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王作义的人生小故事

王作义的人生小故事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5 09:39 编辑: 网络 查看:


见到王作义,他依然是淡淡地一笑。

王作义是六户供电所主管软件建设的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已经8年了。软件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形成闭环管理,这对于很少握笔的他实在是一种考验。好在他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每个环节都在心中。

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两鬓飞霜,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挥洒在农电战线上。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他并不见老态,但出于安全考虑,也是本着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原则,所里把他调到了管理岗位,并且一干就是8年。8年的摸爬滚打,把他从一个握惯了钳子、扳子的外线工人打造成了一个捏着笔杆写绢秀小字的“软件专家”,从每一本工工整整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王作义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那种认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当让王作义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时,本就言语不多的他更显窘迫,还是大家七嘴八舌把他的事迹一件一件罗列。

王作义是土生土长的六户人,身上既有农民勤劳纯朴的特性,又有电力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1983年,王作义参加工作走进农电局,成为一名外线工人,从当初不懂电为何物的青年,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外线工人,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王作义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不懂就问,认真钻研,经常动手,什么问题都爱探个究竟,他很快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王作义管辖六户镇各村65个台区4千多户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外线工工作很辛苦,除了按例日抄表收费,还要负责所辖区域内用户的用电维修、故障排除等。村民们居住大多分散,村屯之间距离较长,工作量非常大,但王作义没有一丝怨言,且做得有声有色。夏天,头上顶着烈日,冬天,脚下踩着冰雪,他的身影始终穿行在分管辖区内的田野村庄,用他的热忱和娴熟的技术服务一方百姓。

六户供电所是一个站所合一的供电所,成立于1971年,由于建所时间早,经过30多年的运行,线路老化严重,遇到恶劣天气,维修任务很重,特别是0.4千伏低压进户线路。乡村土路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而且村民居住分散,道路崎岖,给维修造成很大困难,往往早晨出去,晚上才能回来,兜里带的,除了维修用的工具就是馒头、咸菜和水。饿了啃一口馒头就咸菜,渴了喝口水,嘴一抹又奔走在维修路上。

从徒步行走到骑自行车,从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工作的30年里,他换了3台自行车2台摩托车1台电动车,代步工具的变化也折射出村民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人们的用电需求也从最简单的更换灯泡、保险丝变成了增容降损。党的富民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勤劳致富的希望和憧憬,急剧增长的用电需求对电力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群众搭建了通往幸福的七彩虹桥,热情周到的服务增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念,而王作义,像一根拧足了劲儿的发条,把他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为广大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上……

他没有豪言壮语,问起他都做过什么的时候,他只憨然一笑,“没啥”。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后面,却是王作义兢兢业业奉献的数十年。

目前,10千伏线路改造升级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用不了多久,那种安全稳定的电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在恶劣天气维修任务最重的0.4千伏线路,也开始了改造。

美好的未来正在王作义的眼前展现开来,“我现在还能上杆!”56岁的王作义看着一天天变化着的电力线路,仍和当年那样心中充满壮志豪情。作为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王作义这么说并不奇怪,因为他早已把电力事业融入到他的生命里。(李晓东)

(编辑: 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