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远古的记忆:炎帝陵游记散文(3)

远古的记忆:炎帝陵游记散文(3)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7-26 00:0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祭祀区后一道几乎垂直的天梯,考验着朝圣者的体力和精神。饶是我等皆是年富力强之人,也不免有些心悸了。正在这时,大家眼睛一亮,只见一个帅气的男孩子,居然从高高天梯上把一个女孩子背了下来。哇!真是太酷了!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围上前去。

山水郎很煽情地把那枚炎陵纪念章别在男孩子襟上,拍着人家的肩膀说:“兄弟!好样的!”

我笑着问女孩子:“他是你男朋友吗?这样的男孩子,通过考验了。不要放走他,该嫁就嫁吧!”

热情的朋友们,纷纷献上最诚挚的祝福。那一对男女幸福得羞红了脸颊,手牵着手,慢慢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有幸与先祖一同见证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真是不虚此行了。

天梯两侧肃立着历代君王,拾阶而上,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这样一页页翻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依旧如画,奈何长缨在手,剑吼西风的英雄豪杰早已烟消云散。到而今即使把吴钩淬砺,阑干拍遍,又有谁能会登临意?崇尚自由的我,无意仕途,只能祝福那些胸怀大济苍生之志的朋友,登上天梯,通天有路,从此平步青云。

斜阳下,雁稀山瘦,草暗林深,惟有绛紫和浅黄色无名的野花,摇曳在炎帝墓冢之上,亘古深远的寂寥,如烟岚弥漫开来。

祭祀之人皆收声正襟,敛容而拜,香烛缭绕,寄托了人们无限的崇敬之情。山水郎也捻香叩拜,请先祖庇佑大自在天论坛的所有朋友。不管是否能够灵验,我们都为他这一刻的虔诚而感动。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浮生若梦,尘世千变。巍巍的天台山啊!今天我们已经来过,倘若日后有幸故地重游,同行的是否依旧是这些真诚的朋友?

7、《炎帝陵游记散文》

炎陵县原名酃县。因华夏始人炎帝葬于此,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难怪,我们在炎陵县城入住的宾馆,在县委大院,却命名为“酃峰宾馆”。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陵是他的安寝之地。所以来炎陵,炎帝陵是必去的。

炎帝陵墓坐落在县城之西17公里处的鹿原坡。沿途风景很好,每隔一段有高大的牌坊,心情也慢慢被浸润得神圣而庄严。

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

炎帝陵门票60元,学生半价,70岁以上老人免票。

炎帝陵殿是炎帝陵景区的主体景点,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座北朝南,南临洣水。陵园保持了浓郁的清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古木参天,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分为四进:

一进为午门,拱形石门,高4.0米、宽2.6米,门前为50×50米朝觐广场,左右分列为拱形戟门和长方形掖门,门扇均为实榻大门。

进午门正中,树立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4日亲笔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前嵌盘龙龙陛,取名龙蟠虎踞,天下一统,江山稳固之意。左右分立雄健的山鹰和白鹿花岗石雕。

二进为行礼亭,是炎黄子孙奉祀始祖的地方,采用庑殿顶,前后檐各四柱落脚的三开间长方亭,正上悬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手书“民族始祖、光照人间”匾额,亭前嵌双龙戏珠龙陛,取名双龙起舞,盛世逢年、天下太平之意。亭中设置香炉、烛台,供人们进香祭拜行礼之用。行礼亭左右为卷棚硬山式碑房,收集了历代告祭文残碑8块。

三进为陵殿,重檐歇山顶,面宽21.16米,进深16.94米,占地358.5平方米,殿高19.33米,由三十根直径60厘米的花岗岩大柱按四排前廊式柱网排列支撑,上下檐为单翘昂头五彩斗拱,正脊檐角饰鳌鱼兽吻。殿内天花饰以金龙和玺、龙草和玺、龙凤和玺及旋子式、苏式等彩绘,共绘彩龙9999条。大殿门额高悬陈云同志题词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殿中设须弥座神龛,内供炎帝神农氏金身祀像,炎帝两手分执各穗、灵芝,身前是药篓,左右为木雕蟠龙边柱。殿前龙陛为汉白玉卧龙浮雕,卧在炎帝陵前,似走非走,取藏龙卧虎、皇权至上至尊之威。

四进为墓碑亭,采用四角攒尖式屋顶,檐角高翘,高7.1米,长宽各6.4米,亭内正中树一块2×1.45米的汉白玉墓碑,上镌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手书“炎帝神农氏之墓”。

亭后是炎帝墓冢。封土高5.58米,进深6.64米,宽28.9米,墓前石碑为清道光七年知县沈道宽所书。冢丘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郁郁。

在导游的推荐下,我们绕墓冢一周。在这圈之行,重点看了御碑园。

御碑园座落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大殿后墓碑亭两侧有拱门道路可通。园内古松参天,林木蓊郁,曲径幽谷,气象万千。主要景点有:碑廊、九鼎台、回归碑和《神农功绩图》壁画。

碑廊

是御碑园的主要建筑,分列碑园东西两侧,为硬山卷棚式仿古建筑。全长84米,壁上镶嵌明清御祭文碑51块,宋、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记事碑5块,共56块。现在最早御祭文碑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登基告祭文碑。

九鼎台

位于御碑园中心。台面外圆内方,圆台直径18米,方台9.999米。主席台上厝置九尊花岗石方鼎,每尊1.2吨。九鼎是我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这里寄寓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

回归碑

在九鼎台北面花池平台东西两侧,分别立有“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碑、“中国恢复对澳门行驶主权”纪念碑。背面分别镌刻香港、澳门行政区划图和邓小平、江泽民语录。还有一块纪念碑是空白的,留给宝岛台湾回归的。

其余的牌匾,没细看。

《神农功绩图》壁画

壁画嵌于御碑园北面照壁,弧形,全长40米,高1.5米,由268块黛青色辉绿岩石板和12块花岗石组成。壁画以组绘画手法表现题材,以线雕造型丰富艺术效果,形象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剡木为矢,弦木为弧”,“重八卦为六十四卦”,“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始造明堂,相土而居”,“耕而作陶,埏埴为器”,“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等十大主要功绩,生动展示了上古社会的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壁画画幅为60平方米,共刻画人物99个,动物30种,植物30种,器物60种,生活场面10个。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壁画具有传音、扩音效果,被称为“神农传音壁”。

人太多,没看。发现了一个地:皇山碑林,但可惜铁将军把守。

至此,午门基本参观完毕。去下一站,神农大殿。

还没到大殿前,就听得锣鼓声震耳欲聋。得,我也凑个热闹,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