙塘西村已毁)。
真兴公生三子,长昆达(祖祠在苍城北门街),次昆寿,三昆福。昆达生四子:长仁礼(祖祠在思义学校内),次仁信(祖祠在西村已毁),三仁,四仁富。昆寿公生一子日信。昆福迁往海宴,永不归宗,而以古劳复兴户子孙永承其祀,居台洞大富田(为第六房)。由第三世祖始,仁礼、仁信、仁佑、仁富、日信、万通公等六堂兄弟合为开平六大房系。
始祖真兴公与妣吴氏,昆达翁、昆寿翁、黄清翁,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2年)为开平六大房系协力重合葬于北立山系磨刀坑冬瓜吊子形,开族祖山坟,解放后55年未得拜祭,2005、2006年六大房系重新隆重举行祭祖,并今后将再接再励。
仁礼公乃三世祖之居长者,生四子:长宗远,次宗遂、三宗成、四宗记。宗成公娶妣冼氏,择地于长沙塘(现东方、联光)大启乃宇,于是仁礼公子孙遂安居乐业于长沙塘(含红岭学端祖),冼氏不幸,只生一子曾保(号松轩),便去世。公续娶妣李氏,生二子,次杨保(号竹轩),三周保(号梅轩),“松”、“竹”、“梅”三兄弟得以延蔓于一乡。由是“嗣胤日衍,田宅广增、人才鹊起、流裔无穷”。仁礼公葬于开平百合乌金岭罗汉山醉翁倒睡形。宗记迁往顺德房系,沙塘劳氏族谱未详记录。
劳氏人勤劳、聪慧,历代人才辈出,文官、武将不少,士农工商兵学,运动员等人才众多,成绩斐然,为社 会贡献良多。
据统计,自元锡公至九世祖,28人中,考取进士有6人,任翰林院学士、谏议大夫等文职官员有18人。(元锡公)后唐之前人士未列计在内。
真兴开平房四世宗成祖长房,十七世祖以前文官、武将也不少:提督、进士第文林郎、举人、县丞、登士郎、国学生等学优登仕摄职从政,人才济济。七世至十八世共11代,其中:进士第文林郎一位,举人一位,登士郎(九品官)一位,国学生六位,岁贡生二位,例贡生三位,邑庠三位。至于民国时期,为推翻满清统治而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劳培(兴贤村人,原侨居国外,回国参加革命),中外闻名。又如解放前夕(1947年前后)劳炯光烈士(原名劳享,书夏村)是东江和粤中纵队优秀游击队干部。被国民党围剿夫妇牺牲于开平、鹤山、联兴、宅梧山区(土名长坑)。再如劳浩(兴贤村)解放初期抗美援朝普通一兵,屡立战功。后为平息西藏叛乱优秀指战员。七八十年代后,调任云南大理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病逝于岗位上。五十年代中叶他返乡省亲,曾两次在思义学校作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战斗报告。教育和鼓励族人后辈爱国情怀。英雄气慨恰如其名,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