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中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彭中华和他领导下的工作人员说得太神。长沙保卫战的灵魂人物是国民党军将领薛岳,但剧中彭中华同样被拔高为长沙保卫战中的灵魂人物。
文 | 沈斌
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的35集抗战电视正剧《长沙保卫战》,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视率。这部电视剧将这场战事放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中,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全方位展现了中日军队的生死搏杀,还原了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残酷,也展现了战争状态下的长沙百姓艰难求存。网友称其“满满都是正能量”,“已很多年没有看到这么正的电视剧了”,甚至有网友表示“《长沙保卫战》非常真实,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得让观众对战争感同身受。”自开播以来收视持续破一,稳居收视榜前三。
盛誉之下,笔者觉得《长沙保卫战》虽然是近年来质量较高的抗战剧,但搁置剧中人物李本忠、彭中华与历史上原型人物有出入的争议不说,这部电视剧对彭中华和他领导下团队的刻划存在“过犹不及”的“硬伤”。表面看来,这一编设痕迹明显的人物有利于剧情的推进,也便于表达该剧的某些理念,但是,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剧情或多或少损害了该剧再三“标榜”的“真实性”,拖了整部电视剧质量的后腿。
剧中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彭中华和他领导下的工作人员说得太神。长沙保卫战的灵魂人物是国民党军将领薛岳,该电视剧将这位叱咤风云、大智大勇的虎将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也基本符合史实。与之相对应的,有一位同在长沙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彭中华,他的手下,有几位在当地负责宣传、发动群众,以及与延安与八路军总部联络的八路军战士。但剧中彭中华同样被拔高为长沙保卫战中的灵魂人物:在历次长沙保卫战中,他发动湖南民众犁路为田,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速度;在第一次长沙保卫战中,他发现并指挥国民党军李本忠营摧毁日军的营田物资基地,对扭转整个战局“居功至伟”;他利用自己曾留学法国的优势,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带少数国民党军战士去越南,只身硬闯当地法国领事馆,并战胜日军特工人员,从法国人管辖的港口运回苏联援助中国的大量军火,对提高国民党军第10军和74军的战斗力、赢得后来的战役“居功至伟”;在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前,他早于薛岳获得日军军事配置和调动的情报,作出日军将“闪击”长沙城的正确判断,并苦劝薛岳改变军事部署,但当时正“骄满轻敌”的薛岳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导致初期战事失利;也是他和他们的人员发现了战区司令部内的日特并提醒薛岳,才在关键时制止了情报的泄密和战事的进一步恶化;后来他又再次主动请缨利用日特分子实施“蒋干盗书”计划,成功地骗过了第三次进攻长沙的日军主帅阿南惟畿,对取得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
特别是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彭中华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时间和地点:持薛岳手令全权负责在日军攻入长沙城前指挥疏散长沙城内居民;在守卫长沙的第十军李本忠部顶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时,及时指导李本忠放弃阵地,转入巷战;当一股日军深夜偷袭岳麓山上的炮兵阵地和战区司令部时,我们的彭中华同志又“恰到好处”地在关键的时间,出现在关键的地点,发生关键的作用……
相比之下,长沙城内国民党军的情报机构和日本特务,却都“傻”得可以。国民党军情报机构反应迟钝,酿成了战区司令部密码泄露导致国民党军被日军伏击、司令部命令无法通过电台传达等恶果;那位以中央日报社记者身份做掩护的日本特工陈明韵,以及隐蔽在长沙城内宜春茶楼内的日特据点,是被“业余侦探”、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女记者吕慧首先识破的;在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后,陈明韵在一直没有见到被她策反的战区司令部机要室主任柯丽娟(已被发现并处决)的情况下,竟然仍未察觉自己身份已经暴露,继续留在国统区搜集情报,而且对国民党军和彭中华他们有意提供给她的假情报“照单全收”;最终,竟然又是吕慧发现潜逃出长沙城的陈明韵和另一名日特,只身追踪并在关键时刻击毁了日特的电台,自己也牺牲在日特枪下———业余战胜专业的“神话”,在这里展现得酣畅淋漓。
在长沙保卫战中,八路军、新四军有力地策应过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比如第一次长沙保卫战中新四军切断日军的长江运输线等,功不可没。但在剧中如此“神化”彭中华,就显得“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