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何立伟老长沙散文:出入都正街(2)

何立伟老长沙散文:出入都正街(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19 04:2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都正街因清代都司署设于此地而得名,昔年街上有游击、都司、千总三署。街上亦有刘猛将军庙同定湘王庙,后者亦即善化县城隍庙,是古城长沙三座城隍庙之一,我儿时经过城隍庙,远远地就闻得到香火味,庙门里人进人出,很是热闹。这情景文化革命后就没有了。文化革命,就是革了文化的命,包括古老的街巷文化。

都正街南靠天心阁,北接马王街,西往织机街,东邻凤凰台,皆是长沙的名胜地。这些胜地团着都正街,蒸腾着昔年长沙的市井繁华,昼夜热闹。在此地出入,就是出入着长沙的街巷生活,岁月日常。

早些天我又去了一趟都正街。如今的都正街,周遭发生的变化,简直咋舌。环绕她的,是长沙最大的CBD商圈,高楼林立,商铺比肩,道路交通,繁密穿织,节假日里,人流如注织,喧阗莫名。北向香港九龙仓此刻在建,巨大的围档挡中,吊臂起落,钢筋林立,不日竣工,又将为五一商圈添一壮观景致。相比街外的繁盛热闹,都正街倒是像一位百岁老人,静静地端坐,无喜无悲,看着眼前的日新月异,看着远处的湘水,正是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逝者如斯夫。

都正街在百年沧桑中,经历了多少往事,从文夕大火之后的浴火重生,从民国到解放,从文革前到文革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后,她一直固执地保持着自己旧时的容颜。市、区、街各级政府,亦乐于看到长沙仍有这样的存留着历史风貌的老街,来比对长沙今日的巨变。一个地方的文化,应当有她自己的载体,而最好的载体,莫过于一条像都正街这样的有漫长历史的老街。街上一切如旧,青砖黑瓦,木板壁,麻石街,千总巷在,清留香在,詹王宫在,斗姆阁在,城隍庙在,文昌阁在……都正街仿佛是岁月的容器,盈满了往岁的旧时光,亦让人感受着昔年长沙人的生活样貌同文化质感。


我在这条只有三四百米长的天心阁城楼下的老街走着,回忆扑面而来。我仿佛看见了玩“躲摸子”游戏的同学从詹王宫戏台下拱了出来,又仿佛看见谢三毛站在易家巷的口子上,伸出小手,手上是一把喷香的炒蚕豆……但是我的躲摸子的同学都不知哪里去了,谢三毛亦不知哪里去了,街巷依旧,人事全非,我站在写着“都正街”三个字的石牌楼下,真是不知今夕何夕。时光恍惚,岁月模糊,这是过去的都正街,但又不是过去的都正街。

我看到有90后的年轻人在街上的木楼房里开了喝咖啡的书吧,我走进一家当街的小店,小店里是卖手工艺制品的,一位细妹子笑容满面,请我坐下来喝茶。茶是煮的黑茶,而我从前到这街上,到同学家里,人家端上来的,是姜盐芝麻豆子茶。细妹子长得好看,茶也煮得好喝,我问她下头那一块整理出来的空地要做什么,她告诉我说那里街道上打算建一个巨大的立体停车场,车从北边进来,从南边出去。像这细妹子一样,许多的年轻人入驻了都正街,在这条古老的麻石街上开小店创业,开启他们年轻而朝气的事业和生活。

真好。我喜欢变化,世间的一切变化,无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加地美好、人性。但我又原文有些怅然,我眼前飘过一些熟悉的面容,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他们现在都在哪里呢?我想起了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的名称: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读过的唐诗宋词,无数的诗句亦都是感叹时间,而时间在都正街流逝,亦在都正街驻留。这就是如今的都正街,往日在这里有旧貌,今日在这里有新颜。我想以后若有外地的朋友来长沙,要我带他们看看长沙昔年的生活遗存,我会带他们来都正街,在出入之间,他们或许多多少少能感受到,长沙人的日子,是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味道。

而我自己呢,我真想在都正街租一套老木楼民居,来做我的工作室。这里的气场,正适合我的古今之思。

(此文刊发于2016年1月28日长沙晚报橘洲湖湘文苑版)