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观音堂么。|||一片被蹂躏得七零八落的庙宇。|||当我们慕名来到清江以北的水布垭镇铜铃岩村,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有着千年历史的观音堂就这么销声匿迹了。我感到桎梏,难以平静心灵。因为她曾经风光过十个世纪,又被人们忘却了许多年。及至水布垭大坝开发,才又有人探及她的身世,使得沉睡千年的观音堂略略得到慰藉。|||观音堂初建于唐朝,因为在它的背后有一股长流不竭、清凉爽口的泉水。大概是风水先生看中了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而将庙宇修建于此,寺庙建起以后取名曰“清泉寺”。清泉寺历经沧桑,经过历代战乱的骚扰和岁月的打磨,在她显出极度疲惫的老态来的时候,于清初康熙八年上千土家苗寨儿郎群居于此,做了大修,清泉寺便焕然一新。|||寺庙虽然历经风雨,但却是难民们避难的绝好处所。也许是历代战争,士兵很少惊扰寺庙,怕得罪神灵而怪罪的缘故罢,总之,清泉寺是救济了数以万计的苦难民众。众以为是观音菩萨显圣,清泉寺从此更名为“观音堂”。|||观音堂依山傍水,背北面南。鸟瞰活像一个庞大的“乌龟”,欲出清江,栩栩如生。在它的东面,有一山名曰“将军山”,传说元末明初,有一邓姓将军为攻打盘踞在三里城骚扰百姓的土匪,造就了三尊大炮,从而摧毁了土匪。民国三十七年,当地村民在这里挖出了一尊大炮,足以佐证史料的详实,土家人的英勇善战可见一斑。|||在观音堂,一尊保存至今的大钟,记载了千百年来为了名族振兴而义捐的有识之士。偌大的编钟刻满了募捐人员,钟刻记载:“惟观音宝莲视师神盒焉,钟鼓俱英皇殿也”,观音堂不愧为当地庙宇建造的佼佼者。|||在观音堂内有一颗数百年历史的大桂花树,树冠承园如伞,树干粗约三米有余,花香十里飘逸,由不得人们不生发“清泉长流,桂树长芳”的感概。只可惜,这美好的景致就被人为的破坏,甚至几年间就被人忘却。这是何等的悲哀!|||可以想象人类的创造力,能够造就一所观音堂或许算不得成就,可能凝聚千百人心的庙宇不能不说是一种力量。这力量的源泉是人,是淳朴善良的土家人,他(她)们能以善待人生的诚挚而博得世人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讲,观音堂就不能单独视之为一座庙宇了。|||我为观音堂鸣不平,不仅仅是因为它古老,建筑格调富丽堂皇。窃以为作为传经送佛的地域,她所传送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地处清江流域的观音堂是土家文化接轨汉文化的纽带。同时也是民族经济挣脱地域束缚而强壮的有效途径。何以就将她毁损让她从此消失了呢。|||历经千年的观音堂总是以博大的胸怀善待居住在她周边的土家人。她并不以被人忘却而更姓改名,而是默默的承受了世俗的偏见和世人的误解,依然峥峥嵘嵘,不失原有的本色。她多么希望她汲纳的人们少一些奸诈,多一些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