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汽车商品化后,消费者更注重价格而非品质。 这是2005年中国奇瑞汽车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的第10届汽车展上亮相(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金林鹏摄 参考消息网5月9日报道 外媒称,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出口到了非洲等地区的新兴国家。出口增长最快的是中国汽车厂商独立开发的“自主品牌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奇瑞和吉利等中坚厂商生产的汽车。 据日本《经济学人》周刊5月13日(提前出版)一期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100万辆,奇瑞和吉利分别出口了18万辆和10万辆。俄罗斯、中东、亚洲和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最近对非洲的出口则增势迅猛。 近年来,依靠自主品牌成长起来的中坚厂商具备了很高的研发能力,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新兴国家中尚未成熟的汽车市场,这些国家不久可望迎来汽车发展的高峰期。 报道称,很多非洲国家对汽车品质的认知度较低,这些国家的人们更偏好低价位的汽车,因此具成本优势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便脱颖而出。中坚厂商希望通过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出口来扩大产量。 从长期来看,中东和非洲大有发展潜力。目前这些国家的市场规模尚小,而且由于存在政局不稳等“国家风险”,发达国家的汽车业巨头并不重视这些市场。中国的中坚厂家看准了这一机会,从2010年前后开始增加了对海外的出口。 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投资开发非洲资源。中国政府机构的驻外人员、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当地企业,都对中国汽车有一定的需求。此外,在逐步发展起来的普通消费者市场,人们对低档汽车的需求也很强烈。 中国的中坚厂商正在努力挖掘这些潜力。如果它们能抢在发达国家厂商之前建立起销售和服务网络,确保自己的份额,那么将来的销量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报道称,一些中坚厂商已开始在当地生产。奇瑞汽车在南非、埃及、伊朗,力帆汽车在埃塞俄比亚和伊朗,江淮汽车在伊朗,长城汽车在非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项目均已投产。 报道认为,正在开拓新兴市场的中坚厂商还面临两大有利的发展趋势,这两大因素可能会推动这些厂商实现进一步的飞跃。 首先,逐年加快的汽车“商品化”(附加值差距缩小、价格竞争趋于激化)潮流对中坚厂商非常有利。因为商品化后,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价格而非商品的特长和品质。 其次,汽车的生产也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从以往的“逆向工程”方式向“正向工程”方式转变。正如发达国家的厂商那样,在开发起始阶段就很注重概念和设计。虽然在设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但中坚企业的开发能力却在逐步提高。 有人指出,在汽车商品化的大潮中,中坚厂商凭借物美价廉的汽车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这些厂商今后的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