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和轿车业务乏力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电动汽车越来越受青睐,不过,长城汽车在电动汽车方面却总是慢一拍。
长城汽车曾于2012年4月24日与COD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纯电动汽车,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根据长城汽车与CODA的约定,双方共同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将由CODA提供电动驱动系统,车体由长城汽车进行生产,预计2014年投产并销售。
但CODA于2013年5月1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长城汽车去年与其签署的合作协议戛然而止。长城汽车方面表示,电动车技术研发依然在正常进行,但电动车还不成熟,目前主要发展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方面优先发展混合动力车。长城汽车虽然在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上发布新款欧拉电动车,但目前尚无电动车量产上市的计划。按照此前的协议,电动车在2014年推出的计划将泡汤。
相比而言,目前比亚迪、北汽、奇瑞等国内车企已相继推出电动汽车,占据先发优势,这加大了长城汽车未来抢占电动汽车领域的阻力。
除了电动汽车业务受阻,长城汽车的轿车业务也陷入发展困境。
随着长城汽车将资源不断向SUV领域倾斜,原本实力就弱的轿车业务变得越发艰难。2013年度,长城汽车的轿车销量达为20.5万辆,较 2012 年增长 3% ,而同期长城汽车共售出整车 77万辆,较 2012 年增长 24 %,其中SUV 销量达 42万辆,较2012年增长50%。
长城汽车2013年的轿车销量主要来自于两款汽车,分别为C30和C50,其中长城 C30 车型销售12.6万辆,C50销售 6.9万辆。
虽然长城汽车在SUV市场是成功的,哈弗系列的持续热销为长城汽车赢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隐藏了巨大的隐患。
目前,长城汽车“重SUV、轻轿车”的决策所带来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2014年2月,长城轿车销量1.1万辆,环比下滑35%。
据了解,长城汽车的轿车售价均在十万元以下区间,相比资源优势集中的SUV领域,长城汽车轿车领域的技术储备显然落后许多。目前各大跨国车企中,几乎没有依靠SUV车型独立生存的车企。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一旦SUV市场收缩,长城汽车将会非常被动。
目标销量一再缩减
早在2010年,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高调公布了长城汽车未来5年战略规划,2010年~2015年,长城汽车销量将由2009的22.5万辆增长至180万辆,年产能也将由2009年的50万辆增至200万辆。
按照规划,2011年,长城汽车天津基地一期将建成投产,产能达30万辆;2012年,天津基地二期30万辆产能也将投产;2013年,保定新基地50万辆产能的工厂将建成投产;2014年,长城汽车还将扩建新基地,再新增50万辆产能;2015年,长城汽车年销量目标将达到180万辆,其中出口占30%。
但长城汽车似乎与目标渐行渐远。
2012年初,在第60万辆哈弗SUV的交车仪式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长城汽车到2015年将实现130万辆的销售目标,而产能也将达到150万辆的水平。”这一目标销量距离2010年提出的180万辆的目标销量缩水近30%。
今年3月11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在2013年所有品类车型总销量75.4万辆的基础上,将201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89万辆。而按照凤英2010年提出的战略规划计算,长城汽车2010年~2015年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2014年的目标销量为127万辆。其2014年89万辆的目标销量与此相比,亦下滑了30%。
目标销量不断缩减除了市场因素,内部人员流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长城汽车发生了一次人事地震,当时长城汽车副总裁、国内部销售总经理贾亚权和主管战略规划的副总裁崔之愚离职,物流中心、轿车及SUV中心、促销活动部等数个中层岗位部门受到震荡。
由于长城汽车坚持“人才自给”的策略,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后均是通过内部人员接替,这种策略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一旦出现大批量的人员流失,关键岗位将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
长城汽车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长城汽车曾尝试从外部高薪聘请高管,但外聘高管往往很难融入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未来国内车企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长城汽车的目标销量可能会再度缩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