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校园的青葱岁月,想着想着忽然间泪流满面,情不自制,一往而深……|||自从青春文学被搬上大银幕以来,我便有理由相信:青春,会成为我们80后最残酷的代名词。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来到了回忆往事的年纪了,想想当初那个童真得无所谓愁绪的小男孩,嘻嘻哈哈、没玩没了、任性妄为、无所畏惧、堂而皇之……我不禁会问:我们到底怎么了?青春难道就只会留下伤痛吗?|||并非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我相信平凡的我们如此,那些伟大的人也是如此。简单点来说,我对美好的定义是校园生活,读书为快乐之本,智慧源泉,更是情感皈依。我们不追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欲言,我们也不会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我们追求的恰好是最简单直接的、最纯真的快乐。想来记得自己童年生活的大家还能够想起自己那个时候读书的场景吧。|||天未亮,伙同玩伴踏上上学路途,经常性的不知早餐重要性,更不知道饿着独自上课的艰辛,不要说遥远路途的腰酸背痛了。但是我们是快乐的,没有高尚的思维方式,简单的为自己而活,活得精彩。当然明白的人肯定知道,我们读书是为了逃避家里面那繁多的家务活,喂猪喂牛、打柴种地……哪里有忙绿的身影,哪里就会有我们。我们虽说不是去脚踏实地,但是我们是家务活必不可少的帮衬。要做家务自然要想得到逃避做家务的辛苦啊。我们的办法何其之多,放学在路上消磨时间,爬山下河、穿林采果、玩闹嬉戏……诸如此类的事情让我们品尝到了了甜蜜,但这是短暂的,一瞬间就过去了,再也难以找寻到,这曾经的美好。|||等到稍微懂事了,我们的烦恼也就渐渐的多了起来。而且这很多的烦恼都是不自觉之中就产生了的,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我们开始在乎自己的外表,开始有了心思打扮自己,装点自己。我们也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自认为活着的理由是为别人,而非自己。我们也开始关注老师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否那个人就是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向来我都在用自己的故事来否定这句话的深义。|||愁绪自然就有,从我们开始明白事理之后,伴随今后的岁月,一直到慢慢“老去不知花有态”。但是这时的我们才有了对于快乐的定义,来之不易,失之可惜,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相对于电影片段来说,我们的青春并没有出现过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小女孩的出现,出现最多的是几个相知相伴相安慰的兄弟,懂得了一起担当,一起受戒,一起“出生入死”。|||人最怕“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似的无奈,居无定所、人生无常、世事变幻……一切美好的东西从此刻起渐渐的被现实打破,毫不留情面,就连心底里最纯真的想法也变得可怕可笑起来的时候,没有人再去怀念这样的生活了。忙绿的人生注定了下次的靠岸是顺其自然,便没有人再去追求适时应景的快乐了,有的也只是在朦胧状态下的“回光返照”,这一照不要紧,一照大家的心就会多了许多的“惆怅长岑长”,无端思绪慢慢爬上心间,快乐是暂时的,更多的是“无可无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缅怀。但是人心最容易满足,片刻的欢愉长存心间,残酷的天使又将人拉回到凡间,慢慢折磨起这样的人儿来。|||《同桌的你》虽然感动,但那毕竟是高屋建瓴,华而不实。相对于别人的批判,我更喜欢用“合理化”来接受这种人生理想:即人从校园生活开始,便有一个懂你的人默默奉献,等到相互接受后,又开始慢慢游离友谊之外,暗生情愫,合理的将情感放大化。随之而来的命运的瞬息万变后,双方便将感情深埋心底,直到下次相遇,下次轮回。|||挥之不去的美好,我们只能铭记。等下次绽放之时,我们再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