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部委表示将支持进一步提高国产医疗设备的应用比例,一时之间国产医疗设备概念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热点。
不过,国内一家生产高端彩超设备的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国产医械在政府招标中遇冷门的现象屡见不鲜,标书中甚至毫不留情地写着“只要进口产品”。
资本追捧
国产医疗设备被资本追捧始于今年5月。
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时表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之后国内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也陆续启动。5月26日,卫计委官方网站上宣布,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启动,8月16日,卫计委主任李斌、工信部部长苗圩联手召集20多家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大会。
业内人士称,尽管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但在医院终端的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医疗设备仍然未有一席之地。
据了解,国内目前生产类似核磁共振仪等高端医疗设备的本土企业主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及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均被外资企业垄断。目前核磁共振医疗领域,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主要有通用医疗GE、西门子Siemens、雅培Abbott等。这些企业占据了中国90%的核磁共振的市场份额。
“今年6月份,GE落地天津开创了核磁共振设备的本土化,核磁共振设备的价格会有所降低,中国本土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前瞻网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杨明靖不无担忧地说。
苏州高端彩超设备生产企业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园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医院难认可国产品牌,他们推出的首款高端彩色诊断仪系列于2013年底开始销售,目前已经快速进入了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然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却依然步履维艰。
“我们的彩超设备甚至已经经过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主流医师的高度认可,但是由于采购权不在他们手里,他们也对本医院招标采购中继续优先采购进口彩超设备无能为力。”田园说。
外资垄断
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表示,国外的大型医疗器械厂商如西门子等,它们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是医院的刚性需求,对于不差钱的公立医院来说,采购进口设备一直都是普遍做法。
近年来国内陆续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医疗器械企业,这些企业自主研制的血管造影、血液透析、数字超声等现代医疗设备不仅整体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低廉,相关耗材和维护费用也远远低于进口产品。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对待质优价廉的国产医疗设备,一些医院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则“中外有别”:一些医疗机构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注明“只采购进口设备”;有的甚至按某进口设备的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招标文件;更有甚者,一听说“国产”两个字,连“免费试用”的机会都不给。
近日,来自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招标公告就引来了业内讨伐之声。该招标公告中明确表示,日喀则地区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和行政村卫生室能力建设设备采购中,基层医疗机构反映原装进口的便携式B超、多维彩色立体超声仪、超声诊断仪三类超声设备性能较好,采购此三类进口设备更能发挥资金效益和设备使用效益,经业主研究决定将三类超声设备修改为进口产品,同时提供进口超声设备技术参数,要求设备配置齐全。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平时三甲医院的“明暗”针对性条文,国内企业无法与外资竞争,但是没想到在国内企业立足的基层医院也已经开始进行设置区别对待的招标条件了,如果再不进行抗争,进不去主流医院的国内企业,或许连基层医院的粥都没法喝。
对于国内医院在招标过程中的歧视性条款,杨明靖则表示虽不认可但可以理解,他认为核磁共振仪价格昂贵,技术较为复杂,如果购买不慎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国外产品知名度较大,市场占有率较大,产品的示范效应较为明显。
面对外资巨头的步步紧逼,本土企业也在迫不得已之下做出了应对。2013年,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郑州人民医院双方约定,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购买3台核磁共振系统及各项配套设备,并投入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合作营运,双方合作期为10年,设备所有权归属公司所有,在利润分配方面,由公司获取项目利润的60%,郑医医院管理公司获取项目利润的40%。
杨明靖表示,上述简而言之就是国内医院可以和核磁共振生产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润。“这种模式或许能暂时帮助国内企业虎口夺食,从外资巨头手中争取一些市场。”(张亮)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