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长沙大火案:纵火失误烧死三千难民

长沙大火案:纵火失误烧死三千难民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8-10 17:3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除了“花园口决堤”,在南方战场,也一样在施行“焦土抗战”的策略。

一开始接受蒋介石“焦土抗战”命令的是第九战区长官陈诚。

焚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武汉会战失利后,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使当时

但是在日军的大举攻击之下,长沙眼看是守不住了。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长沙一旦不守,就对其实行“焦土政策”,由于陈诚之前在武汉的失败经验,此次政策的落实将由张治中完成。

这次会议的内容对长沙老百姓来说是高度保密的,当时的人们只知道要疏散,却并不知道要焚城。会议结束后,长沙警备司令鄷悌又召开省会党政军警宪处长以上负责人会议,宣布实行紧急疏散,并开始策划焚毁长沙的行动。

演习放火弄假成真

为了纵火行动能够万无一失,张治中在

结果当天晚上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向岳阳以南离长沙还有250里的新墙河进犯时,译电员竟将前方电讯漏一“墙”字,致将“新墙河”变成 “新河”。长沙以北方向有这样两个地方,一个叫新墙河,是距离长沙

译电员的这一失误,一下子误了大事,因为按照计划,敌军进入城郊30华里以内时,即实施“焦土抗战”政策。日军已经到城外二十里的消息一经传开,一下子引起了大面积的恐慌,部分纵火人员惊慌失措,不慎引燃了之前准备的燃烧物,熊熊大火一下子烧了起来。当日的电报代号为“文”,因大火发生在夜间,故为“夕”,因此这场大火被称为“文夕大火”。

虽然张治中一开始就明确下达指令:“须在我军自汨罗撤退后再下令开始行动”,而且还详细布置,“开始行动时,必须先发空袭警报,使居民躲避,等到再放紧急警报时,开始行动”。 [1]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张治中计划检阅前的两小时,局势彻底失控。当发现长沙城内南门某处突然起火,许权迅速得到了士兵的报告,判断是失慎,但当时,警察和消防队员都撤离了,无人灭火。不到一刻钟,南门已经三处起火。但当晚焚城总指挥酆悌的电话一直占线。不久,天心阁也火光四射,接着全城起火。

市民从梦中惊醒,面对熊熊烈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整个长沙变成了一个人间炼狱,街道上到处都是人海、火海,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湘江边上渡江逃命。

日军未到,长沙已成焦土

然而,那些夺命冲出火窟、跑到湘江边上渡江逃生的人们,遭遇也极为凄惨。宽阔的江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小木船在摆渡,拥挤的人群有的被挤到了江里,有的因为船小超载而沉入江中,淹死者不计其数。

天亮时,人们看到一具具尸体顺江飘流,景象惨不忍睹……从 [2]

经统计,长沙大火使数千年的古城毁于一旦。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烧。1900余石谷米被烈火吞掉,300万元的绸缎烧成灰土,400颗价值连城的汉印及许多文物珍品荡然无存,3000多人葬身火海。 [3]

大火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关注。 [4]

错烧长沙后,赶筹善后,安定人心,成为“文夕大火”后最紧迫的问题。大火燃烧当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救济灾民、清除街道、恢复市场与交通等重要工作基本完成。至此,一片焦土的长沙慢慢地开始复苏。

审判文夕大火案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失误,在挽救损失之余,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蒋介石到长沙的当天夜晚,张治中向蒋介石汇报了长沙的情况,并呈递了《长沙火变一一日记》的书面材料,坦然地承认了自己“思虑不周、监督不严、用人不当的过失,请求严予处分,以为失职者戒。

面对同僚的责难,张治中说:“首先是我和几个高级人员疏忽,其次是中下级干部的慌张,再次是那些训练不够的士兵与义愤人民的无知与急躁”。

蒋介石在长沙处理大火案之后将事情定性:“就这一次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属于哪一个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集团的错误。这一错误的造成,不能不认为是我们的失败。”

然而大火过后,日军并没有向长沙进攻,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舆论大哗。原来经常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当时的日军暂时已经无力进攻长沙,可以说当时火烧长沙决策的过早施行,是对战略局势的误判。 [5]

第二天,军委会又组织高等军法会审,审判长由蒋介石指定的航空委员会主任钱大钧担任,副审判长由蒋锄欧担任。经过一天的审讯,钱大钧、蒋锄欧等人维持了初审的结果,仍然判处鄷悌

得到蒋介石的批示后,张耀宸等人重新拟定了鄷悌、文重孚、徐昆三人“渎职殃民、各处死刑”的判决书,当判决书再呈给蒋介石时,蒋介石批示:文官叫渎职,武官叫辱职,就亲笔将渎职殃民,改为了辱职殃民。之后,军法官们连夜又重新拟了“辱职殃民、各处死刑”的判决书。 [6]

长沙警备司令酆悌曾经是黄埔一期的高才生,是蒋中正的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属于“天子门生”,在此被作为绝杀的对象,不可谓军法不严,而枪决他的是他的黄埔同期同学,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74军军长俞济时。在俞济时为酆悌送行的那天,后者对前者说:“我们同学归同学,犯了罪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俞下令将其枪决,而胆大包天的是,当时俞的一个卫士贪图酆悌的金表,竟然中饱私囊,俞后来得知,亲手枪毙了这个卫士,当作是他同学的陪葬。 [7]


[1] 张治中口述 余湛邦整理:《长沙大火真相祥记》,《长沙文史资料》第

[2] 华宣恩:《我亲历的长沙大火》,《炎黄春秋》

[3]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长沙文夕大火》节目。

[4] 曹铁安:《长沙大火》,长沙

[5] 石柏林:《从长沙大火到衡阳失陷》,湖南人民出版社,

[6] 陈正:《长沙大火前后的经历和见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

[7] 许权口述,陈兰荪、孔祥云整理记录:《原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许权的回忆:也谈长沙大火的真相》,《世纪》,



 

作者新书《非常法史:历史上的法律趣事》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