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远亲不如近邻 “邻居节”让邻里关系不再陌生

远亲不如近邻 “邻居节”让邻里关系不再陌生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2 10:56 编辑: 网络 查看:

  国际在线专稿:中国人一向看重邻里关系,自古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然而,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却使邻居之间一点点变得陌生起来。7年前,中国北部沿海城市天津市的一个街道,首创以睦邻为宗旨的邻居节。现在,邻居节已在中国几十个城市流行,邻居之间渐渐熟悉、亲热起来。

  一提起“邻居”这个词,许多中国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因为按照中国的

传统,邻居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跟自己的亲人相比。

  过去,中国的城市居民们大多都住在平房里,有的是几户、几十户共住一个院子。住楼房的居民也有不少是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卫生间的。邻里间离得很近,没事喜欢串串门,拉拉家常,仿佛就像一家人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住房普遍得到了改善,纷纷都搬进了楼房,生活设施也越来越好,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的状况也少了。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隐私和家庭空间意识的增强,都使得邻居间的往来越来越少了。在北京一家机关工作的钟长征先生对记者说:“我(每天)下班之后,一般选择健身。除此之外就会和爱人聊聊天啊,看看电视啊,上上网啊,和周围邻居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市的有关部门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能够与邻居经常往来的家庭只占24%,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和职业。在中国南方的深圳市,也做过类似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城市居民表示愿意与邻居认识和交往,建立良好互助的关系。

  专家认为,拥有一片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康与成长和社会的安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天津社会科学院郝麦收教授说:“邻里关系的冷漠会阻碍信息、情感的沟通,甚至带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另外,邻居之间由于平时缺乏交往和沟通,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7年前,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道的一些热心人,为了重新拾起传统和谐的邻里关系,创办了以促进邻里和睦为宗旨的邻居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焦扬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感到,邻里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觉得邻里关系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因此,我们在1999年就(以)‘以德为邻、团结互助、情暖万家、共创文明’为主题创办了邻居节。”

  设在每年秋天的邻居节为期一周,期间街道组织居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比如:邻里象棋、歌舞比赛、帮助家境困难邻居等等,每年还要评比出相处和睦的好邻居。据了解,这个位于天津城西南、有着6万多常住人口的社区,自邻居节设立7年来,已有700多户居民被评为了“好邻居”。

  邻居节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使大家之间关系变得更亲密了。今年78岁的马士敏大娘是天塔社区的老居民,退休以后,闲不住的她平时经常为邻居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捎个信,打扫楼道公共卫生等。马大娘家里有什么事,大伙也主动帮她。前年,马大娘80多岁的老伴突然病了,就多亏了邻居们的帮助。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身体不好,病了,儿女们都不在跟前,这可怎么办?邻居们都出来了,大伙都(帮着)抬(老伴去)环湖医院。(到医院后)这个挂号,那个拿药,大伙都掏钱。要是没有邻居,人早完了。到现在我一想起(这事心里)就热乎乎的。”

  现在,天津河西区天塔街道的邻居节不仅已推广到天津市的其他社区,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如今也有了邻居节。

  在东部著名的风景名城杭州,每年10月下旬也要举行邻居节。每当节日来临,象征幸福和谐的黄丝带满城飞扬。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推出了自己的活动:睦邻运动会、社区舞会等等。

  去年的杭州邻居节,在朝晖街道老房地社区,居民们别出心裁地在社区广场办了桌热热闹闹的百家宴。上百个家庭带来了自家最拿手的特色菜与邻居们共享。那一天,整个广场上弥漫着菜肴的香味,每一道菜都以各家的姓氏命名:刘姥姥鱼头汤、王嫂豆腐、陈叔牛肉……

  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居民范凤娣女士开心地说:“都挺开心的。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本来社区就是个大家庭嘛。通过这个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了解互助,能够提高大家庭的氛围。”

  范凤娣至今还记得,当时一位居民把自己做的红焖鱼摆上桌,因为太好吃了,引得周围居民纷纷来讨教怎么做的。就这样,平时连话都没说过的邻居相互切磋起了厨艺,场面热闹又友好。

  邻居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它带来的美好情谊却留在了居民们的每个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