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的最后30天
曾经因为一次会议有人迟到,愤怒的黄大年当场摔了手机。他曾经坦言:“我有时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黄大年在斯坦福大学。受访者供图
文|新京报记者韩雪枫 编辑|胡杰
校对|陆爱英
本文约6480字,阅读全文约需13分钟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9年,作为第一位到东北的“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从海外回到母校吉林大学。
归国七年,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他和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他原本将带着团队继续突破,却最终倒在了岗位上,从2016年12月9日被查出胆管癌,到2017年1月8日去世,其间共计30天,享年58岁。
“他是最单纯的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
胆管癌
许多了解黄大年的人早就在担心他的身体。助手于平回忆,几年前,黄大年就开始出现昏倒的情况,还时不时有原因不明的腹部疼痛。到后来,黄大年常常在包里放上一瓶速效救心丸。
2016年12月8日
黄大年不情愿地办理了住院手续。
前一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向他下了死“命令”:哪里都不许去,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就在一周前,黄大年的身体发出极强的预警--他因为腹部疼痛,在飞机上晕过去两次。那是11月28日深夜,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上,黄大年去参加第七届教育部地学与资源学部年度工作会。
12月4日,回到长春,他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教授于平“逼”着他到医院做了增强核磁检查。
在长春做完检查,没等结果出来,黄大年就匆匆去了北京开会。
12月6日晚九点半,黄大年回到长春,7日一早,就接到了医院的死“命令”。
医院之所以这么强硬,是因为他前几天的那次检查结果很不乐观:疑似肿瘤。
2016年12月9日
早晨,黄大年到医院做检查。妻子张艳和他的博士生王泰涵、周文月陪着他。
做完检查,黄大年躺在病床上打起了点滴。护士一离开,黄大年就闲不住了。他让王泰涵坐在身边,“那天你问我的问题,我给你讲解下。”
黄大年在病床上盘起腿,不顾静脉上还插着预留针,拿起笔记本就开始为王泰涵讲课。
当时,周文月坐在两人的对面。她看见阳光透过窗户打在白色的床单上,一对师生正在谈论问题。“那个场景是特别美的,既感动又心酸。”她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成为了黄大年为学生讲课的最后影像记录。
黄大年在病房里给王泰涵讲课。
黄大年总担心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够。他的办公桌后面一直摆着两把椅子。每当学生来请教,他就会让学生坐在身边,有时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
学生张冲记得,一天晚上自己正在实验室思考一个头疼好几天的问题。黄大年经过实验室,进门直接拉了把椅子坐在他身边,带着他从第一步开始演算,直到凌晨。事后张冲才知道,黄大年刚刚出差回来。
长期接送黄大年往返机场的出租车司机刘国秋说,好几次临上车之前黄大年还在和学生讲问题,自己在一旁急得要跳脚。有一次,刘国秋拉着黄大年的手就往车里拉,“当时再不走就真要误飞机了,最后一刻登机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
2016年12月10日
医生告诉黄大年,经过检查怀疑他有结石或者肌瘤,需要做一个手术。
但实际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家们进一步检查证实了黄大年的病情--胆管癌。
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许多了解黄大年的人早就在担心他的身体。助手于平回忆,几年前,黄大年就开始出现昏倒的情况,还时不时有原因不明的腹部疼痛。到后来,黄大年常常在包里放上一瓶速效救心丸。
黄大年平均每年要出差130多天。他办公室的墙上,有他2016年11月的日程安排:北京--宁波--长春--北京--长春--北京--长春--北京--长春--北京--成都。
仅2016年的下半年,他就昏倒过三次。除了11月飞机上那次,2016年9月的一天,黄大年突然在办公室晕倒,醒来后布置完工作,又忙着去赶火车。
秘书王郁涵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6月27日的那次。王郁涵听到黄大年办公室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跑进去看到黄大年倒在了地上。“千万不要告诉别人。”醒过来之后,黄大年嘱咐。他自己到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了会儿:“通宵工作有点累,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黄大年后来向人谈起这次晕倒时说,“准备项目几天没睡,起身时动作有些快。”
原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第二天就要进行验收答辩,黄大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三个晚上通宵工作,带着同事、学生准备相关材料。
黄大年在课堂上。
6月28日下午2点30分,答辩开始。“黄老师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又服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开始了历时2个半小时的答辩发言。”于平说,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这个评价表明,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获重大突破,实现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每天晚上两三点睡,没有周末,没有周日。一天休息五个小时,有时只休息3个小时。中午打个盹儿,十几分钟不到半小时,有时周末能补半天觉。”黄大年曾如此向人讲述自己的作息。
12月10日,黄大年似乎对病情有所察觉,通知了在广西、广东的弟弟妹妹过来。但他似乎又对病情一无所知,给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发短信说“争取两周内术后康复,重返岗位,有关工作人员作了安排,治疗期间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要把这些时间补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