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长沙历史名人录

长沙历史名人录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18 15:0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伟大诗人。名平,字原、灵均。楚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初辅佐楚怀王,被封为左徒。草拟诰令,欲行新政,主张联齐抗秦,贬为三闾大夫。后遭子兰、靳尚谗毁,免官去职。顷襄王时,长期放逐沅湘,亲睹人民困苦。前278年(襄王二十一年)秦攻破楚都郢,作《怀沙》,悲愤投汩罗江而死。有赋25篇,创楚辞诗歌新体裁,《离骚》为其代表作,充分表现其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愤世嫉俗的高贵品格。据南楚民间祭神乐歌写《九歌》,对长沙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吴芮(?——前202)西汉第一代长沙王。济阴鄄城(今山东淄县)人。曾任秦番阳令,因甚得民心,号曰番君。初与英布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后从项羽入关击秦。项羽分封,立其为衡山王,都郑。后归顺刘邦,前202年(高祖五年)徒为长沙王,都临湘(今长沙),旋卒,溢文王。汉初刘邦共封8位异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灭,唯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共历5代,无嗣而终。
  
  樊哙(?——前189)汉初名将。秦末沛(今江苏沛县)人。屠狗出身。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从刘邦据沛起事,攻宛陵先登。又从入关,怒闯鸿门宴,护刘邦脱身,赐爵列侯,迁郎中骑将。刘邦称帝后,攻掳反叛的臧荼、韩信,封为舞阳侯。后以将军从攻韩王信、陈稀,迁为左巫相。因以吕后妹为妻,故比诸将亲近皇室。旧志载,曾驻军长沙南湖,征讨西粤,南湖旁有“搴旗山”地名,流水桥立庙祭袍。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少时便以文著称,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更定法令。后为周勃等人中伤,被谪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4年后召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死,谊抑郁而卒。今存赋4篇,以在长沙所作《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有名。散文成就在其辞赋之上,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长沙太平街存其故宅遗址。明人集有《贾长沙集》。另有《新书》10卷。
  
  刘发(?——前129)汉景帝第十子,长沙王。母唐姬,原为程姬侍女。景帝召幸程姬,固有所避令唐儿饰其进,后生发。前155年(景帝前二年)立发为长沙王。其时长沙国领地大为缩小。前142年诸王来朝,以歌舞为父皇拜寿,刘发仅张袖小举手,上怪问之,发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乃加封武陵、零陵、桂阳。自此,长沙国的辖地又包括今湖南大部地区。以孝著称,封长沙王后,运大米至长安,带回京都之土筑“望母台”。在位27年,卒后谥定王。
  
  马援(前24——49)东汉中兴名将。宇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佐东汉光武帝建立政权,41年(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封伏波将军,率军讨交趾征侧、征贰,往返经长沙,一度驻节长沙南门,后人称其地为马援巷(后讹为蚂蚁巷)。曾立铜柱以表功。48年请征五溪,击败“五溪蛮”,病卒于军中。
  
  张仲景(约150——219)东汉杰出医学家,长沙太守。名机,宇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同乡张伯祖学医,医术大进。汉献帝初,举孝廉,建安年间居官长沙太守。任内正值瘟疫流行,便“坐堂行医”,拯救众多百姓性命。著《伤寒杂病论》,记治传染病方30种,治疗原则397条。创伤寒六经分类说,对内、外、妇各科医学均有独到见解。后人将其著作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孙坚(155——192)东汉勇士,长沙太守。宇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武之后,孙权之父。性阔达,好奇节,少为县吏。172年(嘉平元年)募勇干余人,破许昌于勾章。184年(中平元年)讨黄巾内军。186年为长沙太守,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封乌程侯。后与袁术合击董卓。192年(初平三年)征讨荆州刘表,战死于岘山。子权称帝,尊坚为武烈皇帝,同时追谥兄孙策为长沙恒王。
  
  关羽(?——219)三国时刘备名将。宇云长。河东解(今山西临猪)人。须髯美,人称美髯公。东汉末,亡命涿郡,从刘备起兵,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刘备为曹操败,羽被俘,操爱其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后仍投奔刘备,屡立战功,在战长沙时降黄忠、魏延,留下不少美妙传说。后派守荆州,威震北方。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袭取荆州,羽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蒋琬(?——246)三国蜀巫相。宇公琰。湘乡县人。赤壁战后,随刘备入蜀,任县令。刘备称汉中王,升为尚书郎。228年(蜀建兴六年),诸葛亮伐魏,琬奉命留守后方,处理政务,筹集粮草,深得诸葛亮器重,代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死后升为尚书令,主持朝政。为政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言,群臣悦服。相传少时在宁乡读书,灰汤留有多处蒋琬遗迹。著有《丧服要记》l卷。
  
  虞授(?——279)三国时玄学名士。宇承卿。长沙人。时玄学盛行,《易》尊为“三玄”之一。授善长《易》学,与人辩论,多战胜对手,有“不读经,视虞生”之誉。吴末帝孙皓时,官至广州都督。279年(天纪三年),原合浦太守修允部郭马举兵反,攻陷广州,被杀。
  
  桓阶(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文学名士。字伯绪。长沙人。祖父超为长沙郡官,父胜曾任尚书,皆著名于南方。初任长沙郡功曹,被太守孙坚举为孝廉,荐任尚书郎。孙坚城死荆州,冒险向荆州刺史刘表乞领孙坚遗体。曹魏时官至尚书令,封高乡侯,加侍中。病重卧床时,曹丕亲往探望,并诏令徒封安乐侯。善著述,有《桓令君集》传世。
  
  易雄(?——322)晋名士。宇兴长。刘阳(今长沙浏阳)人。幼年刻苦好学,为人正直。303年(太安二年)先后任长沙郡主簿、湘州主簿,后转州别驾。司马承作湘州刺史时,为舂陵(今宁远)令。大将军王敦背叛,雄支持承举兵抗击,并草檄历数王敦罪状。322年(永昌元年)6月,王敦部将魏义攻破长沙,雄被擒,押至武昌,英勇就义。
  
  虞埋(?——322)晋名士。长沙人。崇尚名节,在乡为众望所罕。少仕州郡,为治中、别驾。王敦举兵,司马承任埋为湘州长史,督护诸军,固守长沙。其弟虞望亦为乡党所称,任为司马。兄弟二人分居文武要职。322年魏义攻破长沙,虞望力战而杀,虞埋被俘遇害。
  
  陶低(257——333)晋名将。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吴扬武将军陶丹之子。少孤贫,为县吏。以军功历封东乡侯、柴桑侯、平南将军等职,先后都督交、荆、雍、益、梁诸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后改封长沙郡公,加督交、广、宁、江八州军事,拜为大将军。为中兴名将,历讨张昌、陈敏、杜强、杜曾、杜弘、苏峻、郭默之乱,朝廷倚之。由于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流传许多传说。死后葬“长沙城南二十里。”
  
  孙盛(生卒年不详)晋史学家,长沙太守。宇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颖州太守孙恂之子。博学多才,善言名理,起家佐著作郎,出补浏阳令,陶侃请为参军。后从桓温平蜀,迁从事中郎。又入关平洛,以功出补长沙太守,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72岁卒。笃学不倦,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并有诗赋数十篇。任长沙太守时,以家贫为口实,“颇营资货”。
  
  谢安(320——385)晋名将。宇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子,少有重名,人称小谢。360年(升平四年)始召为司马,376年(太元元年)进中书监、膘骑将军,录尚书事。数遣谢石、谢玄等拒苻坚,后举行淝水之役,大胜,进位太保,都督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道子专权,遂出镇广陵以避之,后病卒。谥文靖,封庐陵郡公。地方志载,曾任长沙都尉。
  
  邓粲(生卒年不详)东晋史学家。长沙人。湘州主簿邓骞之子,少抱道守中,高洁自好,且“道广学深”,不应州郡辟命,为“众所推怀”,颇负时誉。377年(太元二年),荆州刺史桓冲以厚礼聘粲为别驾。后粲四肢有疾,行动不便,求去职,冲不允,并加优恤,让其卧床理事。长于史学,以父邓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乃著《晋纪》10篇,又注《老子》,并行于世。
  
  张邵(生卒年不详)南朝刘宋治吏。宇茂宗。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裕之弟。初为王诞龙骧府官曹。后为扬州主簿。以不拜刘毅,为武帝所亲。文帝立,委以荆州,悉心政事,精力过人。后分荆立湘,为湘州刺史,拒荆州刺史谢晦反叛,使长沙免除了一场兵祸。后转雍州,修堤立堰,开田数千顷。卒于吴兴太守任。
  
  张缵(?——548)南朝梁治吏。宇伯绪。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梁武帝富阳公主驸马。543年(大同九年)使持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领湘州刺史。在任4年,停止郡县慰劳,解除老病吏役,裁并关戌人员,减轻百姓负担,流亡渐归,户口增至10余万,被诗人庚肩吾誉为“洞庭资善政”。湘州所属零陵、衡阳等郡的“莫徭蛮”也因之向化,比之齐民。548年(太清二年)改授都督雍梁诸州军事。后为岳阳王肃答所杀。
  
  杨公则(435——505)南朝梁治吏。宇君翼。天水(今甘肃天水)人。齐末,为荆州刺史萧宝融西中郎中兵参军,与萧颖胄同推萧衍反齐,率兵平定湘州,进驻临湘(今长沙),任湘州刺史。任内革除贿赂之风,奉行“轻刑薄赋”政策,使流散百姓纷纷归来,湘州渐趋安定。随后从衍攻建康,有功,梁初封宁都县侯,后迁卫尉卿。
  
  欧阳顾(497——563)南朝名士。宇靖世,临湘县(今长沙)人。年轻时结庐于麓山寺旁,闭户攻读,博通经史。527年(梁武帝普通八年),始随蓝钦征讨南方“苗僚”,以功进直阁将军。后监治衡州,助陈霸先北伐侯景,梁元帝以为衡州刺史,封始兴县侯。西魏陷江陵,与广州刺史萧勃联兵反陈霸先,兵败江陵,被俘,霸先以旧谊释之,使定岭南,授广州刺史。陈世祖即位,改封阳山郡公。
  
  华皎(?——567)陈朝湘州刺史。晋陵(今江苏苏州市)人。小吏出身。仕梁至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乱中,事景党王伟,有恩于陈世祖。世祖即位封左军将军。世祖末任湘州刺史,以牲口财货委输建康。废帝即位,杀世祖旧将韩子高。皎不自安,遂在长沙举兵反陈,连引北周军。陈遣吴明彻、淳于量等率兵进击,皎兵败被杀。
  
  阴铿(生卒年不详)陈朝文学家。字子坚。作唐县(今湖南安乡)人,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梁时官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入陈,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其诗清秀流丽,讲求音韵,风格近似何逊,故世称“阴何”。曾寓居临湘(今长沙),作《和傅郎岁暮还湘州》,情感深切。现存诗30余首,原集已散佚。
  
  欧阳询(557——641)隋唐间书法家。宇信本。长沙人。欧阳铖之孙。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书体自成一家,尺牍所得,人以为法。624年(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撰《艺文类聚》100卷。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后人将其与初唐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李靖(571——649)初唐名将。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少通书史。隋大业末,为马邑群丞。高祖定京师,本欲斩之,而以壮士将其释放,被召入秦王幕府。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621年(武德四年)授行军总管,委以军政,讨萧铣,领军镇守长沙湘江沩水港口(后改名靖港),后度岭至桂林,收复整个湖南地区,分道抚慰,南方悉定。封永康郡公。
  
  孙思邀(581——682)隋唐间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固辞。唐太宗即位,将授以爵位,不受。高宗召拜谏议大夫,仍不受。674年(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相传隐居长沙浏阳,撰《干金方》30卷,精于医道,行于世,浏阳城东有孙隐山、洗药桥等胜迹。寿高102岁而终。还自注《老子》、《庄子》,又撰《枕中素书》l卷。
  
  褚遂良(596——659)唐大臣、书法家。宇登善。钱塘(今杭州)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中书令。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作有《潭州偶题》等诗,题有“大唐兴寺”之匾,为长沙留下可贵墨宝。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传世碑刻有《孟法师碑》、《圣教序》等,墨迹有《儿宽赞》等。
  
  欧阳通(?——691)唐书法家。长沙人。欧阳询之子。少孤,母教其父书。慕名甚锐,昼夜精力无倦,号称“大小欧阳体”。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垂拱中至殿中监,赐爵渤海子。690年(天授元年),封夏官尚书。次年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为相月余,忤武则天意,为酷吏来俊臣所陷,被诛。神龙初,追复官爵。
  
  李邕(678——747)唐文学家、书法家。字泰和。江都(今扬州)人。少知名,长安初拜左拾遗。中宗立,擢秘书监,上疏切谏不纳,贬为富州司马。韦后败,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累迁陈州刺史。后因贪赃之嫌,贬为遵化尉。从杨思员讨岭南有功,累迁北海太守。长于碑颂,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书写碑铭无数,但以长沙麓山寺碑最为精美。有《李邕集》70卷行世。
  
  杜甫(712——770)唐大诗人。字子美。以少陵野老自称。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肃宗时拜左拾遗,后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剑南时,严武表为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8年(大历三年)携家出蜀,漂泊鄂、湘一带,流寓长沙,结识巴蜀诗人苏涣,巧遇旧友、大音乐家李龟年,留下一生的压卷之作。后病死于湘江途中。诗风“沉郁顿挫”,形式多样,以古体、律诗见长。有《杜工部集》行世。
  
  崔霍(?——770)唐治吏。博陵(今河北定县)人。767年(大历二年),任澧州刺史,为政以安民为本,招抚流亡,颇得人心,使澧州户口剧增数万。769年(大历四年),以功迁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时战乱频繁,湖南军队骄恣。霍清正自守,但不善驭军。772年兵马使臧介以月给粮储问题,与判官达奚旬激烈争执,发动长沙兵变。霍在兵变中为乱兵所杀。
  
  怀素(725——785)唐书法家。俗姓钱,号藏真。长沙人。幼年出家,初习佛经,历律书,后着意于书法,以“狂草”名世。早年参眸之余,颇好笔翰,担笈扶锡,西游长安等地,寻访遗编绝简,书法大进。书体纵横驰突,跌富浪漫,别开生面。性嗜酒豪放,不拘细节,每于酒酣兴发,见器物无所不书,时称“醉僧”。存世遗迹有《自叙》、《苦笋》、《论书》、《千宇文》、《绿天庵记》等。
  
  刘长卿(?——785)唐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贬谪飘流之感慨和山水隐逸之闲情,曾泛游长沙、浏阳各处名胜,咏潭州名胜的诗亦佳。擅长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诗风含蓄温和,情雅洗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有《刘随州诗集》行世。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贞元进士,官至见习御史,王叔文当政时,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元年(806年)道经潭州,作《长沙挥前南楼感旧》、《湘上渔人》等诗,其中“烟消日出不见人,效乃一声山水绿”为千古绝唱。时值潭州刺史戴简私家园林“戴氏堂”落成,应邀作《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为柳氏游记的佳作。居水州九年,作《永州八记》。815年改任柳州刺史。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行世。
  
  李群玉(约813——863)唐湘藉诗人。宇文山。澧州(今澧县)人,诗笔娇丽,文采倾动一时。854年(大中八年)经裴休引荐,授弘文馆书郎。上表进诗300篇,受宣宗赏识。856年裴休罢相外任,群玉亦被去官。裴休任湖南观察使时,又被延至幕中。后漫游各地,尝游长沙岳麓山,与长沙诗人王磷相遇,二人竞相联句,传为佳话。在长沙作诗多首,其描绘长沙窑的诗是现存有关长沙窑的唯一史料。有《李群玉集》传世。
  
  王磷(生卒年不详)唐诗人。长沙人。词学富赡,才思敏捷。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潭州节度使崔铉表荐入朝,应“日试万言科”。磷往来口授,书吏10人记录,未到中午便得《黄河赋》等七千余言。巫相路岩意欲罗致门下,磷不允。岩大怒,遂奏罢万言科。回长沙,沉湎于诗酒,适与李群玉在麓山相遇。二人竞相联句,磷句如泉涌,群玉为之倾倒。
  
  裴休(生卒年不详)晚唐名相。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御史中巫裴肃之子。长庆(821—824)中从乡试登第。能文善书,累官户部情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郎兼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5年,改革酒运积弊,制止方镇横赋。因直言被贬为宣武军节度使、风翔陇州节度使和湖南观察使。在潭州立“税茶十二法”,发展茶马贸易。好佛法,为灵佑禅师奏建沩山密印寺。后复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师。致仕后居宁乡沩山。74岁卒,葬沩山南端。
  
  罗弘信(836——898)晚唐名将。字德孚。长沙人。善骑射,青年从军,投魏博节度使韩简、乐彦贞部为禅将。光启末年,魏博军乱,乐彦帧被杀,乐子从训在朱温支持下率军攻魏州。众将士推弘信为帅,击败从训。迁魏博节度、观察使。昭宗即位,封为豫章郡公。其子罗绍威也名重一时,父死,唐昭宗调嗣魏博节度使,封为长沙郡王。借朱温之力击败幽州刘仁恭,翦灭“牙军”八干家。907年劝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朱温称他“功过萧何”,赐邑万户。
  
  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宇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46岁始中进士。入梁,以诗得梁太祖朱温赏识,授翰林学士,仅5日而终。其诗主要宣扬“救物”,尝访长沙,对潇湘景物尤有感情,发出“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之感慨。诗工七律,少用典故,不堆砌词藻,平易委婉,有《唐风集》传世。
  
  刘蜕(生卒年不详)唐散文家。字复愚,号文泉子。长沙人,大中进士,官左拾遗。懿宗即位后,游宴无度,蜕多次上疏极深,均未被采纳。864年(咸通五年)因上疏弹劲前宰相令狐绚之子令狐漓卖官德爵之恶,贬为华阴令。嗜好文词,以散文见长,其文多愤激之词,嗟叹怀才不遇。所著《文泉子集》10卷已散佚。明代韩锡辑有《文泉子集》l卷,另有吴翻辑《刘蜕集》6卷传世。
  
  马殷(852——930)五代楚王。宇霸图。河南部陵人。894年(唐乾宁元年)随刘建锋率部入湖南,据潭州,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896年推为主帅,随即统一湖南,任武安军节度使。朱温建后梁,殷受封为楚王。后唐灭梁,殷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建楚王天官幕府,任用高郁、吕师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铸铅铁为钱,通商中原,不收商税,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等,极力保持楚境的独立和地方安定,使楚国在五代十国中强盛一时。
  
  高郁(?——929)五代理财家。扬州人。明敏善理财。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马殷初据长沙,自立政权,聘郁为谋士。郁尝劝马殷自长沙至汴州(今开封)于沿途各要埠设置服务以售茶,又从北方买马而归,获利甚厚。一时长沙商旅辐辏,又铸铁钱,行于境内。外地客商因不愿携铁钱,故尽买市境内货物而去,使楚百货流通,财源充足。然亦为人所不满,常遭蜚语中伤。929年(后唐天成四年),马希声假传父令,诬郁谋反,诛全家。马殷得知,抚膺大哭。
  
  齐已(约860——940)唐五代诗僧。俗姓胡,名得生,字迩沩,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人。家境贫寒,7岁替大沩山寺放牛。性颖悟,常于牛背哼小诗,寺僧以为奇,劝其出家。出家后先在宁乡沩山峒庆寺,后栖衡山东林。酷爱山水名胜,遍游江南,以诗名享于时,在长沙留有许多佳作,沩山存其故居。门人辑有《白莲集》10卷、《白莲编外集》10卷和诗论《风骚指格》l卷。
  
  李宏皋(?——951)五代名士。长沙人。楚王马殷时,为宏道(今湖南道县)令。迁都统掌书记。马希范置天策府,为十八学士之首,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940年(后晋天福五年)马希范战败彭士愁,铸立铜柱为盟,宏皋受命撰《复溪州铜柱记》,镇刻柱上。现铜柱立在湘西王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范死后,在诸弟争夺王位的战争中被杀。传世诗作有《题桃源》l首。
  
  徐仲雅(生卒年不详)五代诗人。宇东野。长沙人,原籍秦中。18岁事楚王马殷,即能引故实以正公府诸僭拟,官至昭顾军观察判官。后入天策府,为十八学士之一。时马希范常在会春园宴会游乐,命请学士即席赋诗,以仲雅吟诵最多。马希广事变后,杜门不出。周行逢取代马氏,借重仲雅的名气,复辟为节度判官,以收众望。作诗仲达雅丽,流畅自然,且常流露出乡恋之情,如“旁搜水脉湘心满,静调泉根楚底通”等。诗大多失传,仅《全唐诗》存6首,
  
  周行逢(?——962)五代名将。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马楚“五马争槽”时,随马希尊起兵攻取长沙,以功升静江军副指挥使。951年(广顺元年),随指挥使王进建率兵回据朗州。同年唐灭马楚,又随王进速攻占长沙,功迁武安军行军司马。955年王进逮被岳州团练使潘叔嗣所杀。后周世宗授以武平军节度使,据有湖南数年,驻潭州。史载此时,湖南人民“率务稼稿,四五年间,仓廪充实”。
  
  慕容延创(923——963)宋初名将。太原人。少以勇干闻,初隶郭威帐下。高平。二战,督左先锋,以功授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迁殿前都虞侯。958年(显德五年),随世宗征准南,大破吴军,迁殿前副都指挥使。恭帝即位,充殿前副都点检。宋太祖即位,延创方握重兵屯真定,帝遣使渝旨,许以便宜从事,后加侍中。963年(建隆四年)任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驻长沙。调令肩舆即戎事,平荆湖,加检校太尉。是年病卒。
  
  李允则(953——1028)宋初治吏。字垂范。并州盂(今属山西)人,唐济南团练使李谦博之子。少以才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浚京师诸河,创水门、郑州水蹬,迁供备库副使。宋真宗年间知潭州,致力振兴地方经济,请除地税、屋税、枯骨税,民皆称便。鼓励民众垦植山田,栽种粟米。遇灾年,发官康先贩而后奏。999年(咸平二年)主持修复岳麓书院,扩大其规模。其后知沧州、源州、雄、镇州、潞州。神宗即位,领康州防御使,不事威仪,善抚士卒,事功卓著。
  
  易元吉(?——1064)北宋著名画家。字庆之。长沙人。工花鸟画,善画蹿猿,人称“漳猿画家”。1064年(治平元年),汴京景灵宫孝严殿落成,奉沼作画,名声大振。旋又奉诏于开先殿西厢绘《百猿图》,借仅画十数只,便染疫而亡。《宣和画谱》著录作品245件,但多已散佚。传世之作有《聚猿图》,现藏辽宁博物馆,及《鹅鹤图》,现藏长沙市博物馆。
  
  武洞清(生卒年不详)北宋中叶画家。长沙人。父岳,善画,尤长于天神星象,用笔搁熟。洞清得其家传,画胜于父。所绘佛道人物,唯妙唯肖,名盛一时。市上常有仿冒洞清印章的腰品出售。《宣和画谱》赞其画像“布置落墨,广狭大小,横斜曲直,莫不合度,而坐作、进退、向背,皆有思。”传世作品有宣和御府所藏二十一像,以及十一瞪、二十八宿、十二真人等像。
  
  钱希白(生卒年不详)北宋书法家。原名钱易,宇宝月。长沙人。官至翰林学士。宇画均佳,尤擅长书写大型行草条幅。北宋由淳华阁衍化而来的名帖有3部,其中一部乃是希自的潭帖。潭帖是宋仁宗时,希白应潭州知府刘流之托,以淳化阁官帖为底本,再加入王羲之、颜真卿等所传墨迹临摹刻印而成。苏东坡赞它“作宇自有江左风味,比淳化侍沼所模为胜。”有《古法帖》10卷等书法作品传世。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宇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而孤,母郑氏亲教之。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天圣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判官、河北都运使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改革。文学上大力提倡古诗、古文,领导宋初的诗文改革运动,散文创作明白流畅,摇曳生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其词受冯延己影响,婉丽动人。撰《新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集》。明《长沙府志》载,修年轻时访理学,寓居长沙,访郡城翰林学士管幅,幅爱其文,妻以女。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原名敦实,宇茂叔。道州营道(今道县)人。1036年’(景佑三年)以荫出仕,为分宁县主簿。后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县令,政绩显著。1061年(嘉佑六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虞州。在哲学上提出以“诚为核心”的心性伦理论体系,长沙岳麓学派尊他为理学宗主。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镰溪先生。其散文《爱莲说》以精炼的笔墨象征性地写出了3种不同的品格,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有《濂溪集》行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名相,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好读书,耀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后知郭县、江宁府等。1069年(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设置三司条例司,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兔役、市易、方田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后两次贬官,又复拜相。与潭州知州吴中夏交往密切。1065年(治平二年)吴中复在长沙筑学富告成,安石特作《潭州新学诗并序》以贺。北宋后期长沙仿王安石“三舍法”建“潭州三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文公文集》、创陆川先生文集》传世。
  
  秦观(1049——1100)北宋大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进士。哲宗元佑初,苏拭推荐其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新党”执政,连遭贬滴,经潭州,徒郴州,死于藤州。曾受学于苏拭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词多抒发男女恋情、感叹身世悲凉,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在郴州所作踏莎行词传咏甚广,而咏长沙“猫头笋”之诗却鲜为人知《长沙风物大观录有此诗)。有《淮海集》行世。
  
  胡安国(1074——l138)宋理学家。宇康侯。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潭州。1097年(绍圣四年)进士第三名,授太学博士,提举荆湖南路学事。后为蔡京所诬,被除名,遂结庐衡山紫盖峰下,潜心研究《春秋》诸书。南宋初,再召入京,官至宝文阎直学士。建炎年间辞官,率其子胡宏、胡寅再次来到潭州。建碧泉书院,后隐居衡山,创文定书院,讲授“二程”之说,为湖湘学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有《春秋传》30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100卷传世。
  
  李纲(1083——l140)宋抗金名相。宇伯纪。祖籍邵武(今属福建),徒居无锡。政和进士。l125年(宣和七年)为太常寺少卿。时金军拆盟南下,纲刺臂血上疏,请徽宗掸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授兵部侍郎,力主抗战,拜尚书右远。后被主和派罢职。汗京被困时,毅然率湖南勤王之师入援,未至而都城失守。高宗即位,召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绍兴间,任湖广宣抚使,居潭州,平定湖南溃兵游匪之乱。屡上疏论时事,反对与金议和。著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等。
  
  张浚(1097——l164)南宋抗金名相。宇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l129年(建炎三年)知枢密院士,力主抗金。l135年(绍兴五年)任宰相。同年与岳飞等至潭州,破杨么义军,招降20余万人。因遭秦接等排斥,长期被贬永州等地。l161年(绍兴二十一年)陈俊卿上奏极言浚忠直,高宗感悟,召浚为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后改判建康府,l164年(隆兴二年)临行时病卒,留下遗嘱:生不能恢复中原,即死葬我衡山足矣。遂归葬潭州宁乡官山。
  
  岳飞(1103——l142)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宇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农民出身,l122年(宣和四年)从军。l130年(建炎四年)收复建康,以功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l135年(绍兴五年)调任荆湖南路安抚都总管,以镇压占据洞庭的杨么起义军。岳飞到潭州后,严密封锁义军水寨,采取以分化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先后招降黄佐、周伦、杨钦等义军将领,仅用数月时间便把杨么大寨攻破,大大减少了战争伤亡。平定杨么后援荆湖南北路及襄阳路招讨使,继续北伐讨金,后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所杀。
  
  刘洪(1122——l178)南宋治吏。字共文。福建崇安人。l165年(孝宗乾道元年),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以镇压郴州宜宜县民李金起义。其间倡议重建岳麓书院。后进直敷文阁,请择守宰。l172年再任荆湖南路安抚使。时岁旱民饥,便行田溺租,移粟诸郡贩灾。荆湖北路茶民起事,数干人进入南路,哄揭榜采取“来毋巫战,去毋穷追”的缓和策略,事遂平息。l175年(淳熙二年)调知建康府,遂离潭州。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宇元晦,一宇仲晦,号晦庵。江西婆源人。18岁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官至宝文阁待制。l167年(乾道三年),来长沙岳麓书院与张拭会讲。l178年(淳熙四年)知南康军,修复白鹿洞书院。l194年(绍熙五年),以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改建岳麓书院,置学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在先,气在后”,主张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论。其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学术著作甚多,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等。
  
  王以宁(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一名以凝,宇周士。潭州湘潭人。以大学生为鼎澄安抚使幕吏。l126年(靖康元年),征天下兵援太原,以宁请兵率师往解太原之围,遂官宣抚使。l127年(建炎元年)以枢密院编修出守鼎州(今常德),旋升显谟阂学士。尝游长沙桔子洲,作《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写下“下望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之名句。词以豪放见长,风格近贺铸,有《王周士词》、《收公集》等传世。
  
  张孝祥(1132——l170)南宋大词人。宇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少时聪慧,早负才名。绍兴廷试,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因上书为岳飞辩冤,触怒秦接,下狱。后历任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在建康留守任上,曾赞助张浚,力主北伐。乾道间,知潭州,又任荆湖南路安抚使,颇有政绩。词风豪迈,悲壮苍凉,与苏拭近似。在潭州任上所作《念奴娇·过洞庭》、《水调歌头·泛湘江》为其代表作。有《于湖集》、《于湖词》行世。
  
  张拭(1133——l180)南宋理学家。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随父张浚来潭州。受学于胡宏,与朱熹齐名。l165年(乾道元年)刘哄知潭州,重建岳麓书院,聘拭立书院,开创湖湘学派。朱熹来长沙,与张唱酬月余方别。淳熙间召为吏部员外郎。后出知袁州,移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继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临终上疏,劝孝宗亲君子远小人,为天下所传涌。著有《经世编年》、《南轩集》、《孟子说》等。死后葬长沙宁乡官山。
  
  吕祖谦(1137——l181)南宋理学家。宇伯恭。婆州(今浙江金华)人。世称东莱先生。隆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参与编纂《皇朝文鉴》。与朱嘉、张横并称“东南三贤”,为金华学派的主要代表,力倡“明理躬行”。其散文笔锋犀利,《四库全书提要》谓其文章“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曾寓居潭州醴陵城北,居民感其教化,建有东莱书院。有《东莱集》40卷传世,近人胡宗梆辑《续金华丛书》并附有《考异》4卷。
  
  赵汝愚(1140——l196)宋宗室。宇子直。江西余干人。宁宗时为右巫相,爱国忧君,力主抗金,敢于冲风冒雪,千里于征。善用人之道,“悉收前此贬斥在外诸臣”。后被奸臣韩惦胃所忌,诬以谋害社橙,贬永州。至衡州时暴率,归葬长沙妙高峰北坡青山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后人将其归葬余干,但有人疑为衣冠家。理宗时追封为福王,溢忠定。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词人。宇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为掌书记,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l180年(淳熙七年)任湖南转运判官,又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令各州郡动用官粮,以工代贩,浚筑脏塘。同年在长沙建立飞虎军。后任江西安抚使、龙科阎待制,赠少师。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歌,笔力雄厚,风格豪放。世人将他与苏拭并称为“苏辛”。在长抄写有佳词多首。著《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吴猎(1142——1213)南宋抗金名士。宇德夫,号畏斋。潭州醒陵人。早年就读岳麓书院,为张拭高足。淳熙进士,受聘为岳麓书院堂长。1203年(嘉泰三年)任广西转运判官,先后知鄂州和江陵府。1204年以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修复五代时防御工事“高氏三海”,以阻金兵。韩倔胃北伐失败,金兵围襄阳德安,迫竟陵。猎奉命节制本路兵马,退金兵。后任刑部侍郎,充西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姜烫(约1155——约1221)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宇尧章,号白石道人。翻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未仕。往来于湘、鄂、赣、皖、苏、浙之间,神交各地诗人词客。l186年(淳熙十三年)流寓长沙,在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赏其才,将侄女嫁之。与潭州别驾同登定王台,兴尽悲来,醉吟成《一尊红》词;又作《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皆为姜词的代表作。词风重音律、尚工巧,讲求意境清幽,咏物抒情相结合,给人清新挺拔之感。词皆可唱,自度乐谱,所著《白石道人歌曲》是仅存的一部词和乐谱的合集。
  
  易祓(1156——1241)南宋经学家。字山斋,一宇彦章。潭州宁乡伪山人。天资聪颖,勤于求学。l185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殿试头名状元。历官礼部尚书、翰林院直学士,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曾以宁乡特产刀豆花进孝宗,使刀豆花驰名京师。宁宗时因主战而遭贬,59岁时返归故里。理宗时被重召入京,授朝仪大夫,封宁乡开国男,食邑千户。诗词、散文均有名气,生平著述很多,有《周易总义》、《周礼总义》、《山斋词集》等。
  
  真德秀(1178——1235)南宋理学家。宇景元,后改景希,人称西山先生。建州蒲城(今属福建)人。早年从游朱熹弟子詹体仁。庆元进士。在学术尊崇朱嘉,自谓“尝私淑而有得”,是南宋后期重要的理学家。1222年(嘉定十五年),以宝谟阁待制、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在官以“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茬事以勤”自勉。罢榷酗,除斜面米,免除和朵,以苏民困。立惠民仓,储谷5万石;又设社仓,储谷至9,5万石。居湘十余年,先后平江华、武冈等地事变。在长沙著《星沙集志》一书。1234年(端平元年)入京,拜参知政事。有《西山集》等行世。
  
  魏了翁(1179——1237)南宋理学家。宇华父。邓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与真德秀齐名,合称“真魏”。庆元进士。历官至权吏部尚书兼直学士院,进同签书枢密院事。1234年(端平元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私淑朱嘉、张械之学,在知潭州期间,也以朱张之学劝勉士子,弟子刘漫堂评价说:“张、朱、吕三先生之亡,学者伥伥然无所归。非有大力量如侍郎(指魏了翁)者,孰是正之?”后贬居靖州鹤山,筑鹤山书院,继续教授生徒,一时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策而求学者众。著有《九经要义》、《鹤山集》等。
  
  江万里(1198——1275)南宋名相。字子远。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举人出身,创白鸳洲书院。历官监察御史、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器望清峻,议论风采倾动一时。贾似道人相,荐为国子祭酒,迁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旋以言罪去官。度宗即位,拜参知政事。1273年(咸淳九年)进拜左巫相兼枢密使,以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文天祥就任湖南提刑使,乃以“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勉之‘次年元军南下,隐匿草野。元军破饶州,率子镐等投水死。
  
  欧阳守道(1209——?)南宋理学家—o宇公权。初名望,字迂文,晚号翼斋,人称翼斋先生。吉州(今江西吉安)人。淳佑进士。授军都主簿,改赣州司户,讲学于自露洲书院。后应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任长沙岳麓书院副山长。其间尽心讲授孟子的《正人心》之论,《宋元学案》称守道为南宋宋期“最有光于世学”的理学家。后复还吉州,荐为史馆捡阅,累迁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有《翼斋文集》传世。
  
  李带(?——1275)南宋抗元将领。宇叔章,号肯斋。衡州(今湖南衡阳)人。以祖荫补官,为政清明,历任祁阳、湘潭县令、临安府尹。贾似道当国时,被诬陷,削职为民。1275年(德按元年)复起用,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时元军压境,潭州形势危急。7月,莆携家至长沙,召集兵民,储备粮草,誓与长沙共存亡。9月,元军围攻长沙,莆苦守3个月。除夕,城陷,自杀身亡。
  
  尹谷(?——1275)南宋抗元名士。宇务实,号耕里。长沙人。早年以诗赋知名。中年进士,授常德推官,迁知崇阳,政声卓著。以母丧回长沙,居家授徒,在岳麓精舍的学生中享有很高威望。元军围攻长沙时,李莆聘其为参谋。1275年(德佑元年)长沙城陷落,举家自焚。李莆闻讯而至,洒酒祭奠。数百学生哭往,城破时多效法舍生取义。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名臣、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进士。历官刑郎官、江西提刑,累为台臣论罢。1268年(咸淳四年)元军再陷襄阳,沿汉水长驱东下。奉诏勤王,率兵万人人卫临安。1273年起用为湖南提刑使,在潭州任内,掌管全路司法,兼理监察,居官清正,使当时荆湖南路“无留狱”。1278年(祥兴元年)在五坡岭兵败被俘,押至大都(今北京),在狱中作《正气歌》,誓死不屈。居潭州时作《与友人泛舟湘江》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阿里海牙(生率年不详)元初名将。维吾尔人。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以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湖广行省右巫,督兵败宋军于洞庭湖口,招降岳州。并遣使招渝未克州郡,澄州、常德、辰州、沉州、靖州守臣均以城降。时李莆知潭州,招之不降,乃移兵攻之,大小数十战,凡70日,潭州城破,李莆自杀。元诸将拟屠城报复,阿里海牙极力制止,并发仓谷贩济饥民。继而平定湖南诸州郡,所至均以招抚为主,不专事杀戮。在湘勤政爱民,轻谣薄赋,各地立祠祀之。
  
  吴澄(1249——1333)元理学家、教育家。宇幻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以宋之遗民,不求出仕,只做过3年儒学副提举、国子监7Z等小官。学术上折衷于朱熹与陆九渊两家之学,一生从事教育60余载,弟子出其门下者数千百计。1314年(延佑元年),极力支持长沙别驾刘安仁重建岳麓书院,并撰写《重建岳麓书院记》和《百泉轩记》以志其事,在记中提出岳麓书院的教育方针应是“成就人才,以传道济民”。生平著述甚丰,有《吴文正公》、《草庐精语》等传世。
  
  冯子振(1257——1314)元文学家。宇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南宋末潭州彼县人,后迁居潭州湘乡。元初曾任承事郎、集贤殿待制。博洽经史,文思泉涌,下笔往往不能自休,诗、词、曲、赋、散文皆负名气。所作《十八公赋》、《居庸赋》传诵一时,世称杰作。扬州《汉寿亭侯词碑记》,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草就、赵孟倾书写,誉为“三绝”。《梅花百咏》100首收入《四库全书》,《鸥鹅曲》等散曲小令也为人所吟唱。《元史·儒学传》称其诗词“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
  
  欧阳玄(1283——1357)元史学家、诗人。字原功,号圭斋。长沙浏阳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系欧阳修族裔。1315年(延佑二年)中探花,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历任芜湖、武冈县尹。1333年(元统六年),元惠帝授以翰林学士巫旨,进阶光禄大夫,参与编修《经世大典》、《四朝实录》。至正初年元惠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又以玄为总裁官。有《唐书纂要》、《至正河防记》、《圭斋集》等传世。今浏阳市有圭斋路以纪之。
  
  陈泰(生卒年不详)元诗人。字志同,号所安。元潭州茶陵人。延佑进士,以《天马赋》得荐。会试不第,唯以吟咏自适。后任龙泉主簿。《元诗选》收其诗33首,气势近于李白,造句多类李贺、温庭篱,才气纵横,颇多奇句,清婉有致。由于淡于仕途,其诗少有官场气息,而较多反映民间生活,《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评价甚高。著有《所安遗集》。
  
  李祁(约1296——1373)元末诗人。字一初,别号希蓬翁。元潭州茶陵人。1333年(元统元年)登左榜进士第二名,授翰林文字,改知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农民起义爆发后,归隐云阳山和江西永新。明初,征聘宿儒,力辞不赴。著有诗文近千篇,被誉为元明之际湖湘第一诗人,后人辑有《云阳集》行世。《沅湘曹1日集》收其诗75首。
  
  李东阳(1447——1516)明诗人。宇宾之,号西涯。长沙府茶陵人。18岁登进士第,殿试二甲第一,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弘治年间,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宦官擅权,曾设法挽回局面,但无济于事,遂于1512年(正德七年)辞官,回长沙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诗文丽雅工整,反对雍容典雅、平庸呆板的“台阁体”,以他为首形成“茶陵诗派”,领导当时诗坛。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传世。
  
  王守仁(1472——1528)明理学家、教育家。宇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曾在阳明讲学,故称阳明先生。弘治进士,先后任刑、兵部主事。在理学上,继承发展陆九渊学说,反对程朱学派,提倡“心学”,称“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其学风一度风靡南北二京,还流传到了日本。1507年因触犯太监刘理而贬到贵州龙场,道经长沙,应邀到岳麓书院讲学,使陆王心学在长沙学坛一时占主导地位。门人将其著作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杨慎(1488——1559)明文学家、考古学家。宇用修,号升淹。四川新都人。正德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谪成云南永昌。被贬后,多发愤慨,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亦有拟古倾向。文、词、曲亦佳。对民间文学亦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甚广,以其破译长沙岳麓山“禹王碑”(岣嵝碑)最为著名。著作达百余种,后人集有《升庵集》。
  
  季本(生卒年不详)明理学家,长沙知府。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早年从师王守仁,官至南京礼部郎中。1539(嘉靖十八年)任长沙知府。此期间致力发展教育,大规模修葺岳麓书院,并捐赠学田102亩。亲自授课,吸引大批士生前来听讲,除主讲王阳明“心之感应为之物”的正统观念外,还很注重“有用实学”和“为致君有用之学”,曾“考黄河故道,索海运之旧迹”。在讲学同时,抑制地方豪族,而遭到攻击被罢官回乡。
  
  罗洪先(1504——1564)明理学家。宇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嘉靖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即请告归。好王守仁之学,师事同邑李中。嘉靖中讲学于长沙,传正宗王门思想,强调“良知二字,乃阳明先生一生经验而后得之发于心者。”而对“猖狂自咨”的王锡及弟子深为不满。此举受到心学人物黄宗蒙的赞赏。隆庆初,赠光禄少卿,溢文庄。著有《东游记》、《念淹集》等。
  
  张元恬(1538——1588)明理学家。字子尊,号阳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能弟子,隆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院侍读。万历中来长沙岳麓书院讲学。1579年(万历七年)张居正执政,调毁天下书院,禁止自由讲学,岳麓书院虽未毁,但讲学之风已止。自元件讲学岳麓后,又重开讲学之风。其学骂信王守仁,但不排斥朱张之说,他把朱张探讨的“太极之皆”归结为心,用“心即理”的思想传授岳麓门生。著有《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等。
  
  吴道行(1560——1644)明教育家。宇见可,号峻山。长沙善化县人,吴猎后裔。因历试不举,久未走上仕途,一生以讲学授徒为业。7岁便到岳麓书院听讲,为其先贤之忠义大节所动。1580年(万历十年),从游张元件,深得张的赞赏。其时长沙借阴书院重建,聘为山长,人称峻山先生。旋任长沙知府,复修岳麓书院。其后又久为岳麓书院山长。于书院有两大贡献,一是殷勤讲贯朱张之学,力纠王学流弊;二是承先启后,编撰《岳麓书院志》。1644年(崇帧十七年)明王朝覆灭,他“望园痛哭展拜,舆归(岳麓)山中,不食而卒”。
  
  何腾蚊(1592——1649)明末抗清将领。宇云从。贵州黎平人。天启举人,历知南阳、大兴,耀巩昌兵备副使。1644年(崇帧十六年)拜右金都御使,巡抚湖广。次年左良玉举兵反,腾蛟不从,从宁州转浏阳,抵长沙。与长沙知府堵胤锡等痛哭盟誓,集兵长沙。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南下,腾蚊与李自成余部联合抗清,军势大震。1647年清军进逼长沙,腾蚊退驻衡州,坚持反清斗争,先后收复水州、宝庆、常德,议欲进兵长沙。1649年误入空城湘潭,被清军俘获,绝食7日,就义于流水桥。
  
  周圣楷(生卒年不详)明末史学家、诗人。宇伯孔。长沙府湘潭人。少负才名,曾游京师,交竞陵钟惺为友,其诗受竟陵体影响,风格清峭沉蛰,格律工整。文因不趋时尚,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专心著述。遍游楚地名胜古迹,搜集楚地名人胜事,撰成《楚宝》、《湘水之夷》二书。另著《生气录》、《楚才奇绝》、《中庸赞》等百余卷,但大部分散快。现存道光年间邓显鹤增辑重刊的《楚宝》。此外《沉湘曹旧集》收其诗60首。
  
  陶汝鼐(1602——1683)明末清初文学家、书法家。宇仲调,号密庵。长沙宁乡人。1629年(崇帧二年)进国子监,崇帧帝亲自擢拔第一。1633年中举人后又中会试副榜。明亡后,愤而出家,继而参与抗清,入狱数年。出狱后专注诗文。康熙时下诏辟举隐逸,婉言拒绝。诗文先习公安近体诗,但自成一体,词赋尤其出色。其《哀湖南赋》显示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书法也负盛名,早年临摹米莆,晚年书法接近颜真卿。有《寄云楼集》、《荣木堂集》等行世。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字而余,今姜斋。湖南衡阳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明祟帧中乡举。清军下湖南,起兵抗击,事败逃亡肇庆,任南明行人司行人。因反击主化澄入狱。后隐居衡阳曲兰石船山下,故称船山先生。勤奋著述40载,对天文、历法、数学、舆地、经济诸学均有研究,尤精经史,在哲学上提出“天下惟器”的唯物自然观,并大力倡导“留心经济之学”。诗词造诣亦高,咏游湘景物的诗词是为代表之作。著述繁多,邓显鹤等集刊为《船山遗书》。
  
  赵申乔(1644——1720)清治吏。宇慎荫。江苏武进人。康熙进士。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任偏流巡抚。在任8年,簿书填委均自办理从不假他人之手。属吏进见,使尽言利弊。嫉恶如仇,凡贪脏枉法者,从不少贷。时湖南官吏私增加耗,康熙帝颁渝旨加以申伤。申乔乃建碑亭,将上渝勒石通衡,将勒派苛敛的巴陵知县李可昌等革职治罪。又发兵征抚“红苗”,疏请湖北、湖南分闱,禁革私派,颁定潜米斗解,革盐商规约,平抑盐价等。后官至户部尚书。
  
  潘宗洛(生率年不详)清治吏。江苏宜兴人。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督学湖广,主持湖广乡试,拔长沙府人士陈之砸为第一。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任偏沉巡抚。继前任赵申乔再次上疏题请湖广乡试南北分闱,以便湖南应试诸生避洞庭之险。当时阻于部议,未能实行,但至1723年(雍正元年)终于奉诏分闱,次年在长沙首次举行湖南乡试。任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数度出入湘西,对安定苗疆亦有建树。
  
  陈鹏年(1662——1723)清总督。宇北滇,号沧州。长沙府湘潭人。康熙进士,授浙江西安知县。擢知海州,升江宁知府。为官清廉,时谓“陈青天”。后被总督阿山诬劲下狱。平反,复知苏州,累迁河道总督、兼摄播运总督。督修河道,积劳成疾,卒于任所。善诗文,著有《沧州诗集》、《道荣堂文集》、《河工条约》等。
  
  李文烟(1672——1735)清经学家。宇元朗,号恒斋。善化人。自幼聪颖过人,过目成诵,14岁录为弟子员。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领乡荐,授谷城教渝,未赴任。毕生以“扶持世教为己任”,主讲岳麓书院数年,并任山长,从学者众。精研宋明理学,贯通六经传注、谱子百家、地学天象、内经参同契诸书。著有《周易拾遗》、《春秋集传》、《恒斋文集》等。
  
  王文清(1688——1779)清经学家。字廷鉴,号九溪。长沙宁乡人。雍正进士。官兵州府教授。乾隆初,历充三礼、吕律馆纂修官,补内阁中书,考授御史。父老请归,主持长沙岳麓书院达9年,学生多有成就。曾应聘编纂《湖南通志》和《长沙府志》,主修《宁乡县志》和《玉山书院志》。著有《历代诗汇》、《周礼会要》、《考古源流》、《锄经余草》、《乐制考》等。
  
  袁枚(1716——1798)清著名诗人、诗论家。宇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入翰林,出为漂水等县令。后退居江宁(今南京),筑随园,纵情山水,论文赋诗选50年之久。多次来长,留下不少名作。相传与罗典结为好友,提议改岳麓山“红时亭”为“爱晚亭”。论诗提倡写个人的灵感,倡导“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首创”住灵说”。其诗在清中叶颇负盛名,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罗典(1718——1807)清经学家。宇徽五,号慎斋。长沙府湘潭人。乾隆进士,授编修,转御史,耀鸿肺寺少卿。出为四川学政。后辞官归里,主持岳麓书院27年,其教学方法讲究启发和诱导,以选士育才为本。注重书院建设,创“岳麓八景”。从学者众,获得科名、成就事业者达数百人。还在武陵主讲朗江书院5年。工于经学,著有《凝园五经说》。诗文也不少,有《凝园诗钞》、《罗鸿卢集》等。
  
  张九钱(1721——1803)清诗人。字度西,号紫岘。长沙府湘潭人。乾隆举人,屡试礼部不第,后以通明榜进士分发江西,历官峡江、南昌及广东始兴县知县,因缉盗不力而去职。工诗文,湖广总督毕沉重其名,延至节署,聚名流饮酒赋诗,当席挥毫长歌,才惊四座,有“湘中诗老”之称,著有《陶园诗集》、《历代诗话》、《晋南随笔》等,并主纂峡江等4部县志。
  
  刘权之(1739——1819)清尚书。宇德舆。长沙人。乾隆进士,授编修,累官左副都御史。1788年上疏直言大挑直省举人积弊,乾隆帝采纳其意,命其御史监视,步军严查。1799年,湖南派买仓谷,为患人民,权之奏请凡荒报歉之地,应向丰收的邻县公平采买,不得在本县苛派,并严禁营私舞弊。清廷采纳之,使湖南百姓大受其惠。嘉庆间,耀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欧阳厚均(1766——1846)清经学家。宇福田,号垣斋;湖南省安仁人。少时博览经史子集,后就学于长沙岳麓书院,受益于罗典。嘉庆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屡陈兴革事宜。出为浙江道御史,上《清查禁匪徒传教》、《严名分以息刁风》诸疏,多为朝廷采纳。后藉养母回乡,主持岳麓书院27年,捐千金整修书院,江忠源、曾国藩等皆出其门下。有《易鉴》、《垣斋全集》、《岳麓诗文钞》等著作传世。
  
  陶澎(1778——1839)清总督。宇子霖,号云汀。长沙府安化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嘉庆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户部、吏部给事中川1东道,山西、福建布政使。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两淮盐政。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节署,赠太子太保衔,溢文毅。长沙福源巷有其寓所,民间多有颂词。著有《印心石屋诗人集》、《蜀辐日记》等。
  
  唐鉴(1778——1861)清理学家。字栗生,号镜海。善化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协修。1817年补浙江道监察御史。因弹劲吏部不公,改派乡试同考官和会试监试官。后历任兵备道、粮储道、贵州按察使、江宁布政使。1840年(道光二十年)入京,迁太常寺少卿。1845年以年老开缺,主讲江南书院、金陵书院。1853年归里,研修理学,对曾国藩思想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有《唐惠慎公诗文集》传世。
  
  黄本骤(1781——1856)清知名学者。宇仲良,号虎痴。长沙宁乡人。道光举人。授黔阳县教渝。博览群书,知识渊深,于考古、文物、地理、方志、古史、姓氏和职官,无所不通。著有《姓氏解纷》、《孟子年谱》、《圣域述闻》、《郡县分韵考》、《湖南方物志》、《皇朝经籍志》、《续金石草编》等。尤以《历代职官表》具有较高价值,系以乾隆官修本为基础,加以增删,内容简明,1965年中华书局予以校勘重印。
  
  贺长龄(1785——1850)清总督。字稠耕,号西涯,晚号耐庵。善化县人。嘉庆进士。曾任岳麓书院山长。历官江苏按察使、山东巡抚、江宁布政使、福建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在任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期间,大力支持巡抚陶澎进行漕运改革,并聘魏源入幕府,合作编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主张“言人必资于法”,鼓吹经济改革。为官40年,著有《耐庵诗文集》、《孝经集注》等。
  
  骆秉章(1793——1867)清总督。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进士。1850年(道光三十年)由贵州布政使开任湖南巡抚。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复任,得到清廷倚重。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延聘左宗棠为幕潦。1861年任四川总督,授以太子太保衔。任湖南巡抚10年间,对稳定湖南政局,治理通货膨胀,发展农业生产,革新财税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魏源(1794——1857)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宇汉士,后宇墨深。湖南邵阳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1825年(道光五年)受聘于江宁布政使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又助江苏巡抚陶澎改革漕运、兴办水利。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抗英战争。后受林则徐之托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近代洋务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先驱。1845年始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历任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如l。晚年弃官学佛,病故于杭州。还著有《圣武记》、《古微堂集》、《元史新编》等。
  
  何绍基(1799——1873)清诗人、书法家。宇子贞,号东州,晚号蹬叟奥。道州人。户部尚书何凌汉之子。道光进士,官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多为书画题跋、山水景物描写之作,为清代宋诗派后期的重要作家。工书法,尤得力于北魏《张玄墓志》及唐代欧阳通、李匿、颜真卿。晚年风格一变,将篆隶笔意融入行楷之中。曾居长沙主持城南书院,归葬长沙石人村苦竹勒。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汤鹏(1801——1844)清思想家。字海秋。长沙府益阳人。道光进士,善诗文,生平作诗达3000首。历官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户部主事,耀山东道监察御史。上奏直言,降为户部员外。因此心灰,专力著述。作《浮邱子脂l篇,每篇数千言,论述治国之道与学术思想。又撰《明林》16卷,总结前代得失,实有所为而发。鸦片战争失败后,撰《夷务善后三十策》,乞尚书转奏,详论募兵、练勇、修船、造炮、缉奸、设险诸事宜,被朝廷视为“书生之见”。
  
  劳崇光(1802——1867)清总督。宇辛阶。善化人。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平阳、太原知府,翼林道,山西、广西按察使。后迁湖北、广西布政使。1851年(咸丰元年)署广西巡抚,会办赛尚阿军务,镇压太平军。后调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并署粤海关监督。1863年(同治二年)授云贵总督,督率冯世英等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贵州苗民起义。后病卒于任内。著有《常惺惺斋诗文集》。
  
  罗泽南(1807——1856)湘军将领。宇仲岳,号罗山。长沙府湘乡人。诸生出身,早年授徒乡里。1852年(咸丰二年)倡办团练,次年带勇至长沙,入湘军。参加南昌、衡州、武昌、田家镇之役,屡屡得胜,授浙江宁绍台道。1855年在九江、湖口失利,退南昌,取德兴、义宁等地,加布政使衔。1856年援武昌时被太平军击毙。治学标榜程朱理学,门生李续宾、王室等皆为湘军悍将。著有《西铭讲义》等。
  
  丁取忠(1810——1877)清数学家。宇肃存,号果臣,又号云梧。长沙人。喜购藏数学类图书,兼收并蓄国内外数学研究新成果。提出解三元一次不走方程的新方法,并运用几何知识,测算出北京和其他地区的纬度。先后编著出版《数学拾遗》、《舆地经纬度里表》和集古今数学成果于一体的巨著《白英堂算学丛书》。
  
  曾国藩(1811——1872)清大臣,湘军首领。宇伯涵,号涤生。长沙府湘乡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进士。1852年(咸丰二年)奉沼以吏部侍郎在长沙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1854年率兵攻打太平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苏、皖、赣、浙4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举办军事工业。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文学造诣接近桐城学派,后人集有《曾文正公全集》。长沙有其寓所,归葬于长沙坪塘桐溪寺后伏龙山上。
  
  胡林翼(1812——1861)湘军首领。宇贩生,号润之。长沙府益阳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江南副考官。系湘军集团。核心人物,除参与湘军重大决策外,还注意调护湘军的内外关系,保障湘军饱需,多次推举左宗棠、李鸿章等,整顿境内吏治,世以“曾胡”并称。1854年任贵东道时奉命率黔勇赴湖北抵抗太平军,锋芒显露,为湖南奏留。同年迁四川按察使,继补湖北按察使。后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陷武昌、九江,檄曾国茎攻安庆,实授湖北巡抚。有《胡文忠公遗集》传世。
  
  左宗棠(1812——1885)清大臣,洋务派首领。宇季高。长沙府湘阴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举人。初到长沙入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后受曾国藩赏识。186.2年(同治元年)起相继任浙江巡抚、阎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先后开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屡立战功,1875年(光绪元年)收复新疆,1884年(光绪十年)督办福建军务,抗击法国侵略者。长沙有其寓所,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后人集有《左文襄公全集》。
  
  郭嵩焘(1818——1891)清外交家。宇伯琛,号箔仙,晚号玉池老人。长沙府湘阴人。道光进士。1852年(咸丰二年)办团练,人曾国藩幕。后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署广东巡抚。1876年派为中国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驻法公使。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允许商民自办企业,传播西方文明,遭守旧派攻击。1879年辞职回湘,主讲于长沙城南书院、思贤讲舍,潜心著述,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等。
  
  朱昌琳(1822——1912)清末实业家。字雨田。长沙人。功授候补道、赠内阁学士,曾任阜南官钱局总办。以经营谷米起家,后开设乾顺泰盐号、未乾益升茶庄,转贩盐茶,设立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乐善好施,耗巨资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修义渡,捐资修路、疏浚新河,并多次捐赠大批粮食、布匹贩济山西、陕西等省灾民,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曾国荃(1824——1890)湘军首领。宇沉甫。长沙府湘乡人。曾国藩弟,优贡生出身。1856年(咸丰六年)太平军进军江西,受命从湖南募勇三千援江西吉安,号称“吉字营”,为湘军嫡系部队。次年陷吉安,擢知府。1860年围安庆,屡败陈玉成等部援军,次年陷安庆。1864年陷天京,后调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年重新起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
  
  李兴锐(1827——1904)湘军将领。字勉林。长沙浏阳人。以参与湘军起家,1854年(咸丰四年)与清军阻扼太平军入境有功,次年召至湘军总管粮台,驻祁门。1868年(同治七年)补大名知府。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基隆,赴江阴、吴淑等地修筑炮台。1875年起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0年。1889年任天津海关道。1895年起历任天津道、山东登莱青道、长芦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1903年调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卒于任内。
  
  陈宝箴(1831——1900)清维新派人物。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举人出身,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甲午战争后曾上疏陈时局利弊得失,倾向革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湖南巡抚,慨然以革新湖南为己任,与黄遵宪、江标、谭嗣同等倡办新政,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是湖南近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和电信业的积极开拓者。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
  
  王阎运(1833——1916)清未经学家、文学家。宇壬秋,号湘绩。长沙府湘潭人。咸丰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府,后讲学于长沙以及四川、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经学治《诗入《礼入《春秋》,宗法公羊,为“汉魏六朝诗派”的代表作家,在长沙办碧湖诗社,并曾邀集文人学士到宁乡灰汤开鸭宴,办诗会。诗论主张模拟古人诗,可以“治心”,可以通人大道。除作经子笺注外,有《湘军志》、《湘绩楼日记》、《湘绣楼诗文集》等。
  
  杨恩寿(1835——1891)清末戏曲作家。宇鹤铸,号蓬海,别号蓬道人。长沙人。35岁中举人,任过湖北盐运使、湖北候补知府等职。由于仕途坎坷,遂沉迷于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研究,其成就主要汇集于《坦园六种曲》和《词余丛话》中。戏剧作品多描写表现忠义节烈传统道德的故事。剧本情节曲折、场次紧凑、感情真切,人物形象突出,艺术感染力很强。代表作有《桂枝香》、《再来人》、《理灵坡》等。
  
  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字敬舆,晚号澹叟。长沙府安化人。1868年(同治七年)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迁河南道监察御史、宁夏府知府。湖南新政时期,支持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张祖同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诸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撰写神位,赐予“宇圣”名号。所临欧阳询《九成富帖》由长沙墨香籍书画店刻版印发售,开长沙书写、刻印字帖之先河。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家。宇劫刚。长沙府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0年(同治九年)荫补户部员外郎。1878年(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兼充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经反复折冲,于次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地区。中法战争时主张抗法。1884年迁兵部情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1885年回国协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精通小学、乐律,兼通泰西文字。有《曾惠敏公全集》。
  
  周汉(1842——1911)清末反洋教名士。宇铁真。长沙宁乡人。18岁投湘军,随左宗棠赴陕首镇压回民起义军。旋又参与收复新疆之役。1870年(同治九年)从刘锦棠总理营务,累迁陕西候Qr道。1884年(光绪十年)请假归里。1891年后在长沙大量刊印反洋教宣传品,引起美、德等国驻华公使干涉,被革职。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又刊刻反洋教宣传品,在长沙、湘潭等10多县大量散览英国驻汉口领事照会湖南当局,指名惩处。次年被湖南抚院拘捕。1910年(宣统二年)病重出狱,次年病卒。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史学家、实业家。宇益吾,号葵园。长沙人。同治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正副考官,江苏学政等职。1889年(光绪十五年)涸乡后,主讲于思贤讲舍、城南书院,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致力于汉学、经学连释,多有成就。1896年集资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1904年联合龙湛霖、冯锡仁、王之春等湘绅在长沙发起废除“美约”、收回粤汉铁路筑路权运动。政治上反对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著有《诗三家义集疏》、《汉书补注》、《十朝东华录》等。
  
  杨世焊(1843——1910)清末著名湘绣画师。宇季棠,一宇继唐。长沙宁乡人。早年从师尹金阳习水墨画,造诣甚高,尤工花草人物。后游历苏杭8年,与曾纪绎交往甚厚,其间学得绣艺。回乡后,在麻山开馆传艺,开创民间刺绣与中国画相结合的道路,使湘绣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很大变化。1898年带领一批宁乡绣工离乡,先后在宁乡县城、善化县荣湾市和长沙县贡院东街(今中山东路)等处开设春墅绣馆等绣坊,培养了肖泳霞、杨佩贞、杨厚生等一批著名女绣工,其绣品于1909年在南洋劝业会获金牌奖。
  
  刘人熙(1844——1919)近代改良主义者,字良生,号蔚庐。长沙浏阳人。光绪进士,官至广西道员。1907年返湘,任湖南教育总会会长。领衔上书请愿开设民选议院。湖南光复后任都督府民政司长,电促广西宣布独立。1914年创办船山学社,任社长。1915年参加反袁驱汤斗争,创办《大公报》,抨击帝制,主张北伐。汤萝铭被逐后,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1918年与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任会长,致书南北,呼吁停战。著有《蔚庐文集》等。
  
  赵尔巽(1844——1927)清末总督,史学家。宇公镶,号次珊。汉军正蓝旗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陕西等省布政使,护理山西巡抚。1903年署湖南巡抚,是年冬奏准将湖南阜湘、沉丰两矿务公司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垄断全省采矿、炼砂之权,抵制外国侵略者攫取湖南的矿权。倡导教育改革将长沙所有书院改为新式学堂。后历任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避居青岛,1914年,北京政府委为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后被收入《二十六史》之中。
  
  张百熙(1847——1907)清末大臣、教育家。宇冶秋。长沙人。同治进士,授编修。1881年(光绪七年)任山东学政。1888年任四川乡试主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历陈国事,反对主和。1897年任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次年奏保康有为应经济特科试。戊戌政变后革职留任。1900年任礼部侍郎,旋升左都御史,《辛丑和约》签订后,奏请变更科举,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嗣迁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充管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又创办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后历任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
  
  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史学家、维新派人物。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举人出身。1877年(光绪三年)任驻日本公使馆参赞,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撰成《日本国志队自称“凡牵涉西法,期适用也。”后又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公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1895年在上海加入强学会,参与创办《时务报》。1897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兼署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筋推行新政,参加南学会活动,禁女子缠足,开办保卫局。戊戌政变后被弹劲。著有《人境庐诗草》等。
  
  欧阳中鹄(1849——1911)清末维新派人物。宇节吾,号瓣姜。长沙测阳人。同治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协修会典,兼方略馆校对。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受湖南巡抚陈宝箴委托,在浏阳办贩济。支持学生谭嗣同:唐才常变法,师生共创浏阳算学社,是为湖南新学之始。1989年入陈宝箴幕,协助推行新政。但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改变主张,参与遏制活动,著有《瓣姜文稿》。
  
  皮锡瑞(1850——1908)清未经学家。宇鹿门。善化人。光绪举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主讲湖南桂阳龙潭书院,后移席江西南昌经训书院。1898年任湖南南学会会长,力主变法,遭王先谦排斥。戊戌政变后,革去举人身份,交长沙地方官管束3年,遂杜门著述。晚年讲学湖湘,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博贯群经,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工诗及骄文。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优堂笔记》、《师优掌日记》等。
  
  翟鸿机(1850——1918)清末大臣。字子玖。善化人。同治进士,授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耀为侍讲学士。1897年(光绪二十二年)升内阁学士,先后任多省乡试考官及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以后秉承慈穆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先后出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1906年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政官制大臣。1907年与突围发生矛盾,被弹劲回籍。1918年病逝于上海。
  
  释敬安(1851——1912)清末诗僧。宇寄掸,自号八指头陀。长沙府湘潭人。出身贫寒,16岁剃度于湘阴法华寺。20岁起苦习诗文,得王阎运指授,才思日进。寻赴南岳祝圣寺,遍参大万大德。1902年,宁波天童寺迎为首座。1908年推为宁波僧教育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1912年圆寂于北京法华寺。曾在长沙开福寺参加“碧湖诗社”雅集,与当时文人墨客时相酬唱。有八指头陀诗集》等行世。
  
  龙薛(1854——1918)近代民主革命者、实业家。字研仙,号譬勤。长沙府恢县人。光绪举人。历任如皋、上元、泰兴、江宁知县。在实业开发和教育事业方面均有成就,对长沙明德、经正学堂多有资助,对黄兴等筹组华兴会谋划起义帮助甚多。1903年创办“开济轮船公司”,开辟长沙至湘潭、汉口两条主要航线。1907年弃官,致力于兴办实业,除经营内河航运外,还创办了瓷业、铁路诸学堂,并组织商船公会、农会,被推举为湖南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湖南交通司司长、西路巡按使等职。1913年参与湖南的反衰独立运动。
  
  聂缉梁(1855——1911)清末实业家。宇仲劳。湖南衡山人。曾国藩女婿。1876年(光绪二年)受刘长佑委派为滇捐局帮办。1882年为左宗棠派任上海制造局会办,后升总办。1890年任苏松太道,在上海华新纺织局入股银5.4万两。1894年后先后署江苏、安徽、浙江巡。1908年以银32万两收购华新纺织新局,改名恒丰纺织新局,独资经营。又在洞庭湖周围垦湖田5万亩,建种福境,并在长沙开设协丰粮栈。1911年病故。
  
  陈文玮(1855——1935)近代实业家。宇佩荫,晚号遁奥。长沙人。曾捐湖北补用道,未赴任。后在长沙开设颐庆和钱庄及绸缎庄。1905年与周声洋发起成立湖南商会,任协理。是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创立商办湖南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发刊《湘路周报》杂志。1909年(宣统元年)创办湖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员。民国成立后任都督府财政司司长,1912年任国民党湘支部评议员。衰世凯复辟帝制后,不再预政事而寄情书画。
  
  江标(1860——1899)清末维新派人物。宇建霞,号师涵。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进士。青年时Bp关心时事。1894年(光绪二十年)任湖南学政,“以变士风,开辟新治为己任”,不以八股制艺取士,而“以舆地、掌故、算学试士”,年余得知名士数十人。协助湖南巡抚陈宝藏规划新政,并与潭嗣同等友善,创设校经学会,办《湘学报》。戊戌政变后,被革职禁锢家中。
  
  齐白石(1863——1957)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磺、纯芝,宇渭青,号白石、寄萍老人等。清末长沙府湘潭人。12岁学祖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40岁后周游祖国各地,作山水画甚多。60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生平推崇徐渭、朱牵、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擅长山水花卉、虫鸟鱼虾、婿蜒蝉蝶等。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
  
  叶德辉(1864——1927)近代士绅,文字版本学家。宇奂彬,号直山。长沙人。光绪进士。湖南维新运动中保守派代表,攻击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变法。民国初年又在湖南组织筹安分会,任会长,拥戴衰世凯复辟帝制。大革命时破坏北伐和工农运动,1927年被工农群众处决。长于经学,尤精于文字版本学,所著及校刻书百余种。著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汇编校刻的书有《郎园丛书》、《观古堂汇刻书》等。
  
  谭嗣同(1865——1898)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家。宇夏生,号壮飞。长沙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1895年在浏阳发起成立算学会,1896年任南京候补知府,著《仁学》。1897年回长沙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新政,先后设立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筹办内河轮船、修筑粤汉铁路,开采矿产,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1898年进京参与变法,同年,西太后发动政变,被捕,慷慨就义。
  
  禹之谟(1866——1907)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实业家。宇稽亭。长沙府湘乡人。曾随湘军参加甲午战争,战后至上海,专心研究实业。在长沙结交谭嗣园、唐才常等。戊戌政变后参与自立军活动,事败逃亡日本,学习化学和纺织工艺。1903年在湘潭创立湘利黔织布厂,1904年迁厂长沙,并附设工艺传习所。同年加入华兴会,次年参加和领导收回粤汉铁路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被推为长沙商会会长和教育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湖南分会会长。1906年被捕,旋被绞杀于靖州,1912年迁葬长沙岳麓山。
  
  唐才常(1867——1900)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家。字伯平,号绂丞,后改佛尘。长沙浏阳人。1895年与谭嗣同等在浏阳办算学馆,1887一1898编辑《湘学报》,参与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旋回国组织正气会,筹组自立军。1900年举事失败,就义于武昌。在经济思想上提出了一整套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主张厂矿完全由私人资本经营,反对官商垄断,被视为早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还亲自在家乡主持开办锑矿、煤矿,实现自己的主张。
  
  梁焕奎(1868——1931)近代实业家。宇壁垣,号星甫。清末,长沙府湘潭人。光绪举人。1896年任湖南矿务局文案。受维新思潮影响甚深,致力于发展湖南矿业。1899年筹集资金接办益阳板溪锑矿,将其改组为久通公司。1903年任湖南留学生监督,创办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后任湖南矿务总局提调。1908年在长沙成立华昌炼锑公司,任董事长,所出纯锑质量超过英国,对我国锑矿业的发展贡献甚大。1918年破产,后长期寓居上海,1931年病逝。
  
  熊希龄(1870——1937)近代维新派人物。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提调,延请梁启超为中文教习,次年与谭嗣同等设延年会于长沙。百日维新期间极力整顿全省书院,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武昌起义爆发后通电表示翊赞共和。民国初年,曾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1928年任全国赈务委员会委员、中华红十字会会长。喜诗联,有关诗词较话流传甚广。著述甚多,今人辑有《熊希龄集》。
  
  杨昌济(1871——1920)近代教育家。又名怀中,宇华生。长沙人。杨开慧之父。青年时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留学日本,主攻教育学。1909年(宣统元年)留学英国,专攻哲学、伦理学。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商专、一中等校任教,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关心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欲栽大木拄长天”。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曾资助蔡和森等赴法勤工俭学,介绍毛泽东去北大图书馆工作。
  
  沈葛(1872——1903)近代维新派人物。宇愚溪。善化人。早年参加湖南维新运动,与谭嗣同等商讨国事,思想激进。1899年与唐才常一道东渡日本,谋划发动起义。次年回上海,至武汉建立自立军第七军,任右军统领。起义计划泄露后,去上海,随即潜入北京,继续从事反清活动。1903年撰文揭露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阴谋,震动留日学界,引发巨大风潮。在北京被捕,7月31日壮烈牺牲。
  
  杨毓麟(1872——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宇笃生,号叙壬。长沙人。早年就读长沙城南、校经书院。甲午战争后倾向维新,为《湘学报》撰稿,并担任时务学堂教习。1900年赴日留学,同年回国参与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1902年与黄兴等创立“湖南编译社”,任主编,撰写《新湖南》一书,鼓动革命。1903年在长沙参与创立华兴会,继于上海组织爱国协会,任会长。1905年在上海成立同盟会联络机关,创办《洞庭波》等刊物。1909年在英留学,与孙中山商讨筹办通讯社,后闻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痛心疾首,投大西洋,以身殉国。
  
  胡元炎(1872——1940)近代教育家。宇子靖,号耐庵。清末长沙府湘潭人。1902年官费留日,受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影响,矢志教育救国。1903年回国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经正学堂。四处奔波,筹集办校经费数十万元。聘黄兴等进步人士任教。1912年,请黄兴领衔呈准北京政府设立明德大学,聘章士钊为校长。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遂停办。1919年领导湖南学界联合罢课,参与驱张运动。同年在汉口再设明德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迁明德中学于湘乡。1940年病逝于重庆。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改良派领袖。宇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早年从学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制订《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开设经学、子学、史学、西学等课程,传播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对湖南维新运动影响甚大。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1902年创刊《新民丛报》,鼓吹民权,主张君主立宪。晚年思想较为复杂,著述恢宏,编为《饮冰室合集》。
  
  黄兴(1874——1916)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宇克强。长沙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留学日本,曾组织拒俄义勇队。次年回国,在长沙与宋教仁等建立华兴会,任会长。1904年策划长沙起义失败,亡命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任庶务长。1907年起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武昌起义后任战时总司令,领导武汉保卫战。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1913年被推为江苏讨衰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美。1916年病逝于上海,归葬长沙岳麓山。有《黄兴集》行世。
  
  杨度(1874——1931)近代君主立宪派首领。宇哲子。清末长沙府湘潭人。光绪举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联络湘、鄂、粤3省留日学生,开展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1907年为长沙华昌炼锑公司筹措资金16万两。同年主编《中国新报》,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投靠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策划复辟帝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逐渐觉醒,倾向孙中山。晚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等进步团体。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坛上是王阎运门生,有“旷代逸才”之誉。诗文朴实,平易近人。有《杨度集》行世。
  
  陈天华(1875——190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早年就学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国民教育会,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与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策划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编辑,发表《警世钟》、《猛回头》等文,长沙流传甚广。同年12月在东京参加反对日本《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留下绝命书,投海自尽,归葬长沙岳麓山。有《陈天华集》行世。
  
  何叔衡(187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又名瞻牯。长沙宁乡人。清末秀才。湖南省第一师范毕业。1918年在长沙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参加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曾任湖南中山图书馆馆长、水口山矿务局监理等职。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水口附近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周震鳞(1875——196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宇道腴。长沙宁乡人。早年入两湖书院,与黄兴同学,又与谭嗣同、唐才常友善。毕业后在宁乡、长沙办学,多有成就。1904年在长沙参与创立“华兴会”,次年加入同盟会。不久留学日本。1907年归国,从事革命活动。袁世凯专权、汤芗铭督湘时再次出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因与蒋介石意见不合,消极处世。抗战胜利后任“湘鄂赣宣慰使”。1949年响应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
  
  秦力山(1877——1906)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鼎彝,宇力山。善化人。1897年进长沙时务学堂,次年力D入南学会。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任《清议报》主笔。1900年至武汉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任前军统领。事败再次亡命日本。1901年创办《国民报》,为留日学界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1902年与章太炎等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同年又在上海创办“作新社”,旋创刊《大陆》月刊,竭力驳斥康梁保皇怪论。1905年人云南从事反清活动,次年病逝。
  
  陈润霖(1877——1945)教育家。宇风荒,号立园。湖南新化人。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1906年回国在长沙创办楚怡小学堂,推行自然主义的教学改革。1910年创办楚怡工业学堂,后增设幼稚园及中学部。湖南光复后任都督府教育司司长。1939年当选为湖南第—届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抗日战争期间将学校迁乡间,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卒于乡。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循,宇师陶。长沙人。1912年创立长沙师范学校,后在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是毛泽东的老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教育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
  
  姜济寰(1879——1935)民初知名人士,长沙知事。号咏洪。长沙人。早年为湖南立宪派骨干分子之一。辛亥革命后任长沙县首任知事、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员、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当选为俄罗斯研究会总干事,资助过毛泽东等的革命活动,对发展长沙近代教育事业出力甚多。1922年后历任省议会议员、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江西省政治委员会主任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委。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被革命委员会任为江西省政府主席。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1929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
  
  谭延阎(1880——1930)近代君主立宪派领导人。宇组庵,号畏三。清末长沙府茶陵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1909年举为湖南谣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首脑人物。辛亥革命时附和革命,举为湖南军政长和参议院议长。后三任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长。后历任湖南省长兼督军、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督湘期间标榜“开明专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的政策。工书法,善诗联,好美食,一生颇多佚闻。
  
  易培基(1880——1937)教育家。宇寅村,号鹿山。长沙人。同盟会员,曾参加武昌起义。在“驱张”运动中任湖南绅商学界总代表。1920年任湖南省长公署秘书长兼教育行动委员会委员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广泛吸收进步教员,提倡男女同校。1923年后,历任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孙中山驻北京全权代表、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
  
  姚宏业(1881——1906)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宇剑生,号意生。长沙府益阳人。1904年赴日留学,设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次年加入同盟会。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被推为干事。因感怀国事,昭示国人,1906年4月投黄浦江而死,归葬长沙岳麓山。
  
  章士钊(1881——1973)近代知名学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字行严。长沙人。南京江南陆师学堂肄业,后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前后任《苏报》主笔、《民主报》主编、江苏都督府顾问等职。1914年在日本创办《甲寅》杂志,宣传民主、共和思想。1917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国民政府冀察法制委员会主席、国民参议员等职。解放战争后期是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著有《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
  
  宋教仁(1882——191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宇避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3年进武昌文普通学堂,萌生革命思想。次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推为副会长。谋划起义失败,亡命日本。1905年后先后营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民主报》等刊物,揭露清廷腐败,反对外国侵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法制院院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在长沙、上海等地发表竞选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反对衰世凯专政。3月20日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
  
  蔡锷(1882——1916)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艮寅,宇松坡。湖南邵阳人。早年人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后留日习军事。回国后任过多年武教官。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因暗中响应“二次革命”,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后设法逃脱。1915年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任第一军总司令,举兵入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被任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积劳成疾,赴日本治疗,病逝后归葬长沙岳麓山。
  
  程潜(1882——1968)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宇颂云。清末长沙府醴陵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曾人湖南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湖南军事厅长、护国军护法军湖南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国民政府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长沙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等职。1949年8月与陈明仁将军共同宣告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善书法、工诗词,有《程潜诗集》传世。
  
  朱剑凡(1883——1932)教育家。曾名家纯。长沙宁乡人。留学日本,回国后毁家兴学,创办周南女子学堂。1919年投入“五四”运动,创立健学会,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20年选为省议员,参加国民党“一大”,历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常委、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市政筹备处主任等职。“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抄家和通缉。1930年随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后患胃癌去世。
  
  谢觉哉(1883——1971)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宇焕南。长沙宁乡人。清末秀才。湖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毕业。在长沙参加新民学会,主编《通俗日报》、《湖南日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1934年参加长征。历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部长、司法部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作新(约1885——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宇振民。长沙浏阳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入湖南弁目学堂学习,后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在湖南新军混成协四十九标任排长。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中,因动员管带陈强发动起义被开除军职。继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并与焦达峰组织同盟会湖南分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会同焦达峰发动长沙起义,成立湖南军政府,推为副都督。旋在立宪派发动的兵变中被害。
  
  杨树达(1885——1956)语言文字学家。宇遇夫。长沙人。曾就读长沙时务学堂、求实书院,1905年留学日本。历任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女子师范等校教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马氏文通刊误》、《词连》、《高等国文法》、《积微居小学述林》、《汉语文言修辞学》等。
  
  杨端六(1885——1966)经济学家。又名冕超。长沙人。长沙城南师范馆毕业,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因评击衰世凯被捕。后留学英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研究院研究员、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审计所上将所长。1945年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货币与银行》、《商业与会计》、《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等。
  
  焦达峰(1886——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大鹏,宇鞠荪。长沙浏阳人。1903年进长沙高等学堂预备料。1906年赴日习军事,加入同盟会,任调查部长。1909年回国与孙武等在汉口设共进会。1911年图谋响应广州起义,事败避居汉口,与湖北党人共谋湘鄂同时举事。武昌起义爆发后,与陈作新等组织湖南会党及新军响应,10月率军光复长沙,被举为湖南军政府都督。同月立宪派发动兵变,被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授为大将军。
  
  易白沙(1886——1921)近代新文化运动志士。原名坤,宇越村。长沙人。少熟读经史百家,尤工墨家学说。1903年离湘赴安徽从事教育工作,与章太炎、陈独秀多有接触。安徽光复后,与革命党人韩萌等组织青年军,任大队军监,维护社会秩序。“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参与章士创创办的《甲寅》杂志工作,抨击袁世凯。1915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民主与科学。1921年只身赴京,伺机行刺北洋军阀头目,未果,遂于是年端午节蹈海自尽。
  
  欧阳予倩(1889——1962)著名剧作家。原名立袁,又名南杰。长沙浏阳人。欧阳中鹄之孙。15岁留学日本,参与“春柳”戏剧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极大成功。1911年回国组织“新剧同志社”等戏剧团体,积极倡导话剧,并写作大量剧本。同时进行改良京剧的尝试,与梅兰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誉。1926年参加“南国社”,开始从事电影工作。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抗日战争期间与田汉等人在长沙、桂林等地组织国统区抗日进步演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有《欧阳予倩剧作选》等传世。
  
  田汉(1889一1968)著名剧作家。宇寿昌,笔名陈瑜。长沙人。曾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归国后,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创办南国剧社等戏剧团体,创作《咖啡店之一夜》等优秀独幕话剧。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聂耳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时期在长沙等地组织抗战戏剧运动,主编《新长沙报》、《抗战戏剧》等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对湘菜、湘剧情有独钟。有《田汉文集》16卷存世。
  
  周经生(1889——1971)国际法学家。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留学英国、法国,获爱丁堡大学和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校务长。1939年赴美国讲学。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著作有《国际法大纲》、《近代欧洲政治史》、《不平等条约十讲》等。
  
  张治中(1890——1969)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1937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同年l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贯彻国共合作方针,在革新政治、安定后方、组织民众、准备抗战方面颇有建树。1938年固执行蒋介石“焦士抗战”密电,对长沙“文夕”大火负有责任,受到革职留任处分。解放战争后期,任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和谈破裂,留在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周凤九(1891——1960)土木工程专家。原名本尧。长沙宁乡人。湖南省高等工业学堂土本科及巴黎建筑学校毕业。历任长沙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湖南机械厂厂长、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公路总局副局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对旧时长沙的城市建设颇有贡献。1949年任教于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部公路总局总工程师。是全国政协委员。
  
  毛泽东(1893——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宇润之。清末长沙府湘潭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湘区委员会书记。“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1935年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上确立其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地位。从此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主席、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另有《毛泽东诗词集》行世。
  
  蔡和森(1895——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和仙。清末长沙府湘乡(今双峰)人。年轻时到长沙读书,湖南高等师范毕业。1918年与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次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中共“二大”,主编《向导》周报,1926年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六次扩大会议。大革命时,同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两种倾向进行坚决斗争。“五大”、“六大”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后被国民党杀害。其妻向警予系著名妇女运动领袖,毕业于长沙周南女中。
  
  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长沙人。清华学堂毕业。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专著。
  
  李维汉(1896——1984)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罗迈。长沙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第四届中央委员和第五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31年去莫斯科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部长、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统战工作,著有《回忆与研究》等。
  
  张孝骞(1897——1987)著名医学家。号慎斋。长沙人。长沙湘雅医学院肄业。两次赴美进修。任湘雅医学院内科学教授、教务主任、院长及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校校长近10年。1948年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先后建立消化、心肾、传染病、血液、呼吸等专业组,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柳直荀(1898——1932)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克明。长沙人。雅礼中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马日事变”后组织工农武装攻打长沙,后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任中共长江局秘书长、中央军委特派员兼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到湘鄂西苏区,参加创建红六军。1932年被“左”倾机会主义者错杀。毛泽东曾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对柳直苟寄抚元限哀思。著有《湖南农民运动的追求》、《湖南马日事变之回忆》等。
  
  刘少奇(1898——1969)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绍选、绍基等。曾用名胡服。长沙宁乡人。年青时曾在家乡参加反袁驱汤斗争。1918年毕业于长沙育才中学。1920年在长沙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夏回国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在中国共产党五次全国代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投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几十载,功勋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彭德怀(1898——1974)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清末长沙府湘潭人。1922年考进长沙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l1月率红五军到井岗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陕甘支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兼政治委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授元帅军衔,为党的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戴清升(1898——1987)工艺美术家。长沙浏阳人。幼读私垫。1912年刻“仿古假山”菊花石雕在南京展出,获两枚奖牌。1915年创作“梅菊瓶”和“梅花竹菊”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牌奖,被誉为“全球第一”。1956年组织浏阳“全球一”菊花石生产合作小组,1961年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从艺85年,雕刻菊花石雕作品1600余件,千姿百态,情趣各异。历任省工艺美术学会名誉理事长、省美术家协顾问。
  
  李富春(1900——1975)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沙人。长沙长郡中学毕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以后曾任中共江西、江苏、广东省委代理书记。长征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任中央陕甘宁省委书记。此后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胡耀邦(1915——1989)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沙浏阳人。少时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和浏阳县中读书。秋收起义时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后,任中央军委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中参加保卫张家口,解放石家庄、太原、宝鸡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等职。“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等职,组织与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推动改革开放。为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总书记。
[稿源:红网综合]
[编辑:实习生: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