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第一财经、荷兰CRF公司主办的2008上海地区“中国杰出雇主”评选揭晓,上海大众连续两届蝉联“中国杰出雇主上海地区”的桂冠。无独有偶,在今年《财富》杂志揭晓的2007年度“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中,上海大众凭借出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及较高的雇员承诺度,荣登外资企业最佳雇主榜首。
上海大众能够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广泛的认可并非偶然,作为一家有着22年发展历史的大型企业,上海大众早已形成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海大众造车,知车,爱车,更视人才为最宝贵的资源。员工是上海大众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上海大众发展的原动力。这里拥有一大批希望实现产业报国的中国汽车人。为了实现中国人的汽车梦,12000余名员工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文化也因此成为了上海大众的第一文化,对产品如此,对人力资源管理亦如此。
一直以来,上海大众始终坚持将员工的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每位员工,积极帮助员工发展,不断完善培养、关怀、薪资和福利体系,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员工发展道路和多渠道的人才激励机制,让员工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能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求职的过程:参加过上海大众招聘面试的求职者,无论成功录取与否,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甄选流程的严谨和对待求职者的尊重。从最初的人机对话、性格测试,到小组讨论、面试,直至前往公司用人部门进行专业能力评价,各类不同职位的求职者,将面临量身定做的系列测评环节,评测环节之间丝丝入扣,录用或淘汰,都明明白白。而在对待求职者的态度上,上海大众汽车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体现了良好的职业风范,充分尊重每一位求职者,求职者进入大楼,就被精心布置的指示标志引导来到等候室,在等候室中有专人讲解招聘流程,安排各个测评环节,到了用餐时间甚至还提供了免费的餐饮。而严格的结构化面试则进一步保证了评测的公平准确。“刚进入面试厅,发现面试官是老外,吓坏了,怕自己英文说不好;结果人家主动跟我说起汉语来了,心里一下子感到不那么紧张了,紧接着说英文也不怕了!”一位过来人这样介绍说。
实习的过程:作为对2008年大学生招聘的预热,上海大众今年暑假邀请了150名来自全国各院校的实习生,参与到公司的步同部门工作与学习。
生产线上的实习生,被安排在导师的身旁观察具体操作, 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打磨、抛光等简单工作进行实验性操作。上海大众从不将实习生当做正式操作人员使用,但鼓励其从细微的小事做起,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实习生们还可以通过在生产线旁的工作室内翻阅资料,或者帮助部门从事一些简单的翻译工作来熟悉上海大众的工艺和流程。
办公部门的实习生亦是如此。徐佳怡,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三年级学生,被分配在外籍员工关系协调科工作。实习期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排外籍员工顺利展开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从日常接听电话, 合同翻译,到陪同新进外籍员工办理证件等,忙得不亦乐乎。
诚然,这就是进入大众的实习生普遍都要接受的具体而琐碎的第一重磨砺。上海大众深信,新员工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才能准确地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
最让徐佳怡感激的就是大众的热心人,尤其是她的导师。按照惯例,大众会给每位实习生安排一位专职的老员工带教,无论在业务上还是生活上。“第一天导师就带我参观了厂区,熟悉大众各大厂区及各部门。别小看这样的举措,我同学在另一家公司的实习第一天就很尴尬,一个人在办公室啥也干不了。”徐佳怡说。
实习结束后,每位实习生都会获得一个专业而又严谨的实习鉴定。徐佳怡的实习鉴定是Gut(最高是Sehr Gut,这个评定类似于‘良’),并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她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口语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还有一年才毕业的徐佳怡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德语口语提高上。
入职培训的过程:相比于实习生,已经得到录用的新员工则更深刻地体会到公司对自己的重视。自从报到之日起,大量技术和管理岗位的新员工被投入生产实习;这并不是简单的流水线操作锻炼,相反,他们并不进行重复的操作劳动,而是在专门的辅导员的指引下,熟悉加工流程,了解工艺特点,感受企业特有的气氛。在每周的某一天还特设了全天课堂培训课程,课程囊括了语言培训、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礼仪等广泛的工作基础技能,以及介绍公司组织机构、职能、流程、甚至交通餐饮等,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经过为期3个月的生产实习以及2个月的培训强化,新员工已能初步融入企业的流程和文化气氛中了。
职业发展的过程:
多元化道路:当新员工逐步认知自我,认知企业,认知社会后,将面临选择发展道路的机遇,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诸如管理型发展道路--成为管理层、部门经理;或者专家型发展道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技能型发展道路--成为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的复合型人才。有了多元化发展道路,就为每一个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公司承诺,只要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并且不断学习,就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为此,公司还建立了评价中心,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确保每位员工的发展都客观、合理、循序渐进。
职位层级:相应地公司还建立起职位层级的概念,拿产品设计人员举例,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设计人员,在职位层级上被称为:“设计工程师”,此后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取技能上的发展,通过研发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评审,成为“高级设计工程师”以及更高的“主管设计工程师”、“首席设计工程师”等,各层级不仅是在名誉上对员工能力的肯定,也与薪酬体系直接挂钩:职位层级对应于一定的薪酬等级区间,员工的个人能力与贡献能够直接体现在薪酬回报上。
内部人才市场: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对于即将录用自己的部门和岗位忐忑不安,生怕到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但这种现象在上海大众是不存在的,因为公司全体员工都处于“内部人才市场”之中,可以按照个人意愿申请加入到任何一个部门,只要目标部门存在岗位需要,并且对申请者的能力认同,申请者就可以更换部门或岗位,而不受原部门的制约。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消除了人岗不匹配的现象,使得人人都能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为公司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这里能得到最周到的关怀
合法的员工保障体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陆续出炉,标志着中国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日益坚强而全面的保护。而上海大众则在保护员工权益方面走在了更前面。早在4年以前,上海大众就依《劳动法》的规定,在制定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度时,履行民主程序,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由行政和工会的代表进行平等协商,使员工对于政策拥有了极大的发言权。2007年,上海大众率先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彻查公司制度,新建、修订并完善相关政策,使员工在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劳动安全等方面又获得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上海大众每年从专业咨询公司获取市场薪酬情况,并对照市场领先水平制定薪酬标准,确保员工的薪酬始终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在单纯的工资性收入以外,上海大众的“全面薪酬体系”还囊括了奖金、保险、津贴等,以优厚的长期福利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工作,所以跳槽等短期行为在上海大众相对较少。
完备的员工培训体系:上海大众的培训部开设有大量内部培训课程,课程预告定期发送到每一位员工的邮件系统中,或者由培训联络员通知到个人。员工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征得主管领导的同意,参加这类课程。例如针对产品研发人员的绘图软件培训;针对质保人员的质量体系培训;针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工艺培训;针对管理人员的会议主持、项目管理等培训等。内部课程多达300多门,这类培训对员工而言都是免费的。
公司还有很多外部培训的课程,与社会上知名的培训机构合作,为员工进修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比如人力资源工作者可以选修“人才甄选与评测技巧”课程;市场、售后服务人员可以选修“汽车营销理论和实务”课程,等等。
为提高产品研发的核心能力,公司还派遣优秀的技术人员前往德国总部深造,为期3年之久,这类培训价格高昂,由公司全额支付,并不需要员工出资。这类员工在海外能够获得极大的锻炼,开拓了视野,熟悉了流程,掌握了技能,学会了跨文化沟通,归来后往往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业务骨干。
畅通的员工沟通机制:员工的满意度调查一直是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问卷、双月恳谈会等形式的全员调研,公司随时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对于员工感到不满的地方立刻优化改善,对于员工赞许的方面则继续坚持发扬,长期以来,员工对于“公司前景”“人际交往”“薪酬福利”“能力发挥”等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满意度。
在这里能分享企业家的成就
在上海大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原则里,有这样一条:“倡导员工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上海大众看来,是指主动积极的态度和持续学习意愿;是指恪守诚信、分享知识、持续改善和勇担责任的品质。
在上海大众,有成熟的“合理化建议”系统。借助先进的IT技术,员工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可以是流程上的优化、可以是工艺上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于管理的建议等等。每年通过“合理化建议”系统,公司能够节约近千万元,其带来的质量、效率上的改进,更难以用金钱衡量。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者,也能获得丰厚的奖励,作为对其创造价值的肯定。
在上海大众,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绩效管理”系统。由企业战略目标层层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并完善对于绩效的考核、回顾、辅导和提升等全部环节。及时衡量业绩,监控企业的健康经营。提倡团队合作,营造了注重效益、重视执行的企业文化。
在上海大众,人人都热爱产品,人人都是产品良好口碑的传播者。"我最欣赏我们公司的产品,我们亲眼见证了它的制造过程,了解它的工艺和用料,所以我们确信它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性。公司还给员工适当的购车优惠和补贴,我们员工都开自己造的车。"一位青年员工说。
在上海大众,几乎每位员工都这样对公司充满自豪。作为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轿车生产企业之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公司拥有一大批希望实现产业报国的中国汽车人。为了实现中国人的汽车梦,12000名员工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文化也因此成为了上海大众的第一文化。已经在上海大众工作长达17年之久的徐小平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1989年,徐小平通过招聘进入发动机厂从事设备维修,主攻曲轴生产线。现在,他已经是发动机厂连杆中心维修工长,同时也是上海大众唯一一个特级技能师,并在2006年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工人在该领域的最高奖项。
"公司对技术人员、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在我身上就可以表现出来。"徐小平说。进入上海大众之后不久,他就被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德语,之后又被派往德国接受大众汽车总公司的技能培训。此后,徐小平四次前往德国,学习基础维修、数码控制、程序控制等国际领先技术。
我们已然迈入了奥运年,作为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之一,上海大众的员工可以分享奥运资源,例如参加火炬长跑,获得现场观摩赛事的机会等等。上海大众将继续秉承“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致力于为广大中国消费者提供环保的、高科技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的高性价比的产品,让广大用户驾驶上海大众汽车走遍天下,弘扬奥运精神。展望未来,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必将激励每一位上海大众人奋发共进,共同见证上海大众的新一轮发展。
[责任编辑:kevin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