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奢品 > 奢华秀场 > 盛世危言:谈谈中档汽车市场之弊端与危机

盛世危言:谈谈中档汽车市场之弊端与危机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4 18:02 编辑: 网络 查看:

中国汽车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还远远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能否成为支柱产业,现在还不好下断言。但就中级车能否成为汽车的中流砥柱我还是比较质疑的,毕竟这一领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数都是CKD与DKD的产物,它们并非我们自己的,而是人家的,能否成为我们的,这个实在是不好说。我曾经在一次汽车产业的研讨会上听到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说过,他们到各个汽车厂家做过多次实地调查,并制定了很多有利于汽车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是真正到了企业那里却大多无法实施,原因大多是因为中方并没有决策权所致。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的合资企业很多特别是生产中档车的合资企业更多,但是他们的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似乎都是国外厂商进军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甚至占领中国市场的决策,所以也就难怪一些具体的事情上中方无法实施自己的小决策的原因所在吧。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汽车产业的一大悲哀吗?

作为读者和消费者,我们一直十分关注中级车市的风起云涌;作为业内人士,我们更关注中档轿车的发展方向和消费需求,毕竟它是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这个没有搞好,那么整个汽车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梦想也就彻底破产了。我曾经写过关于汽车的许多枝枝节节、方方面面的评论性的东西,虽然对现在汽车工业颇多微词,但是我是恨铁不成钢,而不是凭空胡说。因此对于时下虚假繁荣的中档轿车觉得有必要再说些什么,一来与业内人士沟通沟通市场发展趋势,二来和消费者交流一下消费观点和想法,分析分析中档轿车的市场与消费,还有就是它的发展潜力以及未来趋势。当然,在购车者购买中档轿车时也好有个权衡利弊。

同质化的产品与技术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汽车存在产品与技术的同质化现象,中国的家电、纺织、化工、建材、机械等等行业均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所在,也就是创造市场动力不足,被动跟随、迎合市场绰绰有余,而真正拿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就没有了锐气,其实,在国内也只是在市场初期还可以,市场的逐渐成熟必然会把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压出局。静心思考中国汽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如今中国汽车正处于高端轿车市场趋之若鹜、低端市场良莠不齐、中端市场上挤下压的尴尬境地。

细数中档轿车的品牌,几乎没有几种可圈可点的纯差异化产品,大家似乎还停留在并不实用的配置上做文章,一味地重视“面子工程”,不在动力、质量、实用、科技方面下苦功夫,国产中档轿车更多的是在模仿与抄袭中探索前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味跟随在国外汽车的屁股后面,缺乏真正的超越与创新精神。

现在中级轿车陷入同质化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大家透支甚至拼尽了资源觊觎中级车市这块蛋糕,更多的是受短期利益驱动所致,丧失了持续的竞争力,这必将阻碍中档轿车的良性发展。

平淡无奇的营销“蜕化”

现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中档轿车无不是靠品牌影响力、研发理念的个性传播、出奇制胜的营销手段取胜的。好酒还怕巷子深呢,更何况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虽然标致的307引来众多非议,最次的配置卖最高的价钱,与欧洲版相差甚远,但我还是佩服人家的品牌传播和营销思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浪漫又爱面子的消费心理。

我们应该承认中国中档轿车的营销已经逐渐蜕化变质,娱乐的成分过多,而缺乏根本上的消费市场调研分析,没有很好地抓住中国“准有钱人”的消费心理和真实需求,过分地在造型、面漆、无实用价值的配置上做文章,安全性、人性化、舒适性、可靠性的宣传却忽略了。

再看遍及全国的3S、4S、5S、6S店,购车者真是摸不着头脑了,除了数钱,不管是几S,仿佛不知道怎么服务?概念化太多就是僵化,不做切合国情和民意的,偏要去追逐所谓的时髦,中档轿车其实是不需要什么S的,消费者看中的是你的车的质量和服务,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怎么可以相信你承诺的未来?

价格策略乱了消费者的“阵脚”

连续一年多来,持续大幅度的汽车降价尤其是中档轿车价格的“跳水表演”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前些日子四川一经销商就全面启动价格补偿机制救市,以期以价格保值来拯救品牌与市场消费的冲突。殊不知品牌的维护与光大是你经销商这个产品的终端能够实现得了的吗?

消费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档轿车的价格“出尔反尔”不实行“一步到位”呢?是暴利?是战略?是竞争?还是淘汰?从中档轿车价格策略混乱,我们不难看出,国产品牌中档轿车的经营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入关后国外中档轿车的凶猛涌入,国产品牌的中档轿车发现在质量、技术、外观、性能、做工、服务没有根本优势之后,乱了“暴利的阵脚”,每进来或者国外品牌每推出一个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新车型,国产品牌的中档轿车就面临调整价格一次,每调整一次就伤害了已购车者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久而久之,消费者就对国产品牌的中档轿车失去了信任和兴趣。从此国产品牌的中档轿车就走上了“新车—降价—新车—降价—消失”的“价值没落不归路”。

所以,在我们为新车喝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真正了解市场、关注消费需求开始,最后不要自己被自己打倒,因为降价是把双刃剑,不对,现在应该是多刃剑了,既伤了自己与其他同档次品牌也伤害了消费者的心和整个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许只有执着地耕好“自留地”,才能逐渐培育和赢得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