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26年“摆渡”人生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26年“摆渡”人生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08 02:4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编者按:由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两个月来,媒体持续宣传,各界广泛关注,师生踊跃参与,组委会认真评选,已经产生10名“最美乡村教师”和20名“特别关注乡村教师”。公众的视线,一次次被乡村教师的事迹所吸引,读者、网友、观众纷纷发表感言,媒体、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全程互动,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今天介绍的,是“26年摆渡人生”的乡村教师石兰松的事迹——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主页

  “石老师来喽!石老师来喽!”

  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

  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

  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一杵,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

  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

  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里来当代课老师吧。”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刁望教学点唯一的一位老师病危,在弥留中拉着石兰松的手说。

  石兰松想都没想,应声道:“得!”

  可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犹豫了。

  这一年高考,石兰松以2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老师的托付,他嘴上答应了,可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父亲正指望着儿子走出贫瘠的大山光宗耀祖,他自己也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如果放弃复读回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大山了。

  晚上,石兰松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眺望着石崖环抱的大龙湖出神。“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恩师的这句话,仿佛一次又一次从空濛深远的湖面传来,在他心头激荡。石兰松打定了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不让山区的贫困“代代相传”!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铺盖卷从学校搬了回来,紧接着又去了教学点。

  说是教学点,其实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说是分为一二两个年级,其实只有一个班。因为没有老师上课,孩子们只能自己看看书上的图画。石兰松向他们打招呼,但是,山里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脸上写满了不信任。

  石兰松试着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

  “不知道!”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吃惊。

  其实,怪不得孩子,就算是孩子的爸妈,也常常习惯性地说:“读书有啥用?”他们一有事就把孩子从学校叫回去,或者根本不往学校里送。

  石兰松知道,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们送孩子上学。他不讲大道理,只是告诉大家:孩子们长大了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吧,去卖鱼时总要会算账吧……

  一趟,两趟,三趟……石兰松的坚持终于感动了村民们。最后,就连村里的十几个女娃也都上了学。

  在大龙洞村,导致孩子失学或辍学的,除了“读书无用”的老观念,交通不便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村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内泽庄和刁望两屯之间直线距离大约只有1公里,但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石山深崖和大龙湖阻隔了内泽庄屯和刁望屯,内泽庄屯的孩子要到刁望教学点,就得翻山越岭。

  要想保证入学率,就要想办法改善交通。可是,打通山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天,石兰松凝视着自家门前的几棵椿树,忽然有了主意:把椿树砍了,做一艘小木船,自己撑船接送孩子们上学!

  征得父母同意,他砍下自家的椿树,又拿出半年多积攒下来的200元工资,请来造船匠造船。

  不久之后,小木船终于下水了。望着孩子们稚气的脸庞和船尾浅浅的V形波痕,石兰松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从这一天起,大龙洞村再没有一个儿童辍学。

  从这一天起,石兰松的“摆渡”人生开始启航。

石兰松撑小木船送孩子们上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