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乎文哉
发表时间:2017-06-02
郁郁乎文哉
——《艺周刊》总编辑孙玺祥
郁郁乎文哉!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许英辉的画,让我想起了孔夫子这句话。
我觉得许英辉的作品中可谓是“画中有画”,他的画作里有古往今来,有天地玄黄,有往圣绝学,有天人之际,有秦砖汉瓦,有盛唐钟声……仿佛回到遥远的从前,仿佛往生无垠的世界,安详又忧伤,悠扬又静谧……如果是“聪明人”一定能够生成万千法门,画出无限个系列作品,而许英辉却执拗于此,不藏奸,不讨巧,顽强地增加着自己作品的时间跨度和视觉纵深。也算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吧,240斤的大块头,这种“力气活儿”也只有他能够完成。
其实,许英辉从不吝惜自己的力气。1987年只有18岁的许英辉便从河北农村来北京当农民工,当时他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毕业,来北京前的最大理想是“养兔子”,当万元户。不过这“养兔子”的背后,可是藏着一个农村青年的梦想——考中央美术学院,当艺术家。这个梦想并非空穴来风,当年他们村里有一位清华大学下放来的老知识分子和许英辉的父亲交往很多,老人的学问和书法对许家两代人多有影响,画画便成为许英辉小时候最大的乐趣。
在北京的工地上,许英辉一边干活,一边复习,在劳动的间隙悄悄地画画。大冷的天,工友们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裹着军大衣在路灯下背英语单词。有一次,北京市的领导要到他们的工地视察,为了美化工地,建筑公司的经理想起了许英辉这个秀才,让他把工地上的墙壁画成墙报,各种材料准备了一大堆,应有尽有。那是许英辉开始学画以来最酣畅淋漓的一次绘画——把工人们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表现得惟肖惟妙。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英辉的作品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给公司挣了面子,也给自己争取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此后公司领导最大程度地照顾到许英辉的兴趣爱好,为他复习和创作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时至今日,许英辉还感慨,当年他到北京画的最大的画不是在宣纸上,不是在画布上,而是在建筑工地的墙壁上。
经过两轮高考,许英辉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自此,许英辉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不是很招待见的专业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他给许英辉艺术创作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恰恰是民间让许英辉真正地接了地气,20年的农村生活,童年记忆,无不和美术勾连在一起。许英辉一直想逃离的农村却是中国美术最朴素、最完整的记忆——民间很美,民间很美术!
嗣后20年,许英辉几乎每年都去考察民间美术,民间给他太丰富的营养和太丰厚的回报。在西北、在中原、在东北、在岭南、在吴越无不留下了他的脚印,民间美术的实用功能本身就具有去宫廷化、去精英化、去情感化的特点,因此它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文化的特征,直接延续了先秦汉唐美术的香火,不大受朝代变迁、政权更迭的影响,原汁原味地保存到现在。面对着先祖这么博大的文化馈赠,许英辉从没有题材枯竭的时候,他总是感觉到有画不完的画,他还尝试着用古人的“积色”法画,坚持不屑地做剪纸——原汤化原食,许英辉想最大程度地传承弘扬中国优秀的民间民族艺术。
郁郁乎文哉,似乎也不奇怪了,因为许英辉的艺术发自民间、接续远古,文德茂盛,浩浩汤汤,非他一人之力所为,或有神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