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土登老人,现担任拉萨市老年艺术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西藏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80年悠悠岁月,70载艺术人生,生活与舞台中的土登,身姿依旧矫健,语言依旧幽默。
贴近生活“寻梦”
土登,男,藏族,1934年出生在拉萨市。1941年在拉萨公德林寺院学习藏经,从小酷爱藏族民间艺术,刻苦学习基础知识,苦练表演基本功,努力钻研朗玛艺术和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技巧,不断提高表演艺术和自身艺术境界。
1948年,土登在公德林寺当业余藏剧队演员。西藏和平解放,带给土登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他被选为拉萨市文工队演员。为宣传党的好政策,土登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体验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为广大农牧民送戏、送欢乐;坚持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并积极参加藏历新年晚会的演出活动,成为基层群众心目中的明星。
土登擅长运用折嘎、喇嘛玛尼、格萨尔王弹唱等藏族传统说唱形式编演新作品,擅演曲目有藏语相声《歌舞的海洋》、六弦弹唱《爷爷和孙子》等。1987年,他应邀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艺术节,让外国观众见识了具有异域风格的中国西藏民间艺术。
此后,他又应邀到意大利、瑞士、瑞典、希腊、挪威五个欧洲国家进行巡回表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藏语相声迎来了最红火的时期。西藏广播电台和西藏电视台曾为他专门开辟了藏历新年说唱“折嘎”栏目。每年在西藏举办的藏历新年晚会上,土登表演的藏语相声几乎都是最受当地观众欢迎的节目。
黑土地上“逐梦”
土登说:“舞台上的灯光、布景,什么都不需要,直接穿一件藏装就可以了,所以说相声很适合我们西藏的实际。而且农牧区群众也很喜欢,不仅仅是老年人喜欢、年轻人喜欢,连小孩都很喜欢。这个艺术形式应该发扬下去。”
抱着这样的想法,土登和自己的搭档接连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相声作品:《治穷致富》、《公共设施的悄悄话》、《醉汉》和《文物的召唤》等。许多农牧民跑上舞台纷纷向他表示感谢:“你们的相声确实说出了我们农牧民憋在心里想说而又不知怎么说的话。”农牧区基层干部则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一场演出胜过我们开很多次会议做宣传。”
土登总是以身作则,把最好的一面奉献给观众,即便是患病在身。国家一级演员米玛说:“土登老师病得有时候话都说不出来,满头是汗。一到他的节目,根本看不出他有病,拼着命去干。演完了回来一到后面就吐血,我们亲眼看到的,叫他不要演下去,他说死在台上也没意见。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他全心全意地为艺术而工作。”
多年来,土登在西藏文艺舞台创出多个前所未有的先例:将藏族传统说唱艺术《格萨尔王传》搬上舞台;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个人说唱表演专场55分钟;将藏传佛教音乐《吉祥九重天》搬上舞台和银幕,国内外发行200多个拷贝,引起轰动;编排西藏第一部大型民族服饰歌舞晚会“雪域艺海随想”,在北京、江苏、银川、内蒙古、新疆、广州等省区市演出,引起艺术界及社会各阶层观众的强烈反响……
永不言弃“追梦”
作为一位80岁的老党员,土登依然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他先后参加西藏“甘露杯”曲艺大赛、藏历新年文艺晚会演出、下基层慰问演出、党的惠民政策演出、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演出、“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演出等多项活动,自创了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题材的多个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节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尤其是到墨竹工卡县、曲水县等地的汇演,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采用歌舞、曲艺、戏曲等多种形式,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内涵,丰富了文艺节目,展示了广大党员廉洁奉公、人民群众反对奢靡之风、创建社会文明的精神风貌。
土登视群众如亲人,把老百姓的欢乐当成天大的大事。他常说,自己是喝酥油茶、揉糌粑长大的,永远是农牧民的儿子,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他带领曲艺演员共同奔赴农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与农牧民群众一道编织“幸福梦”。他独自创作的相声《藏文字母“啊”的来历》、《赞扎什伦布寺》等以及表演的相声《醉酒的害处》、《老师和家长》、《逛议八廓街》等赢得群众的普遍欢迎。
从10岁开始走上艺术之路,土登一生中创作表演了495个深受群众喜爱的音乐、舞蹈、曲艺、藏戏等文艺节目,这些节目在全国、西藏等地多次获奖。
1980年,土登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2006年,在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上获终身成就奖。
70年来,土登和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感慨地说:“土登老师不仅仅是西藏曲艺演员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整个中国曲艺界的一面旗帜。”(记者杨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