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赵志信说,他每天过得都非常充实。除了修鞋,他保持了每天看新闻、读书的习惯,国际形势、国家政治以及民生疾苦都是他关注的焦点。闲暇时,他还会写上一段文字,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他说,“身体的不自由,不能限制思想的自由;心里有阳光,就不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
赵志信还喜欢练毛笔字、下象棋、写文章。“白天,人们往来不断,我也算实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晚上,我自己可以静下来看会儿书,写写文章,并不觉得空虚乏味。”
这些年来,赵志信积累了一些诗词,最得意的就是一首长逾千言的《野居赋》,其中的序就体现出他长年自学沉淀下的国学功底:“纺补为业,诗画解忧。自认井底之蛙,才疏学浅,不堪大器。然是非犹能明断,善恶尚能区分。学时深得学道,浅知儒礼;辍后好于自修,深仰共德。”
《野居赋》中,赵志信描写了自己谋生的艰辛:“冬去春来,忙碌一年挣不了仨瓜俩枣,寒来暑往,闲呆几天又计算运转来年。忙中岁月不知岁,醉里春秋又复春。虽腰酸背痛,也一声不吭,只为多挣一两块;纵感冒伤风,也无所畏惧,一干就是大半生。”而他栖身的“野居”,俨然成了他的精神殿堂:“东临旷野,一眼纵观天际;西靠大路,几树隐现村庄;北走蜿蜒,能达新生之学校,南翔坦荡,可上胜利之大桥。房边大路,行人冉冉车来车往不断;屋内小床,过客匆匆人多人少常留。斗室之间,能晓天下之事;方柜之内,可藏古今之词。”
前些年父亲去世,目前他还和兄弟们一起赡养自己80多岁的母亲。赵志信说,“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早晨一睁开眼,感受着围绕着我的好人、好事,感受着乡亲们对我的爱和包容。我无以回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为大家修鞋,好好过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