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奢品 > 奢华秀场 > 一汽、东风合并或破汽车业“中等收入陷阱”

一汽、东风合并或破汽车业“中等收入陷阱”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12 17:0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历史渊源

    前几天记者问我:对一汽东风合并的传言有什么看法?我简单回答“合好,合难”。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史上面临结构性整合、重组的特别重大事件,引发汽车人共同思考和探索。

    从历史上看,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东风。那时还处在“文革”年代,没有别人帮助,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程。一汽全力支援了东风的建设,从产品研发,人力支援,工地建设,生产准备,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投入力量。仅从一汽调住东风的人员就约2万人。可以说一汽是支援东风建设的主导力量。

    当年东风建设采用了“包建,聚宝”方式,“包建”是利用原厂一套办法,仿效搬过去,目的是为了快。而“聚宝”则是仿中有创。如当时加工发动机平面工艺,设计了大型的多面拉床。这在当时是国际上先进的机械装备。但那时的工厂设计都是单一化、固定式的流水生产线,一条流水线就只生产一种产品。当产品更新时,设备只能闲置。

    前两年,我又去了一趟东风,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东风:新型工厂,新型产品,新型装备。无论是轿车还是卡车、客车,东风产品的市场份额年年都在上涨。一个“互联网+”时代正在东风加速推进。这个动因是什么?我回答自己的提问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一汽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长子,六十多年来的历练,促使自己具备了丰满的发展潜力。一汽和东风在历史渊源上像同根生的兄弟一样,存在着不少共同协同和合作的基因,需要去很好挖掘。

    ●合并利多弊少

    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最高的国家,而且将在较长时段持续保持下去,这几乎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找不到可与之类比的例子。但我们在自主汽车发展问题上却存在着逆向发展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和滞后。这是产业组织结构和创新机制上的问题。如果不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深度改革,只抓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就会像海水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难以扎根。汽车产业则可能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

    如果一汽、东风不合,则两者在市场利害关系上必然是“内斗”;合并,这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一次重大整合、优化行动。合并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该合力将对应对汽车产业4.0时代的到来,迎接全球化汽车产业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将再次出现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跨国汽车集团,来应对全世界汽车高度化竞争和合作的新挑战。

    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年代,倒逼体制要求加大落实改革力度,努力促使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把一汽、东风合并搞好,要敢于顶住合并的难点,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各个地方、部门利益的藩篱,敢于化解现有体制和机制上障碍,按照“四个全面”理念指引。

    为做好合并工作,可采取“三先二后”步骤。“三先”是研发机构、新能源产业化和对外机构这三方面合起来,在相对独立状况下,合起来进行运作。“二后”,即企业原有制造业实体,全功能的管理和运作,以及企业原有上下游供应商产业链的整合。这个工作量大,难度不小,可先组成一个“战略运行小组”来研究,提出操作流程和步骤,经过研讨和安排,保证合并成功率和减少操作风险。而“战略运行小组”是在两大企业合并的高层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工作。

    一汽、东风合并符合新常态经济下运行规则,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符合进一步对大国企改造的规则。政府在合并工作中应起到决定性决策作用,这是在汽车产业处于特定时期必要的举措。政府应该在原则上指导,政策上支持和引导。

    ●引领兼并新潮流

    一汽、东风的合并,不仅仅是这两家国企自身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重大事例,引领中国汽车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进行有效的重组、整合和优化结构。

    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对外合作易,对内合作难。一汽、东风合并将有力打破这种传统落后思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行兼并新潮流的到来。

  当前,我国汽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多数处于小型化、小规模的营销状况,缺乏高度集团化、跨国化的企业,缺乏大集团企业的引领。众多小型化企业各自为战,将导致整体性实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创新协同能力也无法搞上去。从国际跨国汽车企业发展史看,兼并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经验。在当前经济危机复苏的年代,对内加强兼并,对外做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者”努力,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跨越性行动中促使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发挥效应,这对于汽车传统结构的转型升级、让中国汽车产业重塑生机而言,将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