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访者:王金声 男 90岁
职业:现无业
90岁——王老人轻而易举就打破了所有到访者的年龄记录。
前段时间,老人心脏不好,经抢救痊愈后,对女儿说:“我在鬼门关转了几转,又回来了,有个心思一直没了啊!”老人的女儿便打了电话给我。
那天,我去了王老人家。午后的阳光从窗子照进来,照耀着窗前一排灿烂的黄菊花,也照在老人身上,看上去,感觉极对味。应该说,我一直在等这样的故事。
原来,我出来以后,她怕我迷路,一直在后面默默地跟着我啊
我叫王金声,再过几个月就整90岁了,我想和你说说我老儿媳妇,我打心里感谢她,如果没有她我不能活这么高寿,她让我至少多活了10年。
我一共有八个子女,六个闺女两个儿子,1994年,我老伴去世了,转年,老儿子结婚,老儿媳妇进门,他们和我住在一起。13年来,老儿媳妇对我十分孝顺,始终如一,从来没怨过烦过,她这个人从来都是想着别人,想自己的很少。
我老儿媳妇在金元宝商厦工作,平日工作比较忙,无论上班下班她总是先和我打个招呼,“爸,我去上班了”、“爸,我回来了”,完了再去忙别的,对我总是笑脸相迎。在他们结婚当中,我摆着摊做点小生意,为了多卖点,中午不想回家吃饭,自己用保温瓶从家里带点稀的,再从集市买两个热乎烧饼,后来被她发现了,她说:“您每天中午不回来啊?那可不行,一定得回家吃点热的!”第二天,我再找保温瓶就找不到了,她藏起来了,还做了现成的饭留给我。
以前,我们在十堰里住,2003年,他们买了福达苑的新房,搬新居的头天,我老儿媳妇对我说:“您跟着去吧!”,之前都没对我提起过。我考虑自己年岁已大,有很多毛病,不想给他们年轻人添麻烦,儿媳妇坚决地说:“您要不去啊,我们就不搬了。”然后带着我看新房,两室一厅的房子,领着我到了朝阳的一面,她说:“您住阳面,阴面的我们住。”
搬过来以后,我在家里坐着闷得慌,想出去散散心,她说:“刚搬过来,您出去了可别迷糊,别再找不回来。”我说不要紧就出了门,溜了一圈,回来的时候直接进了二门,一直上到三楼,一看那门装饰不对,赶紧往回走,走到第二层,儿媳妇也上来了,原来,我出来以后,她怕我迷路,一直在后面默默地跟着我啊!
搬入新居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陪我一起出去散步,好长时间以来,邻居们都以为她是我女儿呢!平时她要上班,加上要忙家务,带孩子,时间很紧,可是,搬过来不久,她主动提出要带我到旧居散散心,看看老熟人,她想的是真周到啊!看完老邻居,她又带我到花鸟鱼市转了一下,然后打车送我回家,街坊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样的好儿媳妇。
我身体不好,不能吃肉,她担心我营养不够,经常到集市给我买海鲜和鱼,我眼睛不好,每次吃鱼时她都怕我卡着,都先精心地把鱼刺挑出来,再给我放到碗里,放到碗里还说:“您老注意啊,还有小刺儿啊!”
我身体一直有病,他们刚结婚不久,我病了一场,街坊有卖按摩医疗器的,一试,还挺好,儿媳妇问我怎么样,我说:“挺好的”,她马上花300多块钱给我买了一个。有一次,我生病,右腿基本瘫痪,她着急的拿开水毛巾给我焐,给我拔罐子,想办法调剂饭菜,不怕脏累端屎端尿,真是所有的心都费到了,本来很严重的病,一个月以后我就能下地了,而这当中,她自己几乎就没怎么休息。
我经常对街坊们夸耀说:“我的衣服再有一个茶寿也穿不完哪!”
我有关节炎的病,刚搬新家的时候,我听说东北黑蚂蚁管用,得炒干了、磨碎了才能用,我趁着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开始炒、磨,结果因为忘了开油烟机,屋里弄得到处是味儿,特别难闻,我想这下坏了,等儿子媳妇回来不得烦吗?我就敞开门,坐在门口,心里正为难呢,儿媳妇下班回来了,她问我说:“您怎么在这呆着呢?”我说:“有味儿。”你猜她是怎么回答的?我都没想到,她能这么回答,她笑着说:“蚂蚁不是治病的吗?我们闻闻味儿也健康啊!”她不但不烦我,还这样答复我。
我老儿媳妇的好我真是说也说不尽。别人家的老人难免身上脏、衣服旧,我却总是被她料理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她经常为我添置四季衣裳,冬天,她让我换下短棉袄,给我买了长的羽绒服,真是又轻又暖和,我经常对街坊们夸耀说:“我的衣服再有一个茶寿也穿不完哪!”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她还为我订了各种养生保健方面的书刊,《老年时报》、《今晚报》什么的。
在我们家做儿媳妇是比较有困难的,虽然我这个八个子女都是通情达理的,可是,毕竟她这六个大姑子、一个妯娌都有个人的思想和想法啊,虽然我老伴没有了,可是我的闺女们还都拿这里当家,吃的用的就跟自己家一样,人家是一点都没烦过,一家子大团结,在我家能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
这之中,有一段时间,我儿子下岗在家,两年多在家呆着,她对自己的丈夫没有一点歧视的观点,从没有抱怨过、嫌弃过,还经常给我做工作:“爸,您别着急,他年轻,会有工作干的。”对丈夫总是给以鼓励和安慰,就是那段日子,她也总是下班回来做饭,我儿子在家不做饭她也不怪,从来不打不闹,一般妇女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儿子是个怪脾气的人,管孩子挺严的,她从来都不当着孙女面反驳儿子,而是支持自己的丈夫,每家都一个孩子,哪个家不娇惯孩子。因为他们自己的小家有一个和睦的氛围,所以我才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如果他们天天抬杠拌嘴,我跟着他们能活这么久呢?
在她的教育下,我的小孙女也特别懂事孝顺,总是关心照顾爷爷,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身教胜于言传。”
采访后记
那天,老人有两个女儿在场,她们帮着父亲讲自己的弟媳,还给了很多补充。或许老人年纪的缘故,一直有个错觉,以为这个儿媳的年龄应该很大了,问了才知,竟然与大姐的女儿同龄——38岁。
然后,我又给出了自己错觉的另一个解释:因为,这样传统的、懂孝道的女人似乎已离得太久远了。“孝道”这个词让人沉重,许多双道德的眼睛注视在它背后,看得人惶恐,看得人压抑,如今,这些眼睛们都注视在别处了,许多人的行为也就跟着涣散了。
我试图在“道德眼睛”失职的大背景下找出主人公的心理依据,老人的一段讲述让我心头一亮,他说:“我儿子下岗在家两年多,她都没抱怨过、嫌弃过。”就这样,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美好的女人:恬淡、朴质、安静、勇于担当与奉献,在她面前,生活就像一条平坦而又宽阔的河流。
特别遗憾的是,那天,我没有见到她,只能在她公公与大姑子赞美的话语中与她谋面。我猜想,她一定是美丽的,带着朦胧的温和的光晕,散发着阳光下成熟小麦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