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人生观的故事》([美]查尔斯·寇尔森(Charles Colson),[美]

《人生观的故事》([美]查尔斯·寇尔森(Charles Colson),[美]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30 17:40 编辑: 网络 查看:

  第1部分 美满人生的追寻之旅
  1 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位老人正沿着一条穿过常绿树林的大路走着。他的满头白发从发顶整齐地梳向一边,眉宇问透出祖父般的矍铄神色。他穿着一件浅蓝色风衣,带横格纹的高尔夫球衫,有格调的西裤,以及医生建议他穿的布底鞋。他走路的步伐很快,但又有些生硬,像是人们刚刚刻意打扮过自己后那种不太自然的样子。他专注地向前走着,就像是在寻找某样东西或某个人似的。
  他的家人跟在后面。离他最近的是他的妻子。儿子和儿媳怀里抱着孩子,离得更远一些。
  老人似乎是在领着他的家人向前走着,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的家人身上。突然,老人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他睁大眼睛,直直地盯着一个方向。从他的嘴形可以看出他正感到一阵难以抑制的恶心。家人们向老人身体左侧望去,看到的是一条蜿蜒的海岸线,听得见海浪抚岸的轻吟,几乎嗅得到海水的腥咸。但老人的目光却再没有顾及左右,而是继续不停地蹒跚着向前,身板仍是像刚才那样紧绷着。
  当他终于转向右边的时候,他进入了一片广袤的草地,在那里成千上万个白色十字架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延伸至天际。在这些与绿地形成强烈对比的十字架中间,偶尔还可以见到有犹太星样式的墓碑。老人走过墓地时脚步更加快了,他的家人在后面吃力地跟着。
  终于,这个老人詹姆斯·雷恩(James Ryan)在一个特别的十字架前停了下来,他的眼眶红润了,他用颤抖着的手擦拭着眼泪,用力地抽泣着,尝试着缓过呼吸。这是他的上尉的十字架,上面镌刻的姓名和日期是:约翰·W·米勒(John W.Miller)上尉,1944年6月13日。很快,雷恩的眼眶里又再一次噙满了泪水,于是他又用力抽泣了一下,紧紧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他尝试着在那样一个沉重的气氛中缓过呼吸。却发觉自己几乎快要窒息了。他的双膝再也无法支撑自己身体的重量,他跪在战友的十字架前,双肩剧烈地起伏着。他的妻子见状立刻走近他,抱住他的肩头,儿子也在另一边抱住父亲。雷恩很欣慰在这个时刻儿子和妻子能在身边,但他的家人们面对眼前的场景,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老人低声说他没事,略微放下心来的妻子和儿子便静静地往后退了几步,让老人独自一人坐在那里,进入那些交织着他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的思绪。
  直到这时,老人才意识到这个令他既期待又害怕的时刻,实际上会发生某种意义重大的交换的时刻。对于他而言,这次来到诺曼底美军墓园是一次含义深远的举动,远非一次观光旅行。甚至到了此时此刻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然而那攥住他内心的情绪却分明说事实就是这样。
  所有的事都集中在那个跟随了他整整一生的问题,正是那个没有说出来的问题把他带到了这里。在他生命的所有记忆中,无论是好是坏,他都能感觉到那个问题的存在。
  此时此刻,站在战友坟墓面前的雷恩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避那个问题了。
  那是在几十年前,1944年6月6日,米勒上尉和他的士兵们在战云密布的奥马哈海滩(Omaha)登陆。内心充满恐惧的詹姆斯·雷恩是一名在登陆战役中幸存的美军101空降师的士兵,他所在的部队在登陆作战开始的前一夜被空降在诺曼底。他后来才从战友的闲谈和新闻片中了解到登陆日(D-Day)的战况。虽然德军未能预料到艾森豪威尔将军选择的登陆地点,但盟军的空袭丝毫未能撼动德军的防御工事,希金斯(Higgins)登陆艇的前甲板刚一打开,士兵们就像是成了水塘里的鸭子,任由敌人的重型机枪宰割。很多坐在登陆艇前排的士兵甚至还未能离开自己的座位就已丧身在德军的枪口之下。那些从登陆艇两侧跳进海里挣扎着游到岸上的士兵也只能蜷缩在“比利时门”(“比利时门”是与海岸线平行放置的10英尺钢架,在钢架的顶部安装有反坦克地雷;“刺猬”是用钢条焊接而成的6英尺障碍物,顶部安装的地雷可以在涨潮时将登陆艇的整个船底掀掉)和“刺猬”  (德军沿着遍布小圆石的海岸线密布的形状如千斤顶的防御工事,用于阻止盟军登陆后利用坦克发起进攻)后边躲避飞啸的枪弹。
  突击队员们前仆后继地在海滩上前进,每几英里就有士兵中弹倒地。重型机枪和炮弹无情地吞噬着士兵的生命。爆炸声伴随着血肉横飞的场景。海滩上随处可见手里拿着自己的残肢断臂的重伤的士兵,他们往往向前蹒跚几步就倒下,再也没能起来。海潮已被染成红色,静静地拍打着散布在岸边的毫无知觉的死者。
  米勒上尉和几个部下成功地突到了防波堤旁边。虽然参与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第一攻击波的士兵有半数已经牺牲,但剩下的士兵还是艰难地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
  地狱一般的登陆日过去不久,米勒上尉和他的一个七人小分队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找到伞兵詹姆斯·雷恩,并把他带回家,要让他活着回家。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George C.Marshall)将军亲自下达了这个让列兵詹姆斯·雷恩离开战场回家的命令。雷恩的两个哥哥已经在这场伟大的登陆作战中牺牲,而另一个哥哥也已经在新几内亚岛的战役中丧生。在马歇尔眼里,失去三个儿子,已经是任何一个母亲能够为这场战争付出的最高昂的代价。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米勒上尉和他的小分队终于在506团B连的幸存士兵中找到了雷恩,B连驻扎在一条河的远端,任务是守卫河上的那座桥梁。他们接到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桥梁,直到万不得已时才能炸桥。然而当米勒上尉和他的小分队要带雷恩离开的时候,雷恩却拒绝了。米勒上尉问雷恩:“如果有人给你母亲再送去一面美国国旗,我该对她说些什么?”雷恩回答说:“你就告诉她,你找到我的时候,我和我仅有的兄弟们在一起,我没有任何理由离开他们自己回去。我想她会理解的。”
  听到雷恩的回答,米勒上尉和他的小分队成员难抑自己的愤怒情绪。他们告诉雷恩,就是为了要找到他,小分队里已有两名队员牺牲。然而,米勒上尉的小分队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们决定和雷恩一起并肩作战,并在战斗过程中确保他的安全。
  气势汹汹的德国人很快就到了,他们有整整一个连的兵力,还带着两辆豹式坦克,两辆虎式坦克。防守的美军设计将德国人的豹式坦克引到了村子的大街上,在那里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伏击。雷恩被禁止参与正面战斗,只能朝敌人扔手榴弹。在整个战斗过程中,米勒上尉随时不离开他的左右,细心地保护着这个列兵的安全。
  但德国人用坦克炮炸死了小分队里优秀的狙击手,另一个小分队的成员也在肉搏战中被德国人用匕首刺穿了心脏。尽管米勒上尉和他的组员们精心地安排战术,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力量如此悬殊的敌军。最后他们决定撤到桥的另一侧。在撤退过程中,小分队的中士也中弹牺牲。
  决定炸桥的米勒上尉挣扎着想要把引线固定在爆破装置上,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肋部,紧接着又有一颗炮弹在离他很近的地方爆炸,气浪将他掀翻,使他几乎失去了知觉。眼见希望尽失的米勒上尉拔出手枪,朝着一辆正对着他碾压过来的德军坦克射击。
  就在那电光火石般的瞬间,一架美军的反坦克攻击机呼啸而至,将德军的坦克炸成了碎片,并随即驱散了地面的德军士兵。几分钟后,盟军的增援装甲部队也进入了阵地。
  战斗结束时,拯救雷恩的小分队仅有两人生还,其余人要么牺牲,要么也已临近生命的最后时刻。
  奄奄一息的米勒上尉躺在他中弹的地方,靠着桥的墙壁。万分难过的雷恩一个人陪在他身边。米勒上尉挣扎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尽力气清楚地说出了他最后的话:“詹姆斯,要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米勒临终前的话是一项命令,还是一项任务?
  对列兵雷恩而言,两者都是。
  所有这些记忆现在一齐涌上老迈的詹姆斯.雷恩的心头.他盯着米勒上尉的墓碑,低声对上尉说着话,他告诉上尉自己和家人在一起,他坦言自己一直都不确定自己有一天到这里来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想让米勒上尉知道,在他生命中的每一天,他时刻都在想着他俩在桥上的对话,想着米勒上尉临终前的话。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个美满的人生,并且希望自己的确是做到了。至少希望在上尉的眼里,自己已经“好好活过了”,他希望自己所经过的一生能配得上米勒上尉和其他人为之而付出的牺牲。
  雷恩一面这样低语着,一面情不自禁地自忖,不管自己的人生多么完美,又怎么能配得上自己的战友们那样的牺牲呢?老人站起身来,仍不能释怀,因为他仍然没能得到那个问题的答案。
  这时,他的妻子再一次走到了他的身边。他看着妻子,用恳求的语气说,“告诉我,我已经过了一个美满的人生。”
  一时间被丈夫的要求弄得不知所措,妻子反问到:“你说什么?”
  老人必须要知道这个答案。他再一次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他的要求:“请告诉我,我是一个好人。”
  老人的要求让妻子觉得有些不自在,但丈夫那样认真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表现出那些感受。于是,她用极为庄重的语气对老人说:“是的.你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