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奢品 > 奢华前沿 > 买买买出全球最大高端化妆品公司的背后有哪些讲究?

买买买出全球最大高端化妆品公司的背后有哪些讲究?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5 07:3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作者:五月

日前,雅诗兰黛集团宣布以1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收购彩妆品牌Too Faced,预计12月完成收购事项,这已是该集团今年以来第三次收购行为。而就雅诗兰黛集团来说,此次收购金额也创下了70年来的最高记录。

回顾雅诗兰黛集团的发展史,在营收上,雅诗兰黛集团在1977年的营收为2亿美元,到2015年(自然年)则为109.9亿美元。

近40年来,雅诗兰黛也已从当初全球前30名靠后的化妆品公司,通过自创品牌和收购的品牌/公司,一步步成长为如今全球最大的高端化妆品公司。

买买买的背后,暗藏着哪些秘密?

周期

经梳理,五月(微信号:青眼)发现,在时间上,平均每隔4.7年,雅诗兰黛会开启一轮新并购。

雅诗兰黛集团创立于1946年,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旗下还只有雅诗兰黛、倩碧、Aramis等5个自创品牌。

90年代之后,雅诗兰黛开启了并购战略,发展至今,据五月(微信号:青眼)统计,其旗下现有31个品牌。不过,其收购过的品牌已有17个之多。

自1994年收购M.A.C51%股权,一直到2000年,雅诗兰黛集团基本保持一年收购一个品牌或公司的节奏。

2003年收购两个品牌之后,间隔了7年,直到2010年雅诗兰黛集团才收购了Smashbox的彩妆线。

2014年雅诗兰黛集团重启并购战略,投资动作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以看出,雅诗兰黛集团的收购间隔分别为3年、7年、4年,平均约4.7年开启一轮并购。

此前,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Nik Modi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表示,雅诗兰黛集团每3~4年就开始进行新的交易。

在并购上呈现出这一周期性的规律,与多种因素有关。在面临外部消费市场萎缩以及旗下品牌倩碧、雅诗兰黛、M.A.C等主线业务下滑的时候,雅诗兰黛集团需要通过并购来做增量。

此外,对已收购品牌的开发和培育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经历过一轮并购之后,往往花上一段时间来盘整新收购的品牌。而经过3~4年时间,将收购的品牌做起来之后,又会通过新一轮并购来做增量。

就在这个月初,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17财年首季财报显示,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缓慢,成为过去五季以来最低。其中,以M.A.C.为主的专业彩妆品牌业绩下滑,彩妆品牌增速从四季度的12%大幅放缓至1%。

由此看出,雅诗兰黛集团这次大手笔收购彩妆品牌Too Faced,以及上个月收购的彩妆品牌Becca,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新的增量。

对象

在收购对象上,雅诗兰黛集团偏爱彩妆和香水。

16个收购品牌中,彩妆和香水品牌分别为5个,两者占到了收购品牌的近三分之二。

彩妆和香水正是能与雅诗兰黛集团自创品牌强势互补的品类,由该集团自创品牌可以看出,其大多为护肤品牌,虽然某些品牌如倩碧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开辟了彩妆线,但主打的还是护肤。因此,收购彩妆和香水品牌,是对原有品类的扩充。

口红作为彩妆中一个突出单品,素有“口红经济”一说;而在零售下跌的行情下,香水是所有化妆品中“最抗跌”的。在这一层面来说,收购彩妆与香水品牌,除了与自创品牌的品类互补之外,风险也较小。

此外,雅诗兰黛集团的收购,综合考量的还有渠道。

以此次收购的Too Faced为例,作为一个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品牌,其售卖渠道与雅诗兰黛集团擅长的百货渠道有互补性。Too Faced主要在丝芙兰、Ulta Salon等连锁美妆零售商售卖。

另外,Too Faced在包装上走的是可爱俏皮路线,集团在这一定位上还没有类似品牌。“赢得千禧一代的心”也被看做是本次收购的主要原因。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高端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在2015年将目光转向了火热的韩妆领域,“俯身”收购了Have &Be Co. Ltd部分股权,此举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以韩国品牌为武器,挺进日用百货和KA卖场等渠道,从而强化逐渐疲软的亚太市场。

代理运营

高端时装品牌跨界化妆品已不是新鲜事,而这些品牌的化妆品业务除了自己运营之外,大多会以“品牌全球独家营销许可权”的形式,交由专门的化妆品集团代运营。

目前,雅诗兰黛集团共代理运营的就有DKNY、Tom Ford、Michaelkors、Tommy Hilfiger 等8大时尚品牌的美妆业务,主要为香水和彩妆品类。

而在代理品牌中,最为亮眼的要数Tom Ford了。Tom Ford被雅诗兰黛集团引进后,在2015年7月,雅诗兰黛将其引入中国市场。

在雅诗兰黛近两年的财报中,多次提及Tom Ford对业绩,尤其是彩妆和香水部门提振的贡献。在2016年财年,Tom Ford更是贡献了两位数的增长。

由此可见,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量级时,收购是做增量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而什么时候出手,怎么出手,则关乎各个公司的经营智慧和远见了。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